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銅器在古玩收藏中屬於大器,大多青銅器都為國家一級文物,在古玩收藏與古玩交易中會有一定的限制,需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青銅器因其自身的價值,所以一直是土豪收藏愛好者追逐的對象,今天我們就聊聊如何收藏與鑒賞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中國青銅器之鄉是陝西省寶雞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等五萬餘件青銅器。
青銅器的顏色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是很漂亮的,是黃金般的土黃色,因為埋在土裡生銹才一點一點變成綠色的。由於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製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鼎由最初的燒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變為一種禮器,成為權利與財富的象徵。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輕重,標誌著權力的大小。在商周時期,中國的青銅器形成了獨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青銅器上佈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向文明的一種過渡。
最早的青銅器應從夏王朝開始。據載,夏禹王用九洲之銅造九鼎。青銅器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楚莊王「問鼎中原」便是佐證。夏被商滅亡,鼎遷於商。周克商,又將九鼎遷至洛邑(今天的河南)。
最常見的是鼎和爵,品種繁多,尤其商代中後期更為盛行,製作亦更加精美,且多見大型器件(如大方鼎等)。戰國以降青銅器趨向衰退,嚴格講,三國以後只能視作銅器(如錢幣,佛像等)。
從史料歸結出偽器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是器真銘偽。這又包括兩種情況:其一,銘文全偽。銘文或用刀具斬刻而成,或用化學藥品腐蝕而成。內容或仿某一真器銘,或拼湊,或隨意杜撰。由於戈、劍的平面部位易於偽刻,所以在戈、劍上偽刻銘文較為多見。其二,在真銘外,加刻偽銘。
二是全器皆偽。如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按原器翻鑄,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經驗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子幅觶」,整器由鳳鳥紋等紋鏤刻而成,但紋線死板,紋飾呆滯,同時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底。因此,細心審視,也可以看出破綻。
三是器物的一部分為偽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觶」,器身為真器,但作偽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個流,並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個飾物,成為一件古代無此形制的觶,不倫不類。
四是器真而花紋偽。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紋少的器物上偽刻花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製造的「父已壺」,原為戰國素面壺,作偽者在其身上偽刻了商代的獸面紋。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
「戰國幾何紋壺」,作偽者在花紋中偽嵌了金銀絲片。
五是拼湊真器殘片做成偽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商代卣」,器身與梁的紋飾風格不同。仔細看,梁環有焊接痕跡,表明梁與器身原不屬一器。雖其均用商代青銅器殘件做成,但整個卣應為偽器,因為卣無此形狀提梁。
青銅器主要分類
食器
鼎相當於如今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簋(guǐ)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如今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簠(fu,音甫) 古書裡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甗(yan,音演) 相當於如今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鬲(li,音歷) 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三空足。
敦(dui)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簠(fǔ) 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蓋、器大小相同,合上成為一器,打開則為相同的兩器,在古器物學上又稱為「卻立」或「卻置」。簠器在經籍中稱為「胡」或「瑚」。
嬃(xǔ)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豆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青銅器鑒定要素:
1.紋飾精美,常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和幾何紋等;
2.穩定性和抗磨性極好,因青銅具有良好的填充性;
3.器身具有明顯的范模痕跡,即范線或范片;
4.表面銹色和銅綠分佈自然而不易脫落。
希望讀過此文的您,在如何收藏與鑒賞青銅器這一問題上有所瞭解、認識。青銅器是古玩收藏中的重器,所以一直也非常受到造假者的青睞,不管您多麼專業還是多麼土豪,在收藏青銅器時還是需要打起精神,因為很多自以為專家的收藏愛好者在青銅器收藏方面吃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