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御窯瓷器的年款也就是明清兩代官窯瓷器的標誌,瓷器上的款識常見有題記款與年號款兩類。瓷器上題記年號從北宋時期已經存在。然而那與我們今天常見的明清御窯瓷器上的年號款並不是同一的概念。
瓷器的年款能夠發展成為明清時期這麼成熟的年款標識,自然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明代是十分重要的朝代,其中明早中期更是皇帝年款變化與形成的重要時期,但是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說,在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上尚未見署有皇帝年款者。
永樂瓷器的年款
瓷器的年款被我們所熟知的這種形式的年號款,始於明永樂時期。雖然明代文獻記載明永樂時期的年款只見於壓手杯一種器物上,但就目前所見傳世及考古發掘出土器物,還有甜白釉的碗、高足碗,寶石紅釉高足碗幾類器物。不過,所有款都見於內底,個別見於內壁,均為四字篆書。
宣德瓷器的年款
明宣德時期,是御窯瓷器年款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所見皇帝年款不再像永樂時期那樣單一,開始還有學習永樂時期的痕跡,底心書四字篆款,逐漸產生了我們最為熟知的「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並迅速發展成「大明某某年制」六字年款,只不過有寫在底心的,有寫在外底心的。有三行的,有豎著寫的官窯底款。
明官窯瓷器沒有年款的朝代
宣德之後是所謂的「空白期」,也就是明正統、景泰、天順時期。諸多考古發現已經表明,空白期並沒有停止瓷器生產,但是的確尚未發現署有年款者。
明成化瓷器的年款
署款方式、位置歷經變化多端的宣德時期後,到明成化時期,瓷器年款延續宣德時期的一些改變,並逐漸形成規律。自此直至清代,御窯瓷器年款形式基本定形,並沒有產生很大的變化。成化時期年款書寫比較規矩,但也有例外,如大字寫的近乎人字,成字少了一點。
明正德瓷器的年款
明正德時期,除常見模式外,見巴思巴文款流行。此外,還見有「正德年造」款。此件器物系2014年景德鎮御窯遺址發掘首次發現,與大量正德時期器物同出,豐富了我們對於這一時期瓷器款識的認識。
明嘉靖瓷器的年款
隆慶
明隆慶時期,瓷器年號款常見「隆慶年造」、「大明隆慶年造」款,頗具特色。
明萬曆瓷器的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