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瀋陽造幣廠(共3張圖片)
  • 19年5月11日 02: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錢幣收藏知識:民國時期,東北地區包括奉天(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熱河特別區(包括今遼寧、內蒙古部分地區,1928年撤銷)。

東三省在晚清時期已形成小洋本位,遼寧省一直沿用清末的「小銀元」為地方貨幣本位,以小洋12角合銀元一元,在東三省廣為流通。民國初年,奉天造幣所改為財政部奉天造幣分廠,而東三省名義上歸屬北京政府,實際上受奉系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勢力的制約,繼續鑄造舊模銀輔幣,日本為阻撓中國中央政府統一,一再干涉奉天造幣廠將銀輔幣成色統一到《國幣條例》規定的成色標準。

民國元年(1912年)三月,奉天造幣分廠鑄造東三省宣統元寶舊模庫平一錢四分四厘。該幣正面中央「宣統元寶」(無滿文),珠圈外有「東三省造」、「庫平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八瓣芒星;背面中央蟠龍,上有英文「Manchurian proviences(東三省)」、「1 mace and 44
candareens(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六瓣長花星。直徑23毫米,重5.2克,成色八成,版別共有兩種。截止1914年4月,該廠共鑄輔幣600萬枚。

民國三年(1914年)三月,為緩解因小銀元流通量不足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奉天都督呈准財政部,由財政部奉天造幣分廠用宣統元寶樣式趕造20萬元七成色小洋。該幣利用舊模稍加改造而成,正面中央「宣統元寶」(無滿文),珠圈外有「東三省造」、「庫平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八瓣芒星;背面中央蟠龍,上有英文「Manchurian proviences(東三省)」、「1 mace and 44
candareens(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小芒星或八角星。直徑23-24毫米,重5.2-5.3克,成色七成,版別共有三種,分別是芒星版、小八角星版、大八角星版。據東三省中國銀行行長潘鴻寶致總行函透露,該廠共鑄輔幣805-920萬枚。四月二十四日停鑄。

同年,奉天造幣分廠開鑄東三省宣統元寶「梅花版」貳角輔幣,該幣中央梅花,環列「宣統元寶」、
珠圈外有「東三省造」、「庫平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芒星;背面中央蟠龍,上有英文「Manchurian proviences(東三省)」、「1 mace and 44 candareens(一錢四分四厘)」,左右分列芒星或八角星。直徑23毫米,重5.2克,成色八成。

民國時期瀋陽造幣廠

機制幣精品銀元圖片

民國五年(1916年)八月十六日,因以小洋本位的紙幣嚴重貶值,無可挽回,故奉行大洋本位,後庫平一錢四分四厘舊模銀輔幣停止鑄造。

因奉省流行大洋票不兌現紙幣,且生銀缺乏,大銀元只生產少量,以制二角小毫及造銅元為主。至於何時開始製造大頭,泉界有兩種說法,一是民國五年(1916年),數量45.1萬枚;二是民國七年1(918年),數量17.3萬枚。

民國八年(1919年)四月,奉天造成廠工人大罷工。同年五月,奉系軍閥張作霖迫使財政部以「奉廠已無留存之必要,即將奉廠裁撤」,趕走廠長單寶德,強行將造幣廠併入奉系的軍械廠,繼續鑄造銀元、銅元,至1923年12月停辦。

    民國十五年(1926年),因兩次直奉戰爭,奉系軍費支拙,加上市場蕭條,通貨緊縮,造幣廠復工。(推薦閱讀: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紀念幣壹圓)

在1926-1929年間生產低成色大頭銀元1870萬枚,此後沒有記錄,也有學者認為只生產到1928年,數量相同。

民國時期瀋陽造幣廠

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銀元精品:民國十七年貴州汽車銀元 )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張學良將造幣廠和兵工廠分開經營,造幣廠定名為「遼寧造幣廠」,造東三省一分銅幣。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後,東北淪陷,日軍奪取東三省官銀號,邊業銀行,造幣廠等金融機構。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9日,日寇宣佈溥儀執政。3月20日改「遼寧造幣廠」為「滿洲中央銀行造幣廠」,主要鑄造白銅幣、青銅幣、呂幣、美幣,面額有五厘、一分、五分、壹角,截止1945年共13年期間,所鑄幣面值共值5.4億元。

民國時期瀋陽造幣廠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該廠由國民黨稅務局接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命名為「東北銀行工業處」。當月8日,中共東北局決定瀋陽造幣廠成立銀幣科,籌備製造銀圓,1949年5月—1951年4月,鑄造三角圓。瞭解更多的銀元收藏資訊請到機制幣論壇。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