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譚-抽像繪畫之父:康定斯基(共14張圖片)
  • 18年12月15日 01: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位當代藝術的重量級人物: 康定斯基。他似乎早該出場了,卻似乎又太重要,需要晚些亮相。 

  康定斯基區別於其它藝術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他是藝術家中為數不多的一位重要的藝術理論家。可以說他是現代抽像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奠基人。他的《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問題》、《點、線到面》、《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像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像藝術的啟示錄。  

  康定斯基1866年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他得到了良好而全面的教育。除了繪畫,他還是一個大提琴手。而他的職業則是大學法律教授。

  因為對繪畫的癡迷,康定斯基辭職來到慕尼黑。他被這個歐洲城市瀰漫的新藝術運動的氣息所深深吸引。他又重新讀了美術學院,成為職業藝術家。但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康定斯基他是不甘心像其他藝術家那樣一門心思只是畫畫的。遊歷了歐洲,考察了各國現代藝術運動的來龍去脈後,康定斯基寫了一篇關於抽像藝術的重要文章《論藝術的精神》。

  康定斯基在遊歷中瞭解了更多新印象主義、象徵主義、野獸派以及立體主義後,認為藝術必須關心精神方面的問題而不是物質方面的問題。在他的思想王國裡,總有那麼一個神秘的內核,使他陶醉。他寫道:“ 色彩和形式的和諧,從嚴格意義上說必須以觸及人類靈魂的原則為唯一基礎。” 

  康定斯基的早期繪畫已經表現出以色彩感受為特徵的傾向,同時受到俄羅斯民間神話故事及新印象主義的圖案和色彩的影響。

《馬上的情侶》是一件瑰麗而浪漫的作品。一對情侶騎在馬上,行進在河邊,遠處是夜空與城堡,樹葉似點點繁星。這幅畫以色點為主,結合塊面和線條,有著抽像藝術的形式感。整個畫面充滿了藍寶石般的寧靜和詩意。

  後來康定斯基則是堅定不移地沿著抽像繪畫的道路勇往直前。他運用了與音樂相類似的手段,發現了抽像表現主義的課題。這個課題就是: 藝術家的意圖,要通過線條和色彩、空間和運動來體現,而不是參照可見自然的任何東西。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康定斯基回到俄羅斯,從西方給俄羅斯帶去了新的繪畫精神,可是俄羅斯不領情,接受了短暫的一段時間後正式提出拒絕抽像繪畫。康定斯基重又回到德國。

《構成》


  是康定斯基在聽了一場交響音樂會之後,將聽覺感受視覺化的作品。他認為,傳統的繪畫方式已經無法表達其內心的感受,只有那如同音樂一般具有律動感的純繪畫才能將內心的情感訴之筆端。康定斯基的作品從畫面構圖到線條色塊似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在緩緩流淌,所以他的抽像畫被稱為“ 看得見的音樂”。 

  康定斯基強調了他對於抽像表現力所傾注的熱情。他認為,他的繪畫是浪漫的。他寫道:“藝術的目的和內容是浪漫主義,假如我們孤立地、就事論事地來理解這個概念,那我們就搞錯了……我的作品中,一直大量用圓,這裡要出現的浪漫主義是一塊冰,而冰裡燃燒著火焰。” 

  1933年末,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直到逝世。對他來說,最後這個時期,無論是在作品的數量上,還是在思想與形式的發展上,都是豐富多彩的。總之,他繼續追求更自由、更有生物形態的造型和色彩,偶爾還創造生物形態的質感,但這種質感,比他以往抽像表現主義作品的質感,更加輝煌、多樣。

  是的,康定斯基後來作品似乎變得越發的自由散漫起來,他把小而自由的形狀,任意散落在某種色彩的背景上,他作品中的點線面及種種要素似乎越來越簡,也許這才是藝術最後的歸宿。

  無論藝術家曾經研究過什麼高深的理論,一旦藝術玩到最後的階段,那麼他自己創造的種種框架都將被推倒、打破,掙脫枷鎖,奔向自由無垠的天地。這才是康定斯基的境界。

文|陸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