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庭院靜 一爐煙香滿客廳(共10張圖片)
  • 17年8月24日 02: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傾其所有,向天祈福,求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但這同今人所見的香爐還是兩碼事。

圖1 清中期青花海水二龍戲珠紋筒式香爐

圖2 清中期青花龍紋筒式香爐

圖3 晚清青花龍紋香爐

圖4 清代青花五爪龍紋筒式香爐

圖5 嘉慶海水白龍紋香爐

  香爐起源於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像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 

  圖1,紫陽博物館藏有一件青花海水二龍戲珠紋筒式瓷香爐。高18.5、口徑19.5、底徑17厘米。此香爐造型口徑略大,底徑略小,成筒狀,矮平三山凸狀足,足面露胎,其周外施釉,底中部不施釉,上有爐主墨書楷體“許氏”二字。圓唇,外沿飾雙弦紋一周,外壁下沿亦飾雙弦紋一周,上下弦紋之間為主體紋飾,繪四爪雙龍戲珠圖,在海水之上騰躍。雙龍睜眉瞠目,炬眼炯炯,張牙舞爪,剛勁有力,整個畫面描繪灑脫自然,生動傳神,氣勢磅礡,構圖有致;內壁施白釉,拉坯痕清晰可見。其特徵顯示,此爐為清中期器物。 

  圖2,清中期青花龍紋筒式香爐。高17.5、口徑16、足徑15.5厘米。香爐圓唇,口沿下飾一周粗弦紋,外壁下邊飾一周細弦紋,兩道弦紋之間是外壁主題紋飾帶,為雙龍戲珠圖,雙龍張牙舞爪(四爪龍)在海水之上翻滾騰躍,還飾火焰紋、如意雲紋相間;底沿下塑三隻山形矮平圈足,底面露胎,但其中間點塗一平圓釉,很是特別。青花髮色濃艷暈散,內壁施白釉。此為愛好青花瓷藏友之寶物。 

  圖3,晚清青花龍紋瓷香爐。高27、口徑29厘米,直筒形、圓口沿、矮圈足,上端稍粗、下端稍細、腹部上為雲紋下為海浪紋,中間為二龍戲珠,仰首、露齒、張口、尾巴翹起、眼睛如注、五爪如鉤,具有較強的動感,呈活靈活現、騰空飛舞之勢。此爐釉色艷麗晶瑩、胎質堅韌細膩、紋飾清新流暢、繪畫技藝精湛等方面看,均有其獨到之處。此為愛好青花瓷藏友之寶物。 

  圖4,清代青花五爪龍紋筒式香爐。高13.5、口徑15、足徑12厘米。香爐造型口底大小相若,成筒狀,淺寬圈足,類似玉圜底,足中心為釉底。香爐外壁主題紋飾為雙龍戲珠圖,內壁施白釉,拉坯痕清晰可見。 

  此件青花五爪龍紋香爐,紋飾佈局繁複,龍紋氣勢磅礡,五爪龍紋繪畫線條細硬流暢,保存完整,在民窯瓷器龍紋圖案中,畫五爪龍者較為少見。此為愛好青花瓷藏友之寶物。 

  圖5,嘉慶海水白龍紋香爐。高15、直徑23.3厘米。口、底徑相若,成筒狀,平口面飾回紋一周,假圈足,底淺凹,露胎。內施全釉。外壁在上下雙弦紋之間是主體紋飾,飾藍釉留白海水五爪二龍戲珠紋。兩條矯健威猛的白龍在蒼茫無際的大海中遨遊,白龍揚首曲體,鬚髮飄揚,四肢伸張,呼之欲出。青白相間的波濤上下翻滾,洶湧澎湃,又見點點黑斑,大有鋪天蓋地、水珠激濺、迎面而來之感。尤其是以青花點白龍雙睛,愈顯神采。 

  藏友這件嘉慶海水白龍紋香爐,釉水明亮肥厚,青花髮色純正艷麗,典型清中期特色。 

  古代龍紋圖案使用有嚴格規定,古代社會雖對龍賦予了種種神性,但並沒有把龍當成是天子專享的神獸和皇權的象徵。在民間與龍共舞的遊戲十分普遍,如端午節的“賽龍舟”、元宵節的“舞龍燈”等。 

  龍真正體現皇權威儀,成為皇室專屬那是元朝以後的事了,在元朝民間只能用三爪、四爪龍紋。到了明代龍紋圖案正式歸屬於至高無上的皇權。民間老百姓使用龍紋皆觸犯禮制,僭越可遭殺身之禍。清代中早期民間沿襲元朝的規定,可使用三爪、四爪龍紋,五爪龍仍禁用。清中期以後民間逐漸有使用五爪龍紋圖案裝飾青花瓷器,但數量有限。 

  龍紋作為我國傳統古紋飾的代表之一,常被運用在宗教、政治、藝術、文學等領域,明清時期是龍紋圖案發展的鼎盛與成熟期。 

  龍紋大致可分為團龍、蟠龍、行龍、雲龍、海水龍、穿花龍、九龍、十龍、二龍戲珠、教子升天、龍鳳呈祥十一種樣式。海水龍紋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不僅在諸多朝代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現代產品設計中也時常可見。從文化角度說,海水龍紋圖案符合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逆流而上、豁達樂觀的氣質。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