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全民收藏的大背景下,大眾對於紅木製品的熱情也日漸高漲,較高的媒體報道頻率在為世人普及收藏知識的同時,也難免有真偽難辨、魚龍混雜的觀點存在。
在本文中,我們將視線集中到那些錯誤的看法和認知之上,為您剖析這些被誤讀的傢俱收藏觀點。
誤讀一:絕對器型
清雍正—乾隆 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
北京保利2016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19,550,000 RMB
清雍正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通體紫檀木製,五屏風式座圍雕夔龍紋,以邊框和面板的榫接法組成。搭腦後卷。面下束腰,上下各起陽線。鼓腿彭牙,牙條下垂窪堂肚,雕雲紋。
卷雲馬蹄,下承拖泥。簡約中透出靜謐與華美,裝飾風格與其早清的之作年代相符。
綜觀整個寶座,設計巧妙,在有限的空間內嚴格遵循禮制,借束腰承托接轉,腿足膨出,從而在同樣大小的面沿下,構造出更大的空間框架,使得底座部分的視覺感受更為穩定且富有張力,從而使寶座上部圍屏式靠板的夔龍紋主題位於金字塔式格局的中心,更為引人矚目。
此清雍正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座面厚重,腿足粗壯,且鼓腿彭牙的勢態為罕見的曲腿足,相較其它寶座所膨出的直型腿足,此寶座的曲腿劃出一個半月形的有力弧線,極為雍容而大耗紫檀材料,應為雍正時期的傢俱形制上“放壯”、“做粗”、“做厚”的趨勢使然。
與當時活躍於江南一帶的文人畫常見的干筆擦刷、強調寫神、注重留白的藝術風格完全相反,雍正皇帝對器表的審美喜好繼承了草原民族繁複細密的裝飾傳統。
細觀此清雍正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表面裝飾於屏面、牙條、腿足面面俱到,無一空面卻非密不透風,氣質娟秀雅致,雕刻嚴謹工整、一絲不苟,充分體現著滿清崇飾增華的美學傳統和雍正皇帝的縝密心思。
錯誤觀點:
1.但凡明式傢俱一定比清式傢俱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更高。
2.收藏就要收藏那些經典的古典傢俱款式。……
錯誤根源:對於權威知識的絕對迷信,形成了缺乏自我判斷的單一崇拜。
誤點分析:
王世襄老先生的《明式傢俱研究》和《明式傢俱珍賞》中將明式傢俱推向了古典傢俱藝術的最高峰。
隨之而來的收藏熱潮也緊緊圍繞著“明式”的關鍵詞展開,甚至在圈內流行起了“一明抵十清”的口頭禪。“重明輕清”成為一種收藏普象。
不可否認,明式傢俱在藝術價值上集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雅文化在古典傢俱中的最佳表達,但同時,並非所有的明式傢俱都是無可挑剔、完美無缺的。
極簡的線條增加了明式傢俱的製作難度,每一個弧度和角度的偏差都會讓整件傢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唯有具備較高審美和收藏知識,才能從眾多普品之中找到那些藝術價值最高的傢俱。
相對而言,國內收藏市場的浮躁情緒導致許多藏家將物質收益列為首要目的,無心深究傢俱的藝術審美等精神層面的東西。
於是,這些藏家極容易受到“重明輕清”的負面影響,片面迷信“權威”,最終做出有損投資目的的收藏行為。
清式傢俱雖然與明式傢俱在藝術價值取向上不同,而且記錄著滿清統治之後的審美變化,但其製作工藝是在明式傢俱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
在這一時期,嵌鑲、雕刻等諸多複雜的手工技藝被吸納進傢俱製作之中,最終形成了不同於文人風格的藝術表達。或許這正是清式傢俱最成功的地方:創造出了獨屬於那個時代的古典傢俱風格,而不像如今的紅木市場這般陷入無止境的仿製之中。
除了偏執於明式傢俱之外,還有一部分收藏者對個別經典款型格外迷戀,這裡尤以紫禁城中的宮廷傢俱最為突出。在這種市場需求之下,“生產”也就應運而生。從紫禁城到頤和園,幾乎所有出身高貴的傢俱都能在民間找到類似的仿品。
其實,對於古典傢俱收藏而言,真正最有價值的不是所謂的經典款型,反而是那些器型相對特別的傢俱。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性,成為收藏市場的真正寵兒。
但是,這種“獨一無二”是否無懈可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收藏最忌的就是形成某種絕對的認知觀,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相對正確的收藏方向。
誤讀二:材質迷信
清早期 鐵梨木鑲大理石鼓腿膨牙羅漢床
成交價:5,980,000 RMB (含買家佣金)
此羅漢床,背三側二,各相齊平。以鐵梨木起素混面為框,內再設邊起陽線的子框,如同鑲裝冊頁一樣裝有七塊紋路各異的大理石。
大理石白地青章,紋路如雲氣聚散,中間一塊最密,周匝漸舒朗,時若密雲欲雨,時又風輕雲淡,變化莫測。床座造型甚為精彩,素冰盤沿,下方翻碗口線。
打窪束腰,使得冰盤沿輪廓與膨出的牙板柔婉過渡。牙板膨出甚多,腿足以大料挖成往外擴張的弧線,形成香蕉腿,造型輪廓的加工爽利提拔,顯示出工匠手藝之嫻熟。
冰盤沿薄秀,牙板寬闊飽滿,腿足膨大而誇張,但三者過渡自然,比例拿捏到位,奔放而不失文雅。
香蕉腿是明式傢俱中甚為經典的造型之一,因形如彎曲的香蕉而得名,亦是較難製作的造型,需要足夠大的材料方可挖成,對匠人的製作能力和造型能力要求極高,既要內含筋骨,挺拔擴張,不失之疲軟;
又要外示柔和,圓潤宛轉,不失之僵硬。此羅漢床的香蕉腿線條爽利如一刀而就,弧線如月似鉤,加以鐵梨木如畫的山巒紋和瑩潤的包漿,無疑是極成功的佳例。
鐵梨木堅硬而有大料,故而是製作大中型傢俱的上好材料,此床選用較為細緻的鐵梨木,形體舒朗大方,細節精細溫潤,可謂佳材美器。
錯誤觀點:
1.漆木(柴木)傢俱是民間傢俱,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
2.只有用黃花梨、紫檀製作的傢俱才有收藏價值。
3.但凡黃花梨和紫檀傢俱都是有收藏價值的。……
錯誤根源:唯材質論的多種表達形式,功利心在收藏領域中扭曲的表現。
誤點解析:
珍貴木材價格一路走高,收藏在如今更多地表現出了唯材質論的趨勢。一些人在談及黃花梨與紫檀傢俱的時候語氣中充滿了羨艷的感歎,大有世間良材除此二種便無其他的意味。
不可否認的,黃花梨與紫檀的確是製作古典傢俱的上選之材,但一件傢俱作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並非僅由原材料決定,正如磚雕藝術,磚石本是普通而廉價的材料,但雕刻成藝術品之後卻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這種將木材視為收藏唯一標準的觀點,至少在以下兩方面是無法立足的。
一方面,並非所有的黃花梨、紫檀傢俱都有收藏價值。雖然,在拍賣市場上我們常能見到那些拍出天價的黃花梨、紫檀傢俱,但同樣在拍賣市場上也有大量未能成功拍出的黃花梨、紫檀傢俱,究其原因,除了拍賣行情和拍品定價的影響之外,工藝和器型的優劣高下是導致同樣材質的傢俱卻命運大相逕庭的根本原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明代蘇州文人使用的黃花梨傢俱和同時期海南鄉間使用的黃花梨傢俱其藝術價值是完全不同的。那些器型庸俗、比例失調、工藝粗糙的傢俱,即便是用名貴材料製作的依然沒有收藏價值。
另一方面,一些漆木(柴木)傢俱也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這些傢俱主要包括了南方的櫸木傢俱、北方的榆木傢俱等。早在明中期之前,中國古典傢俱就已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當時製作傢俱所使用的都是國內出產的優良木材。
而且即便在紅木成為宮廷傢俱主要用材之時,宮廷中也不乏漆木傢俱的點綴,黑漆彩繪屏風、雕漆寶座……這些傢俱在如今的故宮傢俱圖錄中並不鮮見,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只重材質卻無視漆木傢俱藝術價值的觀點是何等謬誤。
同時,由於古典傢俱的收藏價值是由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等共同構成的,因此,漆木傢俱未來的收藏空間不容小覷。
這一點我們通過去年的拍賣成交記錄可窺見端倪:2011年12月嘉德舉行了“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傢俱專場”拍賣會,拍品以櫸木、榆木等非紅木材質製成的傢俱為主,最終取得了90.65%成交率、成交總額862.4萬元的佳績,其中一件“櫸木透雕螭龍紋圓角櫃”拍出了66.7萬元的高價,而同場拍賣會上的一對兒“清紅木拐子紋圈椅”僅拍出了20.7萬元的價格,足見材質並非判斷收藏價值的絕對標準。
誤讀三:歷史崇拜
近代花梨木獨板大畫案
中國嘉德2013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1265萬元
這件大畫案充分體現了王世襄先生闡發的明式傢俱素簡空靈的審美理念。此畫案為明式,但比一般明式傢俱更為簡潔,且尺寸巨大,傳世大畫案中未見有如此巨大者。
案面厚8公分,案腿粗壯,牙子用方材,兩端不加堵頭,空敞光素,實現了王世襄所說的“世好妍華,我耽拙樸”的審美觀。
錯誤觀點:
1.傢俱越老越值錢。
2.只有老傢俱才有收藏價值。……
錯誤根源:不理解紅木傢俱的收藏價值所在,“揚古抑今”的當代體現。
誤點分析:
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多次收藏風潮,似乎每次盛世都能點燃人們的收藏熱情,而“揚古抑今”的收藏現象也絕非今天所獨有。曾聽胡德生老師說過一個故事:古時候,一個極為有錢的暴發戶想搞收藏,便向人討教,收藏什麼樣的東西最值錢?
人們告訴他越老越值錢。於是他傾盡家產買了一頂大禹治水時戴過的草帽子、一件姜太公渭水垂釣時披過的蓑衣、一個周文王囚禁羑里時在監獄中用過的木碗,最後落得個披蓑衣戴草帽手拿木碗沿街乞討的下場。
這個故事是清代雍正年間編撰出的,為的就是諷刺當時那些一味“揚古抑今”的收藏者們。
可見,這種過度的歷史崇拜不是古典傢俱收藏中的問題,而是所有文物收藏的通病。並非所有的“老舊”之物都可以稱為文物,只有那些有藝術價值、文化內涵、歷史意義的老物件才是真正的古董,才擁有收藏價值。古典傢俱收藏亦然。
中國古典傢俱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至明清時期達到了藝術巔峰。在此之前的宋元時期可視為古典傢俱藝術的發展積蓄階段,宋元之前的傢俱則更多地體現了歷史價值,在藝術性上並沒有明清傢俱那樣高的成就。因此,將歷史早晚作為認定傢俱收藏價值的判定標準顯然是錯誤的。
拋開對於製作時間的過分執著不難發現,現代新制紅木傢俱同樣擁有收藏價值。這一點在拍賣市場上也有所體現,曾經的“家青製器”專場,拍賣的就是田家青先生設計製作的具有時代風格的古典傢俱。
這次專場拍賣創造了成交額兩千多萬元的不菲成績,許多傢俱成交價格讓明清時期的古董傢俱也望塵莫及。
由於一些新制的古典傢俱從設計和工藝上都不亞於古董傢俱,加之珍稀木材難以再生以及一木一器的不可複製性,新制精品古典傢俱同樣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誤讀四:工藝法典
明末 黃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香港蘇富比2015年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21,080,000 HKD
此椅用材細緻,彎弧優美。搭腦雕刻明確有力中成枕形。素面三彎靠背板,上下嵌入搭腦下方及椅盤後大邊的槽口。三彎形靠背板木紋生動。
後腿上截以挖煙袋鍋的造法連接搭腦兩端,向下穿過椅盤成為腿足,一木連做;前腿亦為相同造法。
三彎弧形的扶手與前腿鵝脖同樣也以挖煙袋鍋的造法連接,後端出榫接入後腿上截,中間支以三彎形上細下大的圓材聯幫棍。椅盤為格角榫攢邊框,抹頭見透榫,下有一雙托帶支承。
邊抹冰盤沿上舒下斂底壓窄邊線。四框內緣踩邊打眼造軟屜,現用舊席是更替品。座面下安券口牙子,沿邊起寬皮條線。上方齊頭碰椅盤下面,二側嵌入腿足,底端出榫納入踏腳棖。左右兩面安相似券口牙子,後方為短牙子。
前腿間下施一腳踏,左右兩邊及後方安長方材混面趕棖。全出透榫。腳踏與二側棖下各安素牙子。扶手接入後腿上截處以銅片加固。成對南官帽椅,靠背愈高崇,身份愈矜貴,置室清華溢典風。
錯誤觀點:
1.雕刻越多收藏價值越高。
2.工藝複雜程度和收藏價值成正比。……
錯誤根源:在工藝被過度強調的前提下,衍生出“不厭其繁”的價值取向。
誤點分析:
中國古典傢俱是工藝美術中的一個分支,因此,工藝必然成為古典傢俱的重要表達。然而,近年來卻有一種觀點,過於強調工藝的複雜程度,而忽視了諸如器型等其他因素。
這不僅在收藏領域可以看出端倪,在新制的古典傢俱上也有體現,形成了一部分“雕刻藝術傢俱”的流行。
古典傢俱的審美標準中,器型應該始終是最核心的標準。一件器型優美的傢俱,無論是紫檀、紅酸枝、核桃木、榆木製作的,還是製作於宋、元、明、清、民國、現代的,都是有藝術價值的。
在這個基礎之上,才是雕刻、鑲嵌等工藝的恰當點綴。雖然捨簡求繁可視為一種藝術風格,如法國的巴洛克、洛可可,但這種繁雜的表現手法需要恰當而適度,否則極容易走向王世襄老先生提到的“繁瑣”、“贅復”與“臃腫”的“病”態之中。
以這件黃花梨高束腰帶托泥雕花圈椅為例,這是王老認定為“繁瑣”的一例。除了結構上“束腰和托泥在一般圈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和“椅盤上雕花短牆和長牙條更為累贅”之外,這件傢俱過於繁雜不當的雕刻,更最終將它推向了“繁複”的審美泥淖之中。
“再說它的雕飾,幾乎是漫無節制地佈滿全身,內容蕪雜,花卉、獸面、龍紋、卷草等,餖飣堆砌,任意拼湊”。在這裡,繁雜的雕刻並沒有增加傢俱的收藏價值,反而由於不恰當的使用成為被世人詬病的典型,收藏價值也大打折扣。
後記
傢俱收藏所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絕非按圖索驥那樣簡單,需要對古典傢俱的歷史、文化、工藝、材質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瞭解。
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歲月中,先人為我們遺留下了大量的古典傢俱,我們在收藏的時候要仔細甄別。精品永遠是少數的,無論是收藏紫黃傢俱還是漆木傢俱,只有那些少數的精品傢俱才有收藏價值,切勿迷信任何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