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2010年左右隨著和田玉收藏火熱,玉器市場上出現一批大量的「白玉」,其白度,細度與高品質的和田白玉不相上下,不光是新手,我身邊兩位玩玉十來年的玉友也不免上當(不要懷疑他們的眼光,當時貨上面抹上水蠟,和田玉價格又便宜,當是青海料一激動拿下了,回來細看才發現不對)。
百度了一下外蒙料的來源,有說是玻璃合成的,有說是產自外蒙古,與俄料同處於同一成礦帶礦脈的,不管哪種說法對,總之這料子連廣義的和田玉(俄料、韓料、青海料)都算不上,與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任何行業都少不了造假售假的無良商人,野火燒不盡,花樣常翻新,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連城記手上正好有幾塊外蒙料標本,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研究一下,讓大家少走彎路。
首先來看個大概,這些是沒有「加工美化」的,看起來略乾,光澤度不強。
來個近景,如果再抹點油在上面,就成了「白度夠,脂份足,細度超好」的料子了。
網上說外蒙料硬度不夠,吃刀,接下來第一步,先試硬度,這也是許多玉友喜歡用的手法,彷彿能划動玻璃就一定是真玉了。其實硬度並不是判斷是否真玉的唯一標準,籽料通常硬度較高,但有些山料本身質地較軟,我所知道的例如新坑青海料,葉城某些礦點的山料就軟,划不動玻璃,反而會對料子造成損傷。
家用刀具裡,這個算是硬的了,就用它。
結果出來了,不吃刀,大家注意看,有淺黑色的劃痕,這個是刀的金屬印,如果有劃痕或白色粉末狀痕跡,說明吃刀。
結論:吃刀不一定是假貨,不吃刀不一定是真玉。
接下來看看結構。
結果是:無結構。說到這個問題,常看到網上很多東西稱「細膩無結構」云云,當然不排除習慣用語,有人喜歡把細度很好稱之為無結構。但我認為比較嚴謹的說法為:弱光下基本無結構,比較合理。我接觸過細度最好的料子,在弱光下也是能隱約看出來結構的。所以,當你看到類似的說法,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真沒有結構,還是形容的一種說法。
結論:無結構的東西,最好不碰。
最後,用我們的終極殺手鑭,密度測量大法。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只是最基本的測假方法,對於產地辨別(俄、韓、海)是不好使的。
方法很簡單,先稱重,44.9克
接一杯水,放在稱上,把稱歸零
將待測物件用細線固定,浸入水中,物件要全部沒入水裡,不能觸碰杯壁或杯底,記錄數值:17.4克
最後,44.9除以17.4,得出:2.58
結論:和田玉的密度在2.9-3.1範圍內,多為2.95附近,2.58這個數值,基本是料器的範圍。那麼結果出來了,這貨就是個合成玻璃,所謂的產自外蒙和俄料同一礦脈也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