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鎮尺側面觀為扁平長條形
鎮尺又稱鎮紙,是古人由最初的席鎮逐漸演變而來的文房器物,兩宋時期文風昌盛,在當時文人案頭上不僅有立體造型包括銅、玉等各類材質的“鎮”,同時也出現利於撫平紙卷以便書寫的長尺形鎮,稱鎮尺或壓尺。宋人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中即載曰:“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由於這類長尺形鎮在書寫時還可作為界划行間距離的參照,故又名為“隔筆簡”,“(宋太宗)以柏為界尺,長數寸,謂之隔筆簡。每御制,或飛宸翰,則用以鎮所臨之紙”。
圖2 鎮尺表面仿古青銅紋飾
本文所介紹的就是一件江蘇溧陽市博物館藏宋代仿古紋飾的銅鎮尺(圖1)。該鎮尺長30、寬2.5厘米,扁平長條形,中間部位有一螭虎形象捉手。鎮尺表面鑄有當時流行的仿古青銅紋飾(圖2),為兩組兩兩相對的長尾鳳鳥紋及回紋底紋,頗有商周青銅紋飾之神韻。這種長尾鳳鳥紋是為典型的西周青銅紋飾,也是宋代青銅仿古中常採用的題材,由於宋人金石學發達,包括《考古圖》、《宣和博古圖》在內的各類金石學著作十分豐富,這些圖錄中線條圖案或拓片為當時仿古者提供了大量的參考,因此過去常有不明就裡者,往往會被宋代的仿古紋飾所迷惑,在年代的鑒定上發生誤判。銅尺中部的螭虎四肢抓地,昂首脖頸扭向一側,背部有兩組卷雲紋,尾巴分叉並拖於身後,從分叉的尾巴這點也反映出晚期螭虎造型的特徵。銅鎮整體造型簡練,紋飾線條流暢,可謂是當時一件不錯的文房小品,類似具有仿古意味造型的銅尺,在江西鄱陽縣南宋墓(《文物工作資料》1976.3)、福州茶園山南宋許峻墓(《文物》1995.10)等宋代墓葬中亦有出土記錄。
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有云:“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而這件仿古紋飾的銅鎮尺也正可以說是古代文人雅士之間好古情趣的小小註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