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共7張圖片)
  • 23年3月12日 05:1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西周早期青銅器的斷代及鑒定原則,西周青銅器,鬲,甗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匽侯盂,西周早期,遼寧喀左馬廠溝窖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高24.3,口徑33.8公分

青銅盂最早出現於商代晚期,西周時期,盂既是食器,也為水器,功用為裝盛食物或者水。

匽侯盂侈口深腹,微向內斂;圈足內收再外展,寬直邊接地,整器器型比例協調,曲線優美。

此器主紋飾為兩隻相對回首龍,形成獸面,巧妙之處在兩隻突出的獸眼(龍的眼表現)結合器兩邊附耳,使得獸面具有了立體感,尤其附耳上部有橫樑與器連接,形成封閉狀,既實用,更顯完整的獸之耳,設計極妙!獸面周邊空隙處鑄小龍,形成獸面的輪廓;密佈的地紋表現獸的體紋!

圈足上部飾回首變形龍紋,形成獸面;下部外展部分無紋飾,與器口相對,平衡協調。

此器有5字銘文,顯示製器者為燕侯。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周生豆,西周中期,陝西寶雞西高泉村出土,高19.5公分

淺盤,假腹,束腰,高足,這件豆是西周豆的典型器。豆的功用類似有足的盤子,腹部往往內有乾坤,使得整器可以作為鈴鐺使用。西周有的豆側面裝鋬,更方便拿取。

此器盤部外壁飾火龍紋(這種圖案也有認為是風鳥紋),腹部及足部飾鱗紋,中間有鉉紋隔開。西周中期,獸紋解體,符號表達逐步成為主體。

周生豆與其他西周青銅器同出於一春秋墓,如我們前文所說,早期藝術品被後人收藏是常發生情況,收藏絕不是現代人才有的行為。第一次有記載的西周青銅器被發現及收藏,為西漢漢宣帝時期,《漢書》載,美陽縣(今法門鎮)發現了尸臣鼎並獻給朝廷。

至北宋,宋代皇帝大多好古,宋徽宗對商周青銅器著迷,甚至派專人去各處收集,天下效之,大量青銅器被發現。宋代金石家做了正式著錄,並就青銅器的定名、功用及銘文做了大量研究,現在的很多青銅器知識來源於此。

上流社會的愛好引起社會的潮流,宋代終掀起摩古之風,仿製古器,更多的是模仿古器的器型、紋飾,將其藝術風格溶於本朝的器物之中,以為時尚,之後元、明、清更甚。以下這件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典型。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明永樂青花香爐,此器高58公分,口徑37.6公分。此香爐直沿,球體,獸足,附耳,很典型的西周晚期青銅鼎的器型,而紋飾則是明清流行的大好河山內容。瞭解商周青銅器的朋友應該很清楚,這是非常明確的文化傳承現象,此件器物的造型靈感很可能源於新發現了西周青銅鼎。

再看一件元代青花香爐。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這件鎮江博物館館藏元青花香爐,明顯西周中晚期青銅鼎造型,獸形足上的獸首保留接近完整。

事實上,宋、元、明、清等朝,大量的藝術品明顯傳承商、周、漢的藝術風格,尤其是高古青銅器對於後期瓷器類器型的影響極其深遠,大量的香爐,包括各式宣德爐,都有高古青銅器的影子,花觚狀花瓶更是因為誤會而來源於商人的酒觚等等,這樣明顯的傳承實例還有很多,而其本質正是同一個名族,一脈相承的文化,擁有同樣的審美取向。

作為文化傳承之重要一環的青銅器,由於其表達的文化內涵是屬於一個特殊的階層,對於今人相對抽像,歷史遺留的誤讀也較多,造成理解困難也很正常。但參與古代藝術品收藏鑒賞,這是不能迴避的知識點。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鱗紋鋪,西周晚期,陝西岐山董家村窖藏出土,高16.2公分

鋪是西周中期新出現器型,與豆很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器型稍矮,盤面較大,盤壁較淺;同時鋪的腹、足大多鏤空設計,無鈴鐺作用。鋪被認為是裝肉醬的食器

此器盤邊飾鱗紋,假腹及足鑄鏤空雙頭龍紋。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魯伯嬃(xu),西周晚期,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高19公分

嬃成型於西周中期偏晚,是由簋演化而來,裝盛食物的食器。

此器器型為典型的西周嬃,整器成橢方體,上有蓋,蓋四角鑄四個成矩形排列的片狀回首龍,正放如扉稜,滿足審美需求,反放,則成四腳,而整個蓋也就成了一個有四腳的案。這種設計在西周中晚期較多出現。蓋中部有一圓雕虎形鈕。器身兩側有獸首雙耳,方便移動整器。

器口沿和蓋口沿及圈足分別鑄一圈連續的簡化捲曲獸紋;腹和蓋又飾平行瓦溝紋。

此器有銘文37字,表述此器為魯伯所制,為祭祀先人。

收藏見證歷史(5——28)西周青銅食器禮器,盂、豆、鋪、嬃、簠,淺論商周青銅器對後世的影響

—伯公父簠(fu),西周晚期,陝西扶風雲塘村窖藏出土,高19.8公分

簠成型於西周中期,裝盛熟食的食器,最大的特點是上下對稱,可以變成相同兩器。

此簠蓋與器造型基本相同,上下對稱,分別成金字塔形;圈足成小倒金字塔形;蓋、器連接處方形,有牛首形卡。器身和蓋身各有一對環形耳。

圈足飾並列鱗紋,口沿(蓋沿)飾連續鱗紋,器腹、蓋腹分別飾流暢的龍紋變形而成的波曲紋。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鑒賞西周青銅器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