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旭草書《草書古詩四首》(共10張圖片)
  • 19年6月27日 20: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橫長195.2厘米,縱高29.5厘米,以五色彩箋紙草書古詩四首,人稱《古詩四帖》。前兩首書寫的是梁·庚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卷後有董其昌等人題跋。《古詩四帖》是歷代文人墨客臨池學書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張旭唯一流傳於世的墨跡。原藏清宮府內,後由溥儀帶出到吉林被我軍俘獲,交當時東北人民政府,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有興趣的古玩收藏愛好者可以去實地欣賞。

釋文: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原詩為棗)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謝靈運王子晉贊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張旭,字伯高,唐中期蘇州人,曾官至常熟尉、右率府金吾長史,故又稱張長史,《新唐書》有傳。書法早年筆摹心追習書於舅父陸彥遠,而陸彥遠又是傳承「二王」書法精到之人,可見是王派體系的書風。從他的楷書《郎官石柱記》看,確實下筆淵源有自。由於張旭性情豪放,喜飲酒,曾和李白等人被杜甫戲稱為「酒中八仙」。

所謂「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正是他形象的真實寫照。張旭的狂草與李白詩歌、斐旻舞劍,時稱「三絕」。張旭在唐代已經是出了名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包括顏真卿在內的很多中唐時期的著名書家受他的影響極深。如顏真卿在教誨後來成為大書法家的懷素時曾說:「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楷法精詳,特為真正。」意在希望懷素習書,務必在楷書上打下堅實基礎,以使超凡的草書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

  唐代是一個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藝術向多元化、多層次化發展創新的封建帝國,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高峰。在文化藝術方面是古今中外的空前大交流、大融合。她「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吸引吸收,無束縛、無所留戀地創造革新」。打破框框、突破傳統,這就產生了「盛唐之音」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基礎,也正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當時的文學、繪畫、雕塑、音樂等文藝樣式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作為唐代的草書,在繼承「二王」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寫出了「唐代之音」的雄渾、放縱之態。書法這門藝術,在當時既是最普及的,也是那個時代最鼎盛的藝術,由於大膽革新創造草書藝術,因而出現了無可再現的高峰,作為代表人物就是張旭。

  該帖全卷書古詩四首188個字:「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翻。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落筆一氣呵成,用筆肥厚,字勢橫壯,人稱「伏如虎臥、起如龍跳、頓如山勢、推如泉流」。

《古詩四帖》通篇氣勢磅礡,佈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縱逸。如,六行八句:「漢帝看核桃,齊侯問棘花」,筆畫連綿不斷,運筆遒勁,圓頭逆入,功力渾厚。又如,九行,「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字裡行間內蘊無窮,古趣盎然,充滿張力磁性。行筆出神入化,給人儀態萬千之感,筆斷意連,令人遐想無限。再如,十三行,「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筆法字體方中有圓,書寫中提按、使轉、虛實相間。

縱觀通篇結字雋永,章法嚴謹、行間佈局疏密呼應、錯落有致、剛柔相濟、渾然一體。無論從通篇還是從局部單字來看,都會被流動、曲折,藏鋒使轉直入,動人心魄的陽剛線條所打動。如果沒有高超的藝術修養,沒有成竹在胸的功底是書寫不出來如此巧奪天工的完美巨作。正因如此,張旭草書被歷代推崇,有口皆碑,譽為「草聖」。明人本道生云:張旭草書「行筆如空中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但是此卷也並非是無憾的絕代之作,依筆者拙見,開始部分筆法比較單調拘謹,在五行之後逐漸放開,中篇漸入佳境。如果開篇也同後半部一樣雄壯骨健,那麼此帖當更為完美精彩絕倫。

  張旭的草書看起來很顛狂,但章法卻是相當規範的,他是在張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礎上昇華的一種狂草。細觀察其書體絕無不規則的塗抹,很多細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張旭的草書是在激越情感牽動下促使節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龍盤,表現一瀉千里之勢。由於在線條的動盪和質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藝術氣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狂放的草書風格。

  在諸多書體當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徵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素質,因此是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書體。

  草書作為藝術來說,除具書法普通共同特徵外,還具有音樂特徵,音樂是通過各種音符的順序作和諧的各種變化,產生旋律來完成的。而書法也是以簡單筆墨書寫出帶有生命力、節奏感的線條。依靠筆順,字勢,在時間的推移中作各種輕重、緩急、枯潤等多樣統一的和諧變化而完成的。有人把書法比做無聲的音樂,認為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節奏的跳躍,這正是書法時間性的種種特徵造成的。而這種特徵在各種書體中以草書表現得最明顯。因為草書在連綿不斷的書寫過程中一次性的時間要求最強。

  草書也具有繪畫的特徵。雖然它不表現具體的圖像,也不具有繪畫中的繽紛色彩,但書法中的一個個抽像的圖形本來就是「具萬象於一象」的,它那線條和線條的各種組合關係,構成了各具形態,但又不代表任何實體的圖形。它純淨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後構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而在書法個體中能表現書法這種藝術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為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構圖形的高度抽像,字勢姿態的巧妙搭配,最具有詩情畫意。

  和草書相近的還有舞蹈。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記載的:「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嘗於鄴縣見雲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書法家臨帖從舞蹈中得到了益處,也足以說明兩者的關係了。舞蹈是在一定的時間順序中,不斷變化各種舞姿的造型來表現美,並是從力度、造型、銜接等方面來評判其高下的,這一點和書法的要求是何等地相像。而各書體中這方面的要求也同樣是草書表現最強烈。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