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共4張圖片)
  • 23年11月26日 05:2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銅鏡是照面飾容的工具。在發明銅鏡之前,人們只能利用平靜的水面來照臉。後來有了銅器,人們就用銅盆盛水來照臉。這種銅盆稱之為鑒,所以,銅鏡也可以叫著「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

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

1.表面呈黑漆色者,俗稱「黑漆古」。主要出土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如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廣西等地,河南的南陽、山東一帶也可看到。黑漆古鏡表面兩面漆黑發亮,沒有或很少銹跡,常隱約可見人影。比如下面這種:

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

2.表面呈綠褐色、青褐色者,俗稱「綠漆古」。亦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其佳品也是週身無銹,圖文清晰,色澤宜人。比如下面這種:

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

3.表面呈灰褐色,古稱「鉛背」。

春秋戰國至唐五代銅鏡表面包漿特點

4.表面呈亮白色、灰白色者,俗稱「水銀古」。有人認為這銅鏡表面狀態時由水銀沁入,水銀沾染而成,主要分佈於北方的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保存較好時兩面沒有綠銹,正面隱約可見人影,甚至可辨毛髮鬚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