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草書蘭亭序》(共10張圖片)
  • 16年9月18日 16:5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文徵明《行草書蘭亭序》,尺寸:29.2×120.5cm ,嘉靖三十七年(89歲),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行草書蘭亭序》長卷 

文徵明(1470—1559),祖籍衡山,長洲(今蘇州)人,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雲館。書畫造詣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

    請將手機屏幕橫過來看: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字入手的,後來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行草書蘭亭序》局部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擅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80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行草書蘭亭序》寫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是他89歲高齡時的作品,可以看出其爐火純青的書法造詣和謹嚴而又多變的書體風格。

 

文征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
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干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征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征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