國畫欣賞技巧方法
  • 19年5月9日 19: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國畫欣賞技巧方法,對於中國畫的欣賞,不是說表面的看,看懂紙上畫的內容就可以了, 或是看畫的內容和實體像不像,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你能理解作畫者的意圖或者是這幅畫所表達的意思嗎?更高層次的要求則還包括,你是否看懂了這幅畫裡不同的部分,他們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以及運用了那些技巧、筆法等。那麼國畫欣賞技巧方法有哪些呢?

一、國畫欣賞要看神韻

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要先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是“神似”;然後再看她的筆墨趣味、畫的構圖、著色、筆力和線條等;最後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國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她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當然,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它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也要具備一定的國畫的基本知識和文化內涵,才能夠更好的去欣賞國畫。

二、國畫欣賞要看筆墨

在傳統“六法”中謝赫將“骨法用筆”排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國畫中指的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了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通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動態、勢向、韻律和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和寫意為目的。

中國畫以線條構成,是與中國藝術家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的感受是分不開的。古代繪畫的先祖認為:以點作畫易於零散和瑣碎,以畫作畫易於模糊合平板,用線條最易於捕捉物體的形象及動感,最適宜發揮毛筆、水墨、宣紙和絹帛的特性。可以說線條是中國畫家獨到的藝術語言,是中國畫的靈魂。

用於繪畫的線條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來,中國的藝術家們伏案筆耕,利用不同的筆法書寫著粗細、曲直、剛柔、毛澀、疾徐、虛實、順逆和繁簡等不同質地,不同感受的線條。並用這些含情線條的漸變、排列、組合、交搭、分割、呼應等,在畫面上構成諸多形式的造型,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濃淡乾濕,無不顯現眾多畫家的奇才和功底。

筆韻是國畫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運筆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與力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亦是國畫家們的心弦撥動。筆力、筆氣和筆韻是有機結合的統一,以氣統力、統韻,以韻助氣、助勢。三者完美的結合,方稱上佳的用筆。或渾厚蒼勁、剛健挺拔,或含蓄內斂、簡約空靈、飄逸灑脫。無不是國畫家們的千錘百煉和用心血汗水澆灌的結果。

中國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是其基本特點。筆墨二字幾乎成了中國畫的代名詞,如果說西方畫是體、面、色的交響,那麼中國畫就是點、線、水、墨的協調。墨可分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階。唐代張彥遠論墨時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彩;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彩。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中國的畫家深諳繪畫要旨,認為畫面太枯燥,則有燥氣;畫面太濕,則無生氣。墨無變化則僵滯死板。因而數塊濃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濃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濕墨潤之,一片濕墨必以枯墨提醒。觀畫時往往尚未看清具體形態就已被畫面筆墨中溢出的抽像意韻所感染,在欣賞國畫時往往也從這裡入手。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墨。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潑墨法、積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漬墨法和蘸墨法等。好的國畫無不在用筆、用墨、用線、用水等方面有高妙之處。在畫面上顯現出濃淡乾濕變化。古人云:“乾裂秋風,潤含春雨”,就是這個道理。

三、國畫欣賞要看構圖和形式

從古到今中國畫的構圖有諸多形式,自成章法佈局。東晉顧愷之稱之為“置陳布勢”,謝赫則稱之為“經營位置”。說法雖不一樣,但其意相同。即畫家將要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加以組織、安排,構成一幅體現個性,呈現氣勢,和諧統一的整體畫面。一幅作品的境界高地,奇特平庸,構圖非常關鍵。

構圖的法則有其自身規律,最主要的規律就是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凡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會大打折扣。構圖的來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養、是格調。構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為中國畫使用獨特的散點透視法,用這種透視法來展現絢麗多彩多姿的世間萬物,給繪畫家們帶來極大的自由空間和靈活性。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求物體具象,只求構思和形象入理。

中國畫講究穩中求奇、險中求穩、著意對並、打破對稱,形成一個富有節奏的協調整體。大多採用“三七停”起手法則,把主要物象放置在三七點上對打破均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易於形成韻律節奏,給觀畫者以視覺美感。

中國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她融詩書印於一爐。宋人鄧椿說:“畫者文之極也”,畫到極致談何容易。能創作幾幅與眾不同,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並非易事。因循守舊不行,不師古人不行,師古不化也不行,不師自然、不師心也不行,走捷徑,搞旁門左道更不行。

繪畫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時代的品評標準。張懷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黃修復則強調“逸”、 “神”、“妙”、“能”四格。張彥遠定了“自然”、“神”、“妙”、“精”、“謹細”五品級。不論是神先逸後,還是逸先神後,都說明中國畫家始終追逐著高品位。充滿著美學意識,自我意識,在借鑒傳統的基礎上艱難探索,力求創出個人高雅的風格,力爭呈現出更加自然的氣息。

看畫還要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利用不固定的視距、觀其物象。遠看大勢氣韻,近看點線質量。“六法”精論,千古不移,是畫學傳統的金科玉律。在中國繪畫史上這一理論具有無法撼動的深遠作用。也是時下評價、品賞中國畫的根本法則。凡屬畫人必受這一法則的約束和檢點,用這一法則鑒賞,評價中國畫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以上就是國畫欣賞技巧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