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家書法家周退密題花箋(共11張圖片)
  • 20年12月10日 19: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今年7月16日凌晨,一代哲人、百歲巨匠周退密先生逝世,享年107歲。巨星隕落,文壇藝界人士紛紛以各種方式致以緬懷和紀念。

周退密

周退密為古磚拓本題花箋一組三幅

周退密手札一組四幅

周退密為古銅鏡題花箋一組三幅

  周退密(1914—2020),原名昌樞,號石窗,1914年生於浙江寧波,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學院、大同大學教授,後在哈爾濱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學院長期從事外語教學和《法漢辭典》編纂工作。著有《墨池新詠》《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退密樓詩詞》《安亭草閣詞》等。 

  上世紀90年代初,我與湖州費在山先生游,先生贈我自製花箋數種。有當代名家北山翁施蟄存先生以墨妙亭前玉筍石上的“玉筍”二字隸書為題,有夢苕庵錢仲聯先生以“苕華”二字篆書為題,還有四明石窗周退密先生以秦時“虎文瓦當”行書為題。這些花箋均用普通的白紙印成,書寫時仍有墨浮筆滑之感,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已是一件文房難得的珍品。 

  後來我有幸得識四明周退密老先生,先生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詩詞學會顧問。鄭逸梅先生曾稱之為“海上寓公”,尊父慎甫先生、令伯湘雲先生皆民國時期海上收藏大家,其家藏碑帖善本、法帖名畫甚豐,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淳化閣帖》曾經也是周家的舊藏。先生少即寢饋其間,工詩詞,精鑒賞,至老不倦。對古籍善本,尤以碑帖的鑒定方面名氣很大,中國文博界有“北有王世襄,南有周退密”之稱。於是我想到了周退老,何不將收藏的古銅鏡拓本寄給周老鑒賞,如能得到周老的題詞,豈不更好? 

  2002年,我寄上漢、宋二古銅鏡拓本,請周老為之題詞,擬制花箋之用。不久周老來函云:“大札奉悉,承示古鏡拓本二種囑為題字,已草草寫就。如供製箋,須用淺色,否則將與墨色相並,難於辨認。”周老在漢鏡拓本上題詞為:“此古銅鏡文曰:‘姚皎光而耀美,得並觀而不衰,精照折而侍君’三句十八字。種瓜後人得此拓本,將以之制箋,囑為題字,即書此歸之,博正。壬午八九翁退密。”又在宋“雙鳳鏡”拓本上的題詞為:“種瓜後人藏拓本,退密拜觀並題,時年八十又九。” 

  當我收到周老寄來的題箋拓本後,即著手製作。其方法是,先將拓本通過電腦掃瞄後製成樣品,定好尺寸打印出來,送到南京製成鋅版。再找一家小印刷廠,選用上等的宣紙,將之裁好,並調好顏料,運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老機器,一張一張地印。每印一張,即送上一張紙,使送紙的速度跟得上機器運轉的速度。這全過程,均自己在旁指揮操作,直至達到最佳效果為止。這種製法,是電腦、機械和手工的“三結合”。 

  花箋印好後,我立即寄上十數幀給周老,以先睹為快。周老接函後,賜書數幀,並云:“承惠賜新制佳箋,十分古雅,亦便於書寫,既不拒筆,亦不濡濕滲化,近今不易得之物也。至謝。”後來,周老亦數次贈我拓本以供製箋。“茲奉上磚拓本二紙,古鏡拓本一紙,以供製箋之用,一切由足下定奪可也。足下所做皆雅人雅事,可以信今傳後。”又在一函中云:“凡製作箋札,其底色須淡,倘採用書畫,當以字少畫簡省者為上,否則寫時尚能辨別,寫後一片模糊,此在照相時更為明顯。‘建衡二年’磚拓二式,以乙式為佳。” 

  我用周老題詞所制的宣紙花箋有“歲寒三友”“漢磚”“銅鏡”等七八種,均以淡彩印之,既可觀賞,又能書寫實用。這些花箋有周老約友人錢定一(92歲)先生提供磚拓並題跋的;有約友人諸光逵(85歲)繪圖為之題跋的;有自己提供的藏品自題的。其題詩、題跋,均抒發了自己的感情,記錄了自我的識見。如在“建衡二年”拓本上,題曰:“此漢‘建衡二年’反文磚,存世不多,磚藏吾友吳丑禪家,昔年拓以贈予者,奉種瓜後人清覽。”又在“漢鏡”拓本上題曰:“此古銅鏡文字多不可識,唯拓手甚精,以奉種瓜後人制箋之用,奉曬存之。”此類集詩書畫及考古鑒賞於一體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周老的風雅與學養兼具,亦凝結著我與周老忘年交的友情(周老是年93歲,長我40歲)。每當我欣賞把玩這一幀幀豐富多彩的“花箋”時,就想到令人尊敬、人格高尚的周老,並且還能多次得到周老的教導和鼓勵,真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幸事。 

  2006年春節後,我撰文《周退老為我題花箋》呈周老先生賜教。周老接函後於3月6日復函云:“大文寫得甚好,囑寫一詩為與之配合亦妙,茲口占一絕率爾奉呈吟正。未知能用否?近詩不假思索,皆張打油一類耳,奈何?”隨函附上《論花箋詩》一紙:“自製花箋韻最嬌,亦今亦古各岧嶢,嗟吾翰墨無功力,一片塗鴉枉自嘲。種瓜後人自製花箋數種,既美觀亦實用,惜拙書惡劣,未足與之相稱耳。”於是我一併與小文投稿上海《新民晚報·夜光杯》,不久於4月6日見報。4月14日,周退老給我來函云:“尊文在《夜光杯》刊載後,讀者紛紛來電見告,足見影響之大。上次論花箋之詩,共有三首,因急於付郵,所以只抄一首,此刻有暇為足下錄出呈覽,以後倘有機會在報上發表。此種絕句,但記事實不以韻味相尚,附註可以見過去上海箋扇莊繁榮景象。日後毛筆廢而不用花箋,只能當作手工藝品欣賞矣。”周退老《論花箋詩》二首並附註曰:“天水金元跡罕存,明清萬匯制繽紛。偶然得見乾嘉物,寶氣珠光未足論。光宣而後沐餘風,精製無過海月工。雅道涵芬精騎出,宋元書影趣靡窮。舊時上海一隅,箋扇莊林立,如九華堂之寶記、厚記兩家,朵雲軒、大吉庭、青雲閣等等,均有精刻花箋出售。品種以九華堂為最多,古雅推涵芬樓為獨步,榮寶齋抗戰後在滬營業,始成個中巨擘,惟昔日光滑潔白之海月箋,今已罕見。” 

  而我自製的這種古樸高雅的花箋,配上周退老或剛勁或秀美的書法和鮮紅的印章,與當今棄毛筆而少用鋼筆的繁忙、浮躁相比,花箋這種詩文唱和、書信互答的手工藝術品確實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謹以小文,深切懷念周退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