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製造工藝(共4張圖片)
  • 23年1月18日 16: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古代玉器所蘊涵的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在設計、製作工藝以及上面記載的文字所反應的歷史現狀;還能從古代玉器上瞭解到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宗教的發展狀況以及當時人們的審美水平;最重要的是古代玉器還能反應當時的政治制度。

古玉器的政治價值表現在古玉器是社會等級制的物化,是古代人們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載體。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戰國就有「六瑞」的使用規定,6種不同地位的官員使用6種不同的玉器,即所謂「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從秦朝開始,皇帝採用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唐代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的制度,如玉帶制度。

古代玉器製造工藝

古代玉器的琢玉過程比較複雜,玉器的生產工藝一般都有以下幾道工序來完成。

1、搗沙

    琢玉首先需要製作玉砂。先用砧杵將石砂搗碎,再經過極細的篩子篩過。然後,漂去其漿,將淨砂浸水以適用,並收集漿料,用於上光工序。

2、研漿

    器物磨光需研製極細膩的”黃”砂(石英砂)。

3、開玉

    用多股鋼絲絞成的鋼繩及浸水”黑石砂”(石榴石砂),以兩人不厭其煩地在玉石切口上來回拉鋸鋼繩,經相當久的時間才將玉石剖開。如玉體極重,則用大扎鍋開之。

4、扎鍋

    鍋即砣,以木為軸,用鋼板製成周邊薄似刀片的圓盤,名扎鍋。加以浸水”黃砂”(石英砂) ,將去淨石皮的玉材截成方塊或方條。

5、沖鍋

    用4分

    — 4寸直徑,2分

    — 3分厚的鋼圈製成鏨鍋,圈內橫以厚竹枝,再將其以紫膠接在木軸上,磨玉時加浸水砂沖削之稜角,使器物成形。

6、磨鍋

    用2分~3分厚的銅盤做成磨鍋。其大小不同,可有六、七等。沖後之鈺(玉坯)則需磨琢,使玉體表面細膩。

古代玉器製造工藝

7、掏堂

    有些器如瓶、盂等的內部空間,以鋼片捲成套筒,加浸水”黑石砂”掏其膛,完後,玉中必有一根玉璉柱,則用小錘敲擊,即斷。

8、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種圖案花紋,皆用周邊薄似刀口的小鋼圓盤或小鋼鍋磨沖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適用為度。

9、打鑽

    如有圖案需鏤空透雕,就需先用錐木呈鑽加金鋼鑽粉在需鏤之處打透花眼,即鑽圓孔,然後再用搜弓鋸搜之。

10、搜弓

    金剛鑽鑽孔之後,以一條鋼絲結於彎弓兩端,作為搜弓。用時先解鋼絲一頭穿過玉孔,復經於弓頭上,用橫木或豎木穩住玉器,加細石英砂,順花樣以搜之,如同木工鋸搜通花一樣。

11、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煙壺、扳指、煙袋嘴等需打眼時,因手不便扶持,得用7寸~8寸高大白竹筒一個,內注清水,水上置木板數塊,形狀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窩,用時將玉器夾在板孔中或槽窩內,再以左手握扣錐木呈鑽,右手拉繃弓,使錐木呈快速旋轉,並借助金鋼鑽粉以打眼。

12、木鍋

    器物即成,玉體平淨,但尚欠光亮,當用木鍋加更細的浸水砂漿以磨之。但小件玉器或有很細密花紋者,不能用木鍋磨之,而用細鋼針順紋槽研磨,使紋線油亮。

13、水鍋

    將牛皮包於木鍋之外,加浸水漿料研磨之上光,令玉體光亮濕潤。

古代玉器製造工藝

仿製工藝

1、工藝仿製;

    (1)仿製琢玉工序必須基本上與古玉器的費勁和低效的琢玉風格相仿,切忌使用快捷的電動工具。

    (2)磨料必須使用散砂,並且散砂顆粒的大小不甚均勻,磨製時,只能用浸水散砂法,並以鋼或木質的磨砣來沖磨,不能使用膠合成型的磨砣,這樣能使表面殘留磨痕與古玉器的近乎一致。

    (3)線槽部位只能使用鋼針加散砂來研磨,可使線槽壁上的殘留磨痕與”扇稜”相仿。

    (4)圓弧面的成形需在慢速磨砣上滑動沖磨來實現。並以細砂沖磨掉所有的微小稜面,可使其沒有任何”小平面”。

    (5)對鏤空透雕玉器,必須使用搜弓鋸來拉開所有通花,並注意留有細窄的通花,這樣能使所有通花孔壁近乎逼真。

    (6)鑽眼必須用來迴旋轉的錐木呈鑽,外加浸水金剛鑽粉來完成,以使孔的兩端及內部形成與古玉器的鑽眼孔壁相仿的特徵。

    (7)使用皮砣和砂漿將所有表面上光,只要使表面磨痕達到油脂感即可,切忌上得很亮,也即上光要見好就收,否則就很難產生陳舊感。

    可以相信,若按上述要領來仿製古玉器,其效果就能基本達到以仿亂真的程度。

2、傷殘的仿製

    玉工琢製仿古玉時,常需要做出人為傷殘,常見的人工致殘手法有以下三種:

3、砣碾致殘

    多用極小的砣子或鋼錐,在器表上碾出圓形或橢圓形深淺不一的點狀坑,或劃出長短不等的道,似遍體鱗傷的磕碰致殘。若仔細觀察,則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紋點或隨手線組成的斑痕。

4、砂磋毛道

    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隱約可辨的毛細劃道。表示長期傳世所遺留的摩損痕跡。做法是對器表面部分拋光,一部分保留粗面;也可以在器表拋光後,局部敷以玉砂稍加摩挲。如借助放大鏡觀察,這種毛細劃道常分佈較有規律性,且線條分明,清晰且新,與真品的模糊痕跡明顯不同。

5、敲擊致殘

    在器身輕輕敲打,使傷而不脫,造成棉白斑。或在器口部或玉器邊緣敲打,造成殘缺。有時把完整的玉敲斷,再加粘接。為掩飾斷裂口的新痕,常在這些部位進行特殊的染色處理,有時反而欲蓋彌彰。

6、沁色的仿製

    在《玉紀補》中記載有下列幾種玉器仿沁色的方法:

1、石灰古法

    通過燒烤玉器使其顏色變白,以充古代的雞骨白玉。但是,同真古玉相比,其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2、水坑古法

古代玉器製造工藝

    將質地鬆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但是,這種仿古玉一般顯得造作並不自然。

3、牛毛紋法

    把玉器放入濃灰水和烏梅水中煮,趁熱置於風雪中,冷凍成細如髮絲的裂紋,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紋,俗稱”風玉”。

4、叩銹法

    把玉器與鐵屑拌在一起,然後用熱醋淬之,放置十幾天後埋入地下,經數月取出後,表面會被鐵屑蝕出桔皮紋,紋中雜有土斑和深紅色的鐵銹。俗稱”叩玉”。

5、鹵提法

用”鹵提”之法上色,顏色滲入玉肌,灰煮不退。這種沁色在天陰時顏色較鮮,天晴時則略顯混濁。

目前很多古玩收藏愛好者都喜歡收藏玉器。這是因為玉器所處的年代不同,其價格也不同。中國古代玉器的歷史有六千多年,將近7000來年。而且製作玉器的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玉現在也是大眾所喜愛的寶石之一。這與其他收藏品,比如青銅器、陶瓷瓷器、書畫等其他古玩收藏品最大的區別所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