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西夏錢幣的種類版別,漢字體的西夏錢幣按照年號分目前已經發現有八種,這些錢幣的書體均為楷書。分別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以及“光定”。在這些錢幣中除了“元德重寶”為折二錢外,其餘都是小平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西夏錢幣的種類版別。
傳世和出土的西夏錢幣,到目前為止,形制上分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材質上分有銅質和鐵質,文字上分有漢文和西夏文。共有15個種類,100多個大的版別。這15個品種是: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福聖寶錢”,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大安寶錢”和漢文錢“大安通寶”,崇宗嵬名乾順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4年)鑄造的西夏文錢“貞觀寶錢”,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鑄造的漢文錢“元德通寶”和“元德重寶”,正德年間 (1127—1134年) 鑄造的西夏文錢“正德寶錢”,大德年間(公元1135—1139年)鑄造的漢文錢“大德通寶”,仁宗嵬名仁孝天盛年間(公元1149—1170年)鑄造的漢文錢“天盛元寶”,有銅鐵兩種。乾祐年間(公元1171—1193年)鑄造的西夏文“乾祐寶錢”和漢文錢“乾祐元寶”,漢文乾祐元寶有銅鐵兩種。桓宗嵬名純祐天慶年間(公元1194—120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天慶寶錢”和漢文錢“天慶元寶”,襄宗嵬名安全皇建年間(公元1210年)鑄造的漢文錢“皇建元寶”,神宗嵬名遵頊光定年間鑄造的漢文錢“光定元寶”。現以時間先後為序,將15個品種的100多個大的版別分別預以敘述,並附拓片、圖片、版別說明。
福聖寶錢
西夏文,漢文譯為福聖寶錢。西夏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小平錢。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最早著錄此錢,並附拓本,後歷家著述,均予收錄。198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萌城鄉出土的西夏窖藏錢幣中,發現兩枚,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出土的窖藏錢幣,發現7 枚,以後時有出土發現。
西夏毅宗嵬名諒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個年號,福聖是第三個年號,時諒祚年僅9歲。諒祚剛滿週歲時,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殺後繼皇帝位的,大權由其母沒藏氏兄妹掌握。
福聖寶錢是西夏的早期鑄幣,雖然製作粗疏,但形制工整。有細字、粗字、厚版和薄版等區別,發現的總數在百枚以內,是西夏文錢幣中較少的一種。
大安寶錢
西夏文,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面文旋讀,小平錢,漢文直譯為“大安寶錢”。南宋人洪遵編輯的《泉志》中所錄的一品西夏錢,後人作的圖雖然筆畫不對,但是大安寶錢。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收錄的西夏文錢也是大安寶錢,初雖知錢文是西夏文,但還不知具體是什麼字,只好稱為“西夏梵字錢”。1914年羅萇福的《西夏國書略說》,始正式定名為大安寶錢。
大安寶錢在西夏文錢中,數量和版別都是較多的一種。傳世和出土的數量約在三百枚左右,尤以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出土較多。形制有小樣、大樣,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別。西安文管處保存的一枚折二型,但有的專家鑒定後認為是偽品。
以上就是關於“西夏錢幣的種類版別”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