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狀玉器,玉琮是我國古代時期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時期作為重要的禮器之一。它與我國古代玉器中玉璧、玉璋、玉琥、玉璜、玉圭合稱為六器,是我國玉文化中所特有的一種文化遺產。而關於玉琮的真正的用途,考古界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有學者和專家曾經根據玉琮上的紋飾特徵推測出,玉琮可能是商周時期巫師們用來進行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具有強烈的巫術色彩,但是此種猜測至今沒有被的到證實,玉琮的使用方法還有待專家們的考證。
縱觀我國玉琮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商周時期玉琮的身影還比較常見,但是等到了兩漢之後,玉琮的身影就逐漸消失了,其玉器的用途也被人們納入到了儒家文化禮儀之中,成為了我們現在所常見到了禮器或者是葬器。
關於玉琮的造型設計來講也是眾說紛紜,有專家和學者認為其造型是古代人們所使用紡織機器上的零件,但是也有部分專家們推翻了這個結論,反而因為玉琮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縮影,更是有日本的考古學家們認為玉琮是古代人們勘測天文氣觀時所使用的窺管,但是至今為止依然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從而使玉琮的神秘色彩更加的濃厚,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玉石愛好者們去研究玉琮,想要為揭開玉琮的神秘面紗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玉琮的整體特性為外方內圓,這與銅錢上外圓內方的整體特徵剛好相反,但是這種外方內圓的設計理念也剛好符合了古人們對天地形狀的一種猜想。外圓內方設計特徵在我國古代的新石器時代所篆刻的玉琮中是比較少見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玉琮造型的珍貴之處,而且此類造型的玉琮還會在外表上分成幾個節,在每一節上都篆刻者單獨的人面紋或者是獸面紋,十分具有時代特徵。
玉琮在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並使用,直到商周時期進入了玉琮的繁榮階段,但是延續到戰國兩漢之後玉琮在製作以及使用上開始減少,尤其是到了漢代末年以後玉琮身影幾乎消失在社會之中,關於玉琮為什麼會逐漸的退出歷史的舞台,在考古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玉琮逐漸被漢化,變成了其他裝飾品,也有人說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玉琮再用途,從而被人們所淘汰等。雖然人們對玉琮有著諸多的猜測,但是時至今日關於玉琮的一切依然要等待考古學者的研究。而玉琮也在我國的玉石市場中,以其所特有的神秘面紗收穫了與其他玉器相比更多收藏者們的喜愛,從而導致了其藏品的市場價格也要高於其他玉器藏品。以上就是小編對於題主所提出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我們下期再見。
禮器玉琮精品賞析及價格參考:
1:良渚文化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尺寸:高7.8厘米,估價: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價: HKD 31,325,000 ,成交時間:2019-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雞骨白,器表土漬色,未經清理,器兩端邊緣有局部損傷。玉質緻密,有少量青色晶斑和褐色小斑點。局部有透光。
外形弧邊方形,中間大圓孔,雙面管鑽,孔大壁薄,內壁打磨精細,略有凸弧。
上下兩端射口一致。器身四面中部為光素的直槽。以四角為中軸線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戴冠的神人面紋,以兩道凸弦紋象徵冠,弦紋上有五、六道凹弦紋,兩道弦紋之間刻飾連續卷雲紋。神人面紋重圈為眼,外圍管鑽淺雕,內圈刻琢。眼角刻成小三角狀。用減地淺浮雕形成寬鼻,鼻面上琢刻三組卷雲紋。第二節為獸面紋,重圈為眼,大於神人眼,眼外有橢圓形眼瞼,眼瞼之間有橋形梁相連,寬鼻與神人寬鼻相似,獸面都是減地淺浮雕。第一節和第二節復合成一組神人獸面紋,即簡化的「良渚神徽」。第三節與第一節一致,即神人面紋。
2: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尺寸:10厘米,估價:HKD 8,000,000 ~ 10,000,000,成交價: HKD 9,655,000 ,成交時間:2019-04-02,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春季拍賣會。
3:舊玉琮(一對),尺寸:長6.4厘米;寬6.4厘米;高6.8厘米;長6.7厘米;寬6.8厘米;高7.3厘米,估價:RMB 6,800,000 ~ 8,000,000,成交價: RMB 8,970,000 ,成交時間:2018-06-20,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玉琮為玉器六瑞之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玉禮器,常用於祭祀。新石器中晚期,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良渚玉琮作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絕倫的紋飾和重要的歷史價值,以及巨大的藝術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此對玉琮為青玉材質,平底,玉料堅硬緊致,有雞骨白色。琮身外表呈正方形柱體,中心則對鑽有圓孔,四面正中各琢刻有縱向的凹槽一道,在縱槽兩側凹面上刻出等距的橫向凹槽,把琮身份成三節。每節又以四角為中軸,在相鄰的兩個凸面上對稱琢刻出獸面紋。獸面是上下兩節為一組合神像;上節為人面紋,下節表示神獸圖像。此類裝飾的良渚文化玉琮在許多重要博物館中都可以找到。這個極富神秘色彩的圖案是神人獸面紋,已被認定為良渚文化的標誌。神人獸面紋的完整圖案自1986年在浙江餘杭反山首次被發現以來,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圍繞著這一圖案的文化內涵,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至今仍無定論。對於人像的看法,學者們的意見比較統一,認為它是良渚人的真實描繪,只不過他不是普通人,而是擁有超常能力,能征服猛獸的「神人」。在評價獸面紋時,學者們的看法出現了比較大的分歧,有人認為是虎紋,有人認為是鳥紋,有人把它看作是最原始的龍紋,有人認為它是鱷魚紋,還有人認為它是綜合多種動物形象而抽像出來的圖像。而對於整個人獸合一人圖案的理解,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對古玉琮,從形制、品相、包漿、紋飾各方面均為上佳,且上下貼合時,明顯為同一塊玉料雕成,更是難得。
4:良渚文化晚期約公元前2600-2300年玉神人紋九節琮,尺寸:高23.5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HKD 8,500,000 ,成交時間:2017-11-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秋季拍賣會。
琮玉料深褐綠色,外方內圓柱體,上寬下窄,中心有圓孔,兩端各一四方委角形口。共九節,以凹槽為界,每節四角雕琢神人紋,兩細圓圈表示眼睛,上面兩道突起弦紋表示羽冠,下面一道凸橫表示鼻子。
5: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九節大玉琮,尺寸:高24.7厘米;上端射徑7.8厘米;孔徑5.2厘米;下端射徑7.6厘米;孔徑5厘米,估價:RMB 1,200,000 ~ 3,600,000,成交價: RMB 5,865,000 ,成交時間:2019-12-15,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十五週年拍賣會。
玉琮整體呈上寬下窄的長方柱形,外方內圓,形制修長。玉料為黃綠色,有透光性,質地緻密油潤,棕褐沁色深入肌理,包漿渾厚,滄桑古意動人。玉琮中心對穿大圓孔,孔道內壁管鑽螺旋痕跡明顯,中段部位可見台痕。器表每面中央有一垂直凹槽,並以較粗橫刻陰弦紋為界,將琮體分為九節,每節四角交替浮雕神人紋與獸面紋。神人面部以上面兩道凸起弦紋表示羽冠,以兩重圓圈表示眼睛,外圈兩端各有一道短陰線象徵眼角,下面一道凸起的短橫表示鼻子;獸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對巨大的眼睛,眼眶呈橢圓形,眼角上揚,中間亦以兩圓圈代表眼珠。兩眼之間是拱形鼻樑,下面為凸出的橫檔嘴。
玉琮巧妙運用剔地淺浮雕與陰刻線條兩種表現手法。神人的面部和羽冠以及獸面均用淺浮雕工藝作突出強調。神人的鼻部,獸面的橢圓形眼、鼻、嘴等部位均以極細陰線滿飾圓渦紋,形如指紋。細看之下還會發現,神人頭頂所戴羽冠凹槽內亦滿飾細陰線,象徵神人冠冕之華麗隆重。
6:文化期玉琮,尺寸:寬7.5厘米,估價:HKD 1,800,000 ~ 2,200,000,成交價: HKD 4,484,000 ,成交時間:2018-10-02,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賣會。
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同時也是權威的一種象徵。就其器型而言,琮是內圓外方、中空的管狀物,始見於良諸文化,有長體琮和短體琮兩種不同形制。關於琮的功能和用途,學界多有論述和爭議。《周禮》:「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說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鈕。」因琮內圈象天,外方象地,表示地厚載天也。古代經學家認為琮是禮地的瑞玉,不可徵信。近人對琮的功能有多種推測,有車鈕說,有天文儀器說,還有認為它是古代巫覡用於交通天地的道具。
7: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2300年玉獸面紋琮,尺寸:高4.1厘米,估價: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HKD 3,940,000 ,成交時間:2018-11-28,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秋季拍賣會。
8:良渚文化晚期/約公元前3000-2500年玉神人獸面紋琮,尺寸:寬6.5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HKD 3,700,000 ,成交時間:2018-05-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9:清玉琮,尺寸:高18.75厘米;上寬8.3厘米;下寬7.6厘米,估價:RMB 2,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RMB 3,680,000 ,成交時間:2015-06-27,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春季拍賣會。
重量:8440g。此器基本造型為方柱體,中心對穿大圓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器身共分七節,每節四角雕成一簡化戴冠人面或獸面神像,全器共有28面神像。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兩邊基本等距,每節上下間距也幾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獸面紋的構圖也基本相同。每兩個轉角的紋飾組合成完整的獸面,既生動且富有變化。造型特徵與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造型非常類似。
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稱。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其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但自從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後,這種戰國秦漢間經師們的附會就不足為憑了,有的學者根據其造型和紋飾特徵,推測其為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的原始巫術色彩。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玉琮在商周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的禮儀系統中,成為禮器或葬器。
10: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2300年白玉獸面紋琮,尺寸:高13.3厘米,估價: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HKD 2,500,000 ,成交時間:2018-11-28,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秋季拍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