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篇——早期漆器(共5張圖片)
  • 21年1月11日 18: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我們使漆的現在幾乎人人都要碰到。比如你們家的傢俱,你買的汽車,但是這些漆跟過去的漆很大不同,這些都是化學漆,過去是植物漆。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有兩種樹對我們產生過影響,第一是茶樹,第二是漆樹。漆本身是樹受傷以後分泌出來的樹汁,後來古人發現這種樹汁有防腐的作用。那麼漆本身是漆樹分泌的一種樹汁,漆樹分泌樹汁首先是月來保護自己,樹跟人一樣,它也是一個生靈,它一旦受傷以後,咱們人受傷了流血,它就流樹汁,人慢慢發現這個特性以後開始利用它。

  漆一開始就一個目的,漆器的使用一開始就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防腐。後來又增加了一個目的是裝飾。我們今天一說漆器第一反應是裝飾,並不是防腐,但是古人一開始使用它的時候,他沒想到裝飾,先想到防腐,這個東西怎麼讓它不爛?

  漆這個東西本身非常粘稠,它是一種膠質的,所以我們的成語中有如膠如漆。如膠如漆的這個本義是指跟漆一樣粘,跟膠一樣粘,並不是說跟膠一樣粘,跟漆一樣能刷在上面,不是這個概念,漆就是一個非常粘的東西。歷史上工匠使用過漆代替膠,我們見過有些鄉村傢俱,它直接用漆代替膠,就是把那個榫卯的那個位置,我說的是一般是指柴木傢俱軟木的,刷上漆以後直接就拍進去了,俗稱萬年牢。但是它有一個問題,漆是不可以逆轉的,膠是可以逆轉的。所謂逆轉是什麼意思了?漆干了以後永遠不會再軟化,變成原來的生態。但是膠是可以的,我們說的膠是指過去中國人傳統使用的動物膠。我們過去使的這個做傢俱使的膠豬皮鰾、驢皮鰾,說的都是動物膠,它在熬製下變得非常粘,干了以後非常結實。但是你想打開的時候拿一壺開水一澆就開了。我們過去有的傢俱不知道怎麼打?老師傅說燒一壺開水去,燒壺開水回來一澆,澆澆就打開了,膠馬上就軟化了,這種膠是可以逆轉的。

  漆的本色是什麼顏色呢?是深棕,你多刷以後它就變成黑了。所以我們成語裡有漆黑一團之說,就是它是不透明的。中國的漆工藝非常地複雜,我們只能大致地劃一下類。第一類就是素漆類,一個顏色。第二類是描繪漆器,有畫意的。第三類是雕刻漆器,動刀的。第四類是鑲嵌漆器。

  素漆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們剛才講了漆的本色是深棕。那麼這個深棕是在強光下層數低,就是你刷的遍數低你看著是深棕,稍微一厚就變成黑的了。那麼加入硃砂以後它就會變成紅色,我們早期的漆器就在黑紅兩色中做文章,就這兩個顏色。比如我們大家都能看到的楚國漆器,典型代表有曾侯乙墓的漆器就是黑紅兩色。紋飾非常的靈動,從戰國到漢我們的漆器沒有出這個框架,就是黑紅兩色。關於漆器的記載比較早的有韓非子的《韓非子十過篇》,它說禹作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內,說的非常的清楚。大禹時期,他說的是夏朝,大禹時期做的漆器外面是黑的,裡面用紅色畫的畫。夏商時期漆器就開始發展,我們今天能夠出土的東西往往都是殘片。早期的漆器都依賴於木器生存,就是它首先有一個木胎刷在上面,但是這麼長的時間你出土的時候它往往都殘損了,我們看到老山漢墓,當年的出土是電視直播的,那裡的漆案已經不成樣了,但是能保留它那個形狀就剩著一層漆皮,漆本身的耐腐性非常高。但是它裡頭那個依賴的物質未必有很強的耐腐性。到了這個春秋時期漆就非常的完美了,湖北當陽縣就出土過這個漆器的豆。當時的漆器很多,跟青銅的造型非常接近,有的幾乎一模一樣。湖北省江陵出土過戰國時期漆扇,那個漆扇是呈菜刀狀的,就是它把在一邊,它呈菜刀狀的。那麼我們今天想起這種扇子扇起來不是很容易,但是古時候是別人給你扇。我們今天也很難看到扇子了,我小時候大蒲扇人人手裡都拿一把,我小時候還給我爹扇過呢?但是它這個扇子是半邊的,像菜刀狀。上面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它那個編織出來的痕跡,黑紅兩色是事先刷的漆,把它編結成一把扇子。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六季海選報名:一三一四二零二二零五五 戰國的時候是漆器突飛猛進的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一直持續到漢。

  戰國時期漆器看到最多的東西是什麼呢?是這樣一種東西。這叫什麼?這叫耳杯,看這是一個杯子,旁邊兩個耳朵,耳杯,耳杯是一個俗稱,它的學名叫羽觴,飲酒的。觴這種飲酒的容器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我們今天雖然不寫詩了,或者說我們今天很少有人寫詩了,但是寫詩的人都願意在舉酒的時候說觴。比如李白著名的詩句就叫“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最著名的送別詩,他說了欲行不行各盡觴。要走的,不走的,都把酒杯裡的酒喝乾了,各盡觴。長沙馬王堆漢墓裡也出土大量的這種耳杯,中間有三個字叫君幸酒,寫的雅吧,中國文言非常雅,君子的君,幸福的幸,這個酒水的酒,君幸酒。我想了半天這個話也很難用很精闢的字把它翻譯成今天的話,寫得非常的地優美,那證明這個東西就是喝酒的。還有的食器中寫的是君幸食,肯定是吃飯用的。更著名的一個故事是什麼呢?曲水流觴。

  這個觴我們想它比我們今天的酒杯好看,它比較淺,帶耳,像船一樣在水上慢慢的飄動。這種感覺我們只能去想像,沒有經歷過。歷史上這麼風雅的聚會,它這個東西飄來飄去它一定是漆的,其實羽觴杯什麼材質都能看到。我見過青銅的,銅的、銀的、瓷器的,但這些東西都不足以飄在水面說,那飄的一定是漆的。

  我們在戰國的車馬出行圖奩上發現多彩,但是這個彩一看就不是漆,沒有光澤。它用什麼調的這個彩呢?它是用油。我們今天老說油漆油漆,我們百姓的話就是油漆,沒有人單獨說這個漆字。那麼歷史上油是油,漆是漆。早期的我們能夠見到凡是帶彩的漆器,那個彩都是油調出來的,不是漆調出來的。古代彩繪的漆器都是用油調製,油調製的東西保存起來就非常難,所以它發展就非常緩慢。那麼油有什麼好處呢?溶解力高。我們今天畫油畫還是油菜,溶解力高,幹得慢,但是它溶解性特別好。我們有一舉俗語叫蜜裡調油,過去說倆人好的蜜裡調油似的,今天很少說這個話,今天愛說如膠如漆。蜜裡調油一點問題都沒有,油的溶解力能把這個蜜均勻的調節。但是蜜裡調漆就徹底瞎了,它不溶。那麼你通過這個你就知道用漆來調各種顏色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就是它的局限。

  我們為什麼跟漆器感情淡漠了呢?是因為漢以後瓷器的飛速發展抑制了漆器的發展。馬王堆漢墓裡出土最重要的東西有博具一套,賭博用的,非常完整,它那個色子很有意思,咱們現在的色子是六面的,它那個色子是十好幾面,整個一個球狀。我們今天六面想賭個大點都很難,那要賭個大點更難。我們說了有這種餐具,君幸食、君幸酒。那麼當時出土的時候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漆器泡在水裡。

  漆器它再結實,你長期泡在水裡頭拿出來的時候,都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脫水?我們監國那個漆器拿出來完好無缺就是濕的,往那一擱三月以後一看不認識了。像寧干的抹布,怎麼這樣了,不認得了。我們曾經還出土過漆器擱在庫房裡,若干年一看最後就是一些碎片,什麼都沒了。那個脫水問題非常的複雜,我在香港曾經碰到過漆的瑟,琴瑟,這麼大,非常地漂亮。它整個擱在溶液裡,再用一個玻璃密封起來,就是你買這個瑟你得買這一大塊玻璃,玻璃全是水,你不敢打開它,打開它很快就完了,沒有辦法。

  到了北魏,就是漢魏嘛,到了北魏我們最著名的漆器就是大同出土的司馬金龍墓那個漆屏風,紅色的,畫著很多人物故事。那麼當時這個紅漆的漆屏風也是用油來調製的,有西方學者認為它是用核桃油調製的。《北齊書祖珽傳》記載,珽善為胡桃油以圖畫。寫得非常清楚,它善於用核桃油來調製以後畫畫,那麼山西我們都知道呂梁這些地區都盛產核桃,所以這些都順理成章。一個文物歷史上能夠生存,一定跟它的環境有關。當時這個屏風上繪有的都是歷史人物故事,用了七八種顏色,然後墨書寫了多文字,又罩上保留了非常重要的文字,它的文字非常早,是手寫的。司馬金龍墓這個屏風在傢俱研究、漆器研究書法研究、文獻研究等等研究上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漆器的第一個高峰,實際上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戰國到漢這幾百年。我們今天能看到稱之為國寶的漆器,這一個時期的為多。漆器在漢以後急劇衰退,為什麼呢?就是我們說的瓷器的高速發展抑制了漆器。

  漆器一直是貴族使用的一種特殊商品,東漢魏晉以後由於瓷器的排擠,漆器就開始走下坡。它就必須另謀生路。那麼它從數量上講它急劇減少,那麼怎麼辦呢?我就求變、求新。在漆器發展中它就產生了裂變、更新,從工藝上講夾紵、平脫、雕刻、鑲嵌,住進使漆器趨向藝術化。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