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仿宣爐:上有歐冶子 下有宣德爐(共3張圖片)
  • 16年11月7日 01: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雍仿宣爐正面

  收藏故事2P 

  ——我的香事清供三件收藏記趣(之二) 

  文/陳一清 編輯/程香

雍正官款對比圖(右圖為官款)

乳足

  導語>>> 

  華夏煉金術千百年來就被披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受道家煉丹文化的浸染,鑄造宣德爐的精銅原料亦不例外的一次次被渲染放大,如用風磨銅摻入黃金、多至十二煉、斤銅四兩之說,代代相傳。可以說上有歐冶子,下有宣德爐。

  二??八年初,聽圈子裡藏友講,陳喜厚資從鄉下購得一明代青花人物罐。剛好我回東至,正好可看看。與老陳聯繫,在家。 

  一進門,見客廳的茶几上放一宣爐,黑乎乎的,落滿煙灰。如一少婦,雖蓬頭垢面,卻遮擋不住內在的丰韻,心神不禁為之一震。 

  罐子看過,確是晚明之物。畫工一般,髮色倒還倩麗。順手便將爐子拿起來看看,沉手。肚部有一微小處被人磨見了銅質。老陳說賣家以為是金,驗磨的,倒也在理。還讓我看看款字多好。我說,讓我吧,我黃花梨條案上正差此物。 

  老陳是我多年朋友,又是老家人,見我開口,不好意思,就惠讓給我了。 

  晚上泡一杯好茶,一爐在手,試著用指甲一剔,就如鍋鏟鏟鍋巴一樣,黑殼被一片片掀去,露出青黃色的皮質來,如同迷彩服。儘管指甲充血發痛,心裡那個美呀,就別提了,想想真是一種享受。 

  清理了個把小時,才算完事。再看看,色如蟹殼,足如美乳,腹如蒸餅,肉乎乎的。放在案上遠遠觀之,連一旁的老荊也說敦樣得很。 

  此爐款字深峻,較一般爐款略深一倍。祥進君和我是同事,老泉友了,現在是市錢幣學會秘書長。以此爐示之,大為欣賞,說款字形同雕母。後切言勿出,時露殷殷之情。 

  余將此爐發往雅昌論壇,多美譽之。有老爐友牧心齋說“仿細明體底款,這爐子規矩”。有說“款字官格體”的,有說“是雍正官仿真宣”的。更有說是明初的,短訊求讓。然我對古物斷代一向謹慎,非有實證不敢妄猜。然對“雍正官仿真宣”心實然之。不僅銅質精良,爐型規矩,吻合雍正朝製器嚴謹之風,內膛有旋紋,也遺存了明爐之特徵。更重要的是爐型頗具明代韻味,符合我對雍正朝製器“上承明代遺韻,下啟乾隆規峻”的看法。後見《故宮 永宣特展—銅香爐》,唯雍乾朝爐款特殊,用細明體字,此爐可以定雍正了。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造型出自《宣和博古圖》,並參照內府收藏的宋窯器。款式古雅,銅質精粹。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明項子京《宣爐博論》云:“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迴非他物可以比擬。”清代張潮在其《宣爐歌注小引》稱:“宣爐一種,則誠前無所師,後莫能繼,所恨贗鼎紛陳,不可勝詰,非巨眼莫能辨之,良由愛之者多,則其值益貴,則贗者日繁”。因其質精物美,歷代仿製者不計其數,明末清初尤然。故今之收藏者只論年代與精良,並不問是否真宣,亦無從問起。 

  宣德爐分廟堂之器與清玩之器兩大類。廟堂壯觀瞻,故尚大器如鼎彝之類,清玩以口徑三寸之乳爐為主,以便摩挲把玩。宣德爐最可貴的正是清玩之器。目前存世的好爐大多為晚明與清初所制,是文人文化高峰期的產物。學界有人認為宣德爐本就是晚明的創造,宣德三年造爐一說,不過是杜撰而已。我倒大為認同。在我看來,宣德爐與明式傢俱一樣,都是汲取前代器具之精華,經過士大夫目光的浣洗,昇華為極具文人意趣的時代符號。 

  拔開這些歷史的迷霧,今天看來,好爐所用原料多為銅鋅配伍後精煉所得的合金。為提高澆鑄時銅水的流動性加入了少量水銀助溶。用失蠟法澆鑄,所得銅爐渾然一體,表面經打磨盤玩後亦滑如嬰膚,柔嫩可掐。由於爐體殘存微量水銀,往往在弱光環境下能散發出微微的一毫螢光,更顯神秘迷人。這或許是古人“迴非他物可以比擬”的原因吧。 

  去年底,陳喜來池,復以此爐示之,初不識,忽驚之。云:此爐去後,雖見幾爐,皆提不起興致。叫我切勿輕讓。世人皆以為古玩一行多詐,實不然也。玩古者癡。癡,真性情者也。吾儕工薪收藏,若得寸進,惟友惟朋。即使偶遇一時之不快,亦要從長計,寬以待人,自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二?一二年一月於雨犁書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