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白金龜幣(共2張圖片)
  • 23年4月10日 07: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在中國古代,烏龜被視為一種神聖的祥瑞之物,跟龍、鳳、麟三者並稱“四靈”或“四神”,備受人們崇拜。遠古時期,龜甲曾經和貝殼、珠玉一樣,作為實物貨幣使用,在市場交易中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西漢武帝時期鑄造的“白金三品”貨幣中也有一種仿龜甲形狀、呈橢圓形的龜幣。

圖2

  西漢武帝即位後,由於連年征伐,開拓疆土,國家財政空前困窘,其中軍費開支最為龐大,同時中央政府與擁有大量財富的諸侯們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於是漢武帝聽從御史大夫張湯的建議,以“檢約奸邪惡”“摧浮淫並兼之徒”為名進行貨幣改制,發行三銖錢,同時鑄造“白金三品”貨幣,解決財政危機,彌補用度不足,並以此來削弱諸侯實力,強化中央集權。“白金三品”始鑄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此事在《史記·平准書》《漢書·食貨志》中均有記載:“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造錢幣以澹用,而摧浮淫並兼之徒。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又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名‘白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復小,橢之,其文龜,直三百。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重如其文。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勝數。” 

  根據史籍記載,“白金三品”是以銀錫鑄造的鐫有龍、馬、龜紋樣的三種貨幣的總稱。這三種貨幣形態各異,龍幣為圓形,重141克,逕55.2、高13.5毫米。其正面凸起,紋飾為一長嘴、獨角、長脖的騰雲駕霧之飛龍。背面內凹,周沿有一圈銘文,銘文譯讀尚未取得一致意見,中間有兩個方形戳記,戳記銘文為“少”字。馬幣形狀約為正方形,重20克左右,邊長30毫米左右, 厚2毫米左右。正面是一馬紋圖案,這匹馬挺胸昂首,三蹄著地,一蹄抬起,神采奕奕、氣勢昂然。錢背略凹,有一個5×5毫米的方形戳記,戳記銘文為“少”字。龜幣為橢圓形,重12克,正面紋飾為鱗甲狀,上有一個方形戳記,其銘文為“少”字,背面平,有似篆字樣圖形。這三品錢上都有方形戳記,銘文為“少”字,一般認為“少”為“少府”之意,標明這類錢幣是由西漢王朝掌管皇室財政、鑄錢的機構“少府”統一鑄造的,正好印證了《史記·平准書》《漢書·食貨志》等史書所記載“少府”造“白金三品”的史事。 

  現今發現的“白金三品”貨幣(包括龜幣)多為鉛質或陶質,而根據史書記載“白金三品”是以銀錫鑄造的,因此長期以來錢幣收藏界對西漢鑄造發行的“白金三品”貨幣材質主要成分問題存在爭議。《收藏界》2013年第4期有文章披露,近年陝西西安市北郊已改道乾涸的渭河古渡橋下出土一枚龜紋銀幣,呈橢圓形,下端有澆注遺痕,長40、寬21、厚處3.1毫米,重10克。銀幣正面(圖1)呈圓弧狀,中間較厚,邊緣薄,表面有蜂窩狀龜紋,並有一“少”字印記。銀幣背面(圖2)有兩個篆字,錢幣學家、古文字學家黃錫全曾撰文釋讀為“垂光”,並論證“垂光”為:光輝普照,恩澤人間之意。西安龜形銀幣的發現,可稱得上是錢幣界的重大發現,使西漢“白金三品”千年之謎,及多年的西漢“白金三品”幣材之爭塵埃落定。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史書記載“白金三品”是以銀錫鑄造的,因此“白金三品”銀質龜幣是當時真正的“白金三品”龜幣,出土或民間發現的鉛質、陶質的“白金三品”龜幣都不過是仿造的殉葬品或當時民間的偽造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