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書法
漢簡【漢朝】
公元紀年: 206BC~220AD
文物尺寸: 縱:9cm 橫:3.2cm
書法書體: 隸書
釋文: 居盧訾倉以郵行。
快雪時晴帖 ★★★
王羲之【東晉】
公元紀年: 265-317AD
文物描述:本幅為唐代摹善本,雙鉤精細,淡墨填廓,能得原跡生動活潑之筆意,觚稜轉折,備見鋒芒。大雪過後,天氣轉晴,王羲之以此書信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跡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文物尺寸: 縱:23cm 橫:14.8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草書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東晉】
公元紀年: 265-317AD
文物描述:行書。三帖合成一卷。前兩帖大致見於褚遂良《右軍書目》。〈平安、何如〉二帖前尚有蕭梁時代鑒書人徐僧權、唐懷充二人的「僧權」、「懷充」押署,故此帖鉤摹的上限,可能在梁隋之際,亦未可知。
文物尺寸: 縱:24.7cm 橫:46.8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由同增慨。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約307~365AD),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亦稱王右軍。工書,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草隸冠絕古今。
王羲之《平安》帖
王羲之《何如》、《奉橘》
異趣帖
梁武帝【南朝梁】
公元紀年: 502AD
文物尺寸: 縱:29cm
橫:204.6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絹本 紙本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 愛業愈深。一念修怨。永墮異趣君不。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標絹御題行書。是卷十四字。沖淡蕭散。得晉人神趣。歷代官帖未經收入。是以嗜古博辨之士。及鑒藏家。舉未論及。董香光始以刻之戲鴻堂帖中。定為梁武帝書。而郁岡王氏。則謂是大令得意筆。要亦未有確證。第以腳氣帖驗之。則董說為長。矧其為書家董狐。不妄許可者耶。今墨跡傳人內府。展閱一再。覺江左風流。上與三希相輝映。他日倘並得腳氣帖真本。當共為一室貯之。乾隆庚午嘉平廿有六日。御識。拖尾王肯堂題此帖前後不全。當是子敬得意書。或者見其作釋氏語。遂以為梁武帝書。壹何陋也。肯堂題。時萬曆丙午冬仲十有四日。王野題大令書法外拓而散朗多姿。此帖非大令不能辦。彼恐一念墮於異趣。而書法又深含奇趣耳。太原王野題。王項齡題梁武帝異趣帖。全學大令書法。自隋唐迄宋元。流落民間。未登天府。故無秘殿收藏璽印。萬曆初。藏韓存良太史家。董元宰刻石戲鴻堂中。以冠歷代帝王法書之首。至是而千秋墨寶。始烜赫天壤間矣。其後王宇泰諸名公改題為子敬真跡。蓋欲推而上之。然審淳化閣拓本武帝腳氣帖。正與此筆意相類。似不必遠托晉賢。方為貴重。況文敏精鑒博識。定有所據。故余仍改題從董雲。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日朔。華亭王頊齡謹識於京邸之畫舫齋。拖尾裱後題字宣統庚戌立冬日。丁振鐸。陸潤庠同敬觀。附紙王世傑題此帖舊有周壽昌三跋。見陸心源穰梨館過眼錄。今不存。茲錄其第三跋於後。張青父清河書畫舫引悅生別錄所載。書畫名品內有梁武帝異趣帖則題名梁武。自宋已然。至思翁乃益題。又案。帖上有御府兩字半印。似宋以前曾入內府。後始為葛嶺所收。當日流傳必有據。依惜輾轉失傳。致郁岡復有大令之疑耳。張氏釋文末二字作君示。草法不類。謹遵御定作君不為是。同治三年甲子仲冬書於京邸之宣南寓廬。壽昌。長沙周氏。朱文。按悅生別錄載有粱武帝異趣帖。悅生為宋賈似道之堂名。董文敏定此帖為粱武帝書。當即本此。據清宮石渠寶笈續編所記。此帖所鈐五半印。其三不可辨。其它兩半印一為御府二字。一為群玉二字。群玉半印乃金章宗群玉中秘璽也。然則王頊齡謂此帖自隋唐以迄宋元均流落民間。亦有未審。張丑清河書畫舫亦稱此帖為粱武真跡。且有詩雲。異趣兩行十四字。壓倒千秋百萬簽。其激賞如此。民國卅六年六月九日。崇陽王世傑記於南京。
【收傳】御府。群玉。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石渠寶笈。石渠定鑒。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寧壽宮續人石渠寶笈。古希天子。壽。太上皇帝。乾隆御玩。嘉慶御覽之寶。重一。嘉慶鑒賞。貝勒載瀅。繼澤堂珍藏印。困勉學齋圖籍。心野居士。憨□陀。長白保氏藏書畫之印。謙齋。結翰墨緣。楊晉借觀。董曲江。省心齋圖書印。心畬居士溥儒珍藏。王雪艇氏欣賞章。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半印三不可辨。鈐印十一。乾隆。幾暇臨池。天府珍藏。幾暇鑒賞之璽。落紙雲煙。王肯堂印。頊齡。瑁湖。巡卿。朋石。雪艇。
姓蕭名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裡人(今江蘇)。南北朝梁開國君主。曾仕齊,任雍州刺史。後篡而自立,在位四十八年。博學能文,勤政愛民。但因晚年信奉佛教,曾三次捨身同泰寺。後於侯景之亂時餓死,卒謚武。
此帖清時入於內府。對其作者,向有蕭衍和王獻之兩說,以傾向前者為多,明董其昌斷為蕭衍作品。
自敘帖 ★★★
懷素【唐朝】
公元紀年: 618AD~907AD
文物描述:本卷一百二十六行,每行字數不等,至卷末一○五行以後,字體漸大,有兩三字為一行,縱逸至極。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墨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當時人用生動的自然物象比擬其形,如以「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來形容奔放流暢的動態。以「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鋒」等語來形容剛柔並濟之美。此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生生不息。通幅於規矩法度之中,奇蹤變化,神采動盪,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
文物尺寸: 縱:28.3cm 橫:755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草書
懷素,長沙人,字藏真,他是個和尚,喜歡喝酒,一日九醉,時人稱其為醉僧,並且吃肉,放浪形骸,據說他家貧沒錢買紙來寫字,因此常用芭蕉葉供以書寫,懷素的草書與張旭齊名,世有「顛張狂素」之稱。懷素的書法以狂草著名,他傳世的作品以自敘帖、魚食帖和苦筍帖最為著名,自敘帖中字體用筆上瘦而剛勁,字與字之間一氣連綿,極其放縱不拘,是其書法上最大的特色。
自言帖 ★★★
張旭【唐朝】
公元紀年: 714AD
文物尺寸: 縱:23.5cm 橫:74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醉顛嘗自言意。始見公□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及觀公孫大娘舞劍而得其神。自此見漢張芝草書入聖。甚復發顛興耳。
印記款識: 【款識】有唐開元二年八月望。顛旭醉書。
【題跋】幅前後觀款曾植曾觀。泰定甲於冬京口俞庸觀。鈐印一。俞庸氏。金華周實敬觀。濟陽丁應榮覽。孟津王鐸觀於少司馬孫北海藏書室。
【收傳】退密。鞏昌王氏。文友。秋壑圖書。放懷真樂。不合時宜。孫印承澤。退谷逸叟。昭王台畔人家。北平孫氏□□□□。郭則生。孫氏。珍玩。奉華寶藏。內府圖書。雙龍。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子京父印。柯九。長宜子孫。郭彝民印。隱居求志。其文。王日宣。王氏子敬。雪艇圖書。王世傑印。雪艇考藏。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另有多方印漫漶不識。鈐印二。俞庸氏。丁應榮印。
張旭的草書與懷素齊名,世有「顛張狂素」之稱。
替換高清大圖
自言帖 局部
祭侄文稿 ★★★
顏真卿【唐朝】
公元紀年: 618AD~907AD
文物描述:本卷以行書作字,法度卻以楷書為奠基。這是一篇基於國恨家仇的文章,書寫情緒起伏躍然紙上。第一段情緒尚稱穩定,字體結構較勻稱;第二段「惟爾挺生」一行,進入主題,字之結體顯然開張,字行之間較無拘束,情緒已漸波揚,筆勢逐漸加重,悲懷積鬱躍然紙上。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的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頓起始,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文物尺寸: 橫:75.5cm 縱:28.3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顏真卿(707-785AD),琅邪臨沂人,字清臣,他是北齊顏之推第五代曾孫,顏之推曾著有顏氏家訓留傳後世。顏真卿的書法早期學褚遂良,他的書法主要融合了篆書的筆法,因此在字的特色上,大多有圓筆藏鋒、勁力收斂的感覺,在字的架構上寬疏而園滿,將魏晉以來北碑中那股鋒芒畢露、左緊右舒、剛勁外放的筆法加以收斂,因而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致教授學士尺牘
朱熹【宋朝】
公元紀年: 1194-1200AD
文物描述:本幅草書,凡十八行,每字美數不一,共二一六字。此牘中有「長沙新命,力不能堪,懇免未俞」句,知為辭知潭州時所書,其書筆勢迅疾,無亦於求工,而尋其點劃波磔,無一不合書家矩矱,正所謂意致蒼鬱,沉深古雅,有骨有筋有韻。
文物尺寸:縱:32.3cm 橫:43.5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賢書翰冊【件】【開】【12幅】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正月卅日。熹頓首再拜教授學士契兄。稍不奉問。鄉往良深。比日春和。恭惟講畫多餘。尊履萬福。熹衰晚多難。去□忽有季婦之戚。悲痛不可堪。長沙新命。力不能堪。懇免未俞。比已在上。計必得之也。得黃婿書。聞學中歸繩整治。深慰敝懷。若更有以開導勸勉之。使知窮理修身之學。庶不枉費鈐鍵也。向者經由坐間。陳才卿覿者登地而歸。近方相訪。雲頃承語及吳察制夫妻葬事。慨然興念。欲有以助其役。此義事也。今欲便與區處。專人奉扣。不審盛意如何。幸即報之也。因其便行。草草布此。薄冗不暇它及。正遠。唯冀以時自愛。前需異擢。上狀不宣。熹頓首再拜。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安儀周書畫之章。珍繪堂。張鏐。
朱熹(1130?1200AD),字符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
五帖 ★★★
米芾【宋朝】
公元紀年: 960~1279AD
文物尺寸: 縱:25.8cm 橫:270.3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第一幅。百五十千。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帖(帖字旁添注右軍二字)。獲之。梁唐御府跋記完備。黃秘閣知之。可問也。人生貴適意。吾友覬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以上光照宇宙巍峨六字系旁添)至前去一百碎故紙。知他真偽。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圖之。米君若一旦(以上一旦二宇系旁添)先朝露。吾兒吝。萬金不肯出。芾頓首。第二幅。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第三幅。芾頓首啟。畫不可知(此句之旁添注不知好久四字)。書則十月丁君過泗。語與趙伯充。雲要與人。即是此物。紙紫赤黃色。所注真字。褊草字上。有為人模。墨透印損痕。末有二宇來戲(戲字下原注辯才二字)字也。告留念。其直就本局虞侯撥供給。外或能白。吾老友吳舍人。差兩介送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頓首上伯修老兄司長。又本帖尾行尚記有口口口口來戲。二旁注不記得也及在紙尾數字。戲字左旁尚有兩小字。已不可辨識。又本帖右首邊緣。有半行小字。文為。丞果實亦力辭。非願。非願)第四幅。蒙面諭浙干。具如後(後字下原注有恐公忙托鼎丞六字)。長洲縣西寺前僧正寶月大師。收翟院深山水兩幀。第二幀上。一秀才跨馬。元要五千賣。只著三千。後來寶月五千買了。如肯輟。元直上增數千買取。蘇州(州字下旁添一州字)衙前西南上丁承務家(此行右旁添注是晉公繪象恩澤數字)秀才(才字下注有丞相孫三字)。新自京師出來。有草書一紙(紙字下添注黃紙二字)。玉軸。間道有數小真字。注不識草字。末有來戲二字。向要十五千。只著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買取。更增三五千不妨。第五幅。戲成呈。司諫台坐。芾。詩雲。我思岳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水字點去)出湔一里。赤日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一夜轉筋看艾燃(燃字下添注關淮二字)。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旁添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句) 。重往坐石浸足眠。無款。
印記款識: 【款識】鈐印五。米芾。辛卯米芾。守和。朗白。清閟。
【題跋】拖尾徐守和題寶晉公以磊落不羈之長才。郁為懸腕畫心之書學。故能鑄晉陶唐。超絕一世。駸駸乎直入義獻之室。不特升堂而已。乃評者訾之為狂怪怒張。鄙之為仲由未見孔子氣象。此夫未睹公真跡。徒以賡作偽書起見。曷足異哉。觀此九帖古淡樸茂。氣逸神清。不羲不獻。面羲獻自合。即列之閣本。二王中未易定其甲乙也。所云玉筆格換子敬帖。考之襄陽遺集。蘇舜欽家藏大令中秋帖甚佳。運筆如火筋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題跋雲。鹵儈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與余分藏。以書畫寶玩易之。想即此段交易案也。九札敘事楚楚。皆一時博訪書畫。放達林泉。自是佳致。視世之恣意聲色。身紛華者。奚啻天壤耶。卷端有官庫半印。後有紹興小璽。又有芾印。(芾旁有米字)。辛卯米芾印。皆當時真印。尤可寶也。余以重貲得之吳氏。昕夕清對。手捫指畫。恍若身入寶晉齋。濯手縱觀晉(晉旁有寶字。又兩字皆點去。)秘玩矣。輒用賦之。(後注米姓二字)。寶晉豪情不可無。矜持脫盡見清迂。人知拜石成顛癖。誰識臨池作墨逋。九札騰光東壁潤。七星落彩北溟枯。七百四十二字故云云。試觀首尾傳流印。庫璽纍纍芾識苻。崇禎九年丙子中秋日朗白徐守和。是歲小春過潤城。攜此卷登北固。但見江濤怒湧。山色斂暉若與米帖爭奇者。援筆詠之。海岱樓中人已渺。夕陽江上雨初收。三山煙霧低無色。疑是開函龍嘯秋。莫賺米無二王法。但恨二王少米渾。絕拔固非時代壓。何須無佛始稱尊。書畫淵源必有師。吾於米法溯羲之。唐摹終是粗形象。若覓精神向此窺。北固崔嵬接大(荒字點去)江。南宮豪氣逼秋窗。若將筆陣排山勢。猶恐雌雄得未降。修內右軍十七帖。注情蜀事見高懷。紹興九扎元章重。書畫膏肓更自佳。朗白重題。米元章九帖真跡。得之吳瑞生。乃郎吳敬文。原價三百伍拾金。外送吳能遠兄。中用三拾五金。子孫世代宜保之。勿替。崇禎丁丑朗白識後。
【收傳】吳廷之印。馮公度家珍藏。紹興。公度所藏宋元名跡。公度審定名跡。馮公度鑒藏印。文節世家。毛氏九壽珍玩。吳新宇珍藏印。松雲館。雪艇考藏。雪艇圖書。藝苑遺珍。雪艇王世傑氏為藝林守之。
米芾(1051~1107AD),字符章,號襄陽居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官至禮部員外郎,禮部在唐、宋又稱為「海宮舍人」,故世稱「米南宮」。米芾的書法,以廣泛吸收前人的長處為基礎,其臨摹的對象由唐代顏、柳、歐、褚,上溯魏晉、遠追先秦楚文、石鼓文與金文,其泛覽博觀為前人所罕見的。
米芾《適意帖》(又稱《玉格帖》
七言律詩
宋高宗【宋朝】
公元紀年: 1107-1187AD
文物描述:看來章法疏朗,字體勻稱,體氏圓潤,墨色統一,以中鋒出之,佈局甚費經營,予人以賞心悅目之感。杜詩意境如畫,高宗筆墨洗煉,二者相互輝映,甚稱珠聯璧合。
文物尺寸: 橫:48.7cm 縱:27.1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絹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元寶翰冊【件】【開】【1幅】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雷聲忽送千峰雨。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泥濕不妨。飛閣捲簾圖畫裡。虛無只少對瀟湘。賜億年。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御書之寶。御書(半印)。鑒賞(半印)。囪人家(半印)。神品。(重一)。天籟閣。桃裡。項元汴印。子京珍秘。項墨林鑒賞章。吳廷私印。若水軒。虛朗齋。項墨林父秘籍之印。項子京家珍藏。公保世家。退密(半印)。□李項氏(半印)。乾隆御覽之寶。樂善唐圖書記。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三半印不識。三印不識。
宋高宗(1107~1187AD),名構,字德基,涿郡人,趙佶第九子,享年八十一歲。早年書法倣傚黃庭堅,紹興初年,改學二王,自謂對王羲之(307-365)書法,用功最深,終於醞釀出自己之書風。縱然宋代書法藝術背離傳統,但因高宗多方努力,雖未見明顯起色,卻為元代播下復古種子,宋朝後裔元朝書法領袖趙孟俯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使中國正統書派承傳保留數百年之久。
書詩 ★★★
宋徽宗(趙佶)【宋朝】
公元紀年: 1082-1135AD
文物描述:宋徽宗書法,特徵是筆跡細瘦。筆畫條暢,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文物尺寸: 縱:33.2cm 橫:63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人法書冊【件】【開】【1幅】
書法書體: 瘦金體
釋文:
欲借嵯峨萬仞崇。故將工巧狀層峰。數尋蒼色如煙合。一片盤根似蘚封。院宇接連常籍竹。池亭掩映卻憑松。分明裝出依巖寺。只欠清宵幾韻鐘。風霜鄭臘晨。旱見幾枝新。預荷東皇化。偷回北苑春。旗槍雖不纇。荈孽似堪倫。已有清榮諭。終難混棘榛。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安儀周書畫之章。魚雁無恙。御題翰墨林。翰墨林鑒之章。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宋徽宗趙佶(1082~1135AD),性好書畫,稟賦極高,書畫無不精工,並善體物情,花鳥畫描繪,刻劃入微,尤為擅長並主導晚期畫院。其書法別成一體,字號「瘦金體」,此書風來自唐代薛稷。
替換高清大圖
尺牘
蔡襄【宋朝】
公元紀年: 1012-1067AD
文物描述:本幅運筆如行,而結體似楷,寫來從容不迫,正是「端嚴而不刻,溫厚而不犯。太平之氣鬱然見於楮毫間。」本帖內文,即求製作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此紙源於五代南唐烈組李升(888—943),命宣城加工製作。澄心堂為李升任金陵節度使住處名稱,據稱其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宋代士大師講究生活品味,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筆墨紙硯精良,人生一樂。」
文物尺寸: 縱:24.7cm 橫:27.1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四家真跡冊【件】【開】【11幅】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澄心堂紙一幅。闊挾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做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黃琳美之。琳印。神品(重一)。墨林項季子章(存半)。項元汴印。子京父印。子孫永保。墨林秘玩(重一)。虛朗齋。子京。□李項氏世家寶玩。沮溺之儔。天籟閣。退密。子京父印。平生真賞。項墨林鑒賞章。宮保世家(存半)。若水軒(存半)。陳定。鴻。緒。□惟堂。
蔡襄(1012~1067AD),字君謨。興化仙遊人。歷官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福州、泉州。他的書法出自顏真卿,又上溯晉人,尤精心於二王的筆法,後成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他所寫的尺牘,筆比精心,處處秀麗,風流蘊藉,開啟宋人書法的新風格。
致嚴堅中太丞尺牘
趙孟堅【宋朝】
公元紀年: 1199-1264AD
文物描述:本幅草書,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六十三字。此通尺牘行筆灑脫,豎劃勁挺,氣勢雄暢中寓古拙不入俗眼,其攲側蕭散處可見鍾繇影響,為子固傳世書跡中之精品。
文物尺寸: 縱:25.5cm 橫:33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元寶翰冊【件】【開】【11幅】
書法書體: 草書
釋文:孟堅前日荷下顧。又承惠臟腑藥。偶連日調利尚未服。儲留俟或對證。則服之也。匆匆言歸。家釀二壺。持浼。幸留頓。仍令僕者面及。余嗣謝次。孟堅簡上。嚴郎中太丞。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友古軒。張篤行印。
趙孟堅(1199~1264AD)字子固,號彝齋、彝齋居士,浙江海鹽人,晚年隱居海鹽廣陳鎮,善畫水墨梅、竹、蘭、水仙等,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貴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畫家。
致仲躬侍郎尺牘
陸游【宋朝】
公元紀年: 1125-1209AD
文物描述:此札便是寫給曾逮由知州遷戶部侍郎,陸游在信中除了表示祝賀之意,或許也寄望對方在朝廷能對賑災之事有所幫助。
文物尺寸: 縱:31.7cm 橫:54.3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文物叢目: 【名稱】宋人法書冊(三)【件】【開】【22幅】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游頓首再拜上啟。仲躬侍郎老兄台座。拜違言侍。又復累月。馳仰無俄傾忘。顧以野處窮僻。距京國不三驛。邈如萬里。雖聞號召登用。皆不能以時修慶。惟有媿耳。東人流殍滿野。今距麥秋尚百日。奈何如僕輩。既憂餓死又畏剽劫。日夜凜凜。而霪雨復未止。所謂夌又已墮可憂境中矣。朱元晦出衢婺未還。此公寢食在職事。但恐儒生素非所講。又錢栗有限。事柄不顓。亦未可責其必能活此人也。游去台評歲尚兩月。廟堂聞亦哀其窮。雖賦予至薄。斗生之祿。亦未之竟何如。日望公共政如望歲也。無階參省。所冀以時崇護。即慶延登。不宣。游頓首再拜上啟。正月十六日。
印記款識: 【款識】
【題跋】
【收傳】魚雁無恙。翰墨林書畫章。儀周鑒賞。
陸游(1125~1210AD)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受到當權的排斥打擊。一生存詩九千餘首,以抗金愛國為基調。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有《劍南詩稿》等。
自書松風閣詩 ★★★
黃庭堅【宋朝】
公元紀年: 1045AD~1105AD
文物描述:山谷晚年為新黨排斥,自謂觀當地船夫蕩槳而悟筆法,故晚年運筆多如划槳撥水,節節澀進頓挫。此卷筆勢開合,如長大戟蕩漾空際,昂藏傲岸,英氣逼人,筆法精奧,為晚年力作。
文物尺寸: 橫:219.2cm 縱:32.8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黃庭堅(1045~1105AD),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洪州人,書風波瀾老成,韻味十足,作字擅用長線條,字體越大越見精采。早年由唐代大書家顏真卿入手,晚年又受到張旭、懷素書法的啟發,形成了他那像是船夫蕩槳撥水般縱逸跌宕的書法風格。在書史上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北宋四家,也對後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替換高清大圖
寒食帖★★★
蘇軾【北宋】
公元紀年: 1036AD~1101AD
文物描述:詩是東坡自己明顯有悲奮感情的文詞,字裡行間也就隨著文詞不同的情緒波動,有所節奏變化。就行草書言,字形可大可小,較有自由變化,蘇東坡自謂字體「短長肥脊各有態」,在這卷書法裡字體的大小組合。揖讓進退,乃至於如「年、中、葦、紙」諸字,最後一筆直下成一長豎,在布白與行氣以至於整篇的章法形成一特殊空間結構。
文物尺寸: 縱:34.2cm 橫:199.5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釋文: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右黃州寒食二首。
蘇軾(1036~1101AD),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縣人。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文學家,合稱「三蘇」。以一篇「刑賞忠厚論」,高中進士。是北宋時詩壇成就卓越的大家。曾被控以文字訕謗君上,貶官黃州,紹聖中貶瓊州,大赦北返卒於常州。東坡書風尚意,自敘「我書意造無法」,主張自由書風,後世評其《寒食帖》為百代名品。
替換高清大圖
宋拓李邕岳麓寺碑
佚名【宋朝】
公元紀年: 960-1279AD
文物描述:本幅行書。款:大唐開元十八年,歲次庚午,九年月壬戌建。前陳洲刺史李邕文並書。江夏黃仙鶴刻。
文物尺寸: 縱:25.6cm 橫:13.2cm
文物形式: 冊
文物質地: 紙本
書法書體: 行書
國文,除用於記事及通訊,尚有藝術欣賞及個人修養之價值。古代的書跡留存至今者極少,除三千餘年前殷代刻在龜甲獸骨-卜之甲骨文及漢代寫在竹木簡上之書信外,其它大多鑄在金屬器物上,或刻於碑碣上。
存世最早之名家書法真跡,為西晉人陸機之「平復帖」。東晉以後,書法真跡漸有保存,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以楷書行書見長。其書法一向為後人推重及仿摹;其中快雪時晴帖,為其函友之信,後人保存其一部份。
唐代以書法取士,特別注重楷書。當時名臣多為名書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及柳公權等’唐代楷書點劃整齊,結體謹密,有一定之法則,為後世學習書法者所重。
宋代逐漸盛行將前人之墨跡刻於石或木上,拓之成帖,使人有臨摹學習之機會,當時書法講求意致;著名之書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號稱宋四大家。元代建國時間很短,主要書家為趙子昂,其次為康裡峱、鮮於樞、柯九思及張雨等。明代書家注重帖學,以草書成就最大。三百年間,書家輩出:初期有宋克、沈度、沈粲兄弟及解縉等;中期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寵等;末期有邢侗、張瑞圖、董其昌及米萬鍾等。
清代之書法可分為兩時期:前期自清初至嘉慶道光年間,仍以帖學為重,書家有王鐸,傅山、張照、劉鏞、王文治及永瑆(成親王)等;不過自乾隆嘉慶年間以來,考古盛行,金石出土多,摹拓流傳日廣,注重碑學的書家漸多,如鄧石如、何紹基及張裕釗等。故宮收藏書法真跡非常豐富,自東晉至清代凡 2,20l 件;其中大多為流傳有緒之名跡,而以元、明、清為最多。
強烈推薦的作品:《快雪時晴帖》王羲之【東晉】,《自敘帖》懷素【唐朝】,《自言帖》張旭【唐朝】《祭侄文稿》顏真卿【唐朝】,《五帖》米芾【宋朝】,《書詩》宋徽宗(趙佶)【宋朝】,《自書松風閣詩》黃庭堅【宋朝】,《寒食帖》蘇軾【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