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窯茶具對杯的用法說明

建窯茶具對杯的用法說明,台灣建窯茶具,有“台灣第一品牌”陶藝之美譽。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工藝精美,款式多樣,大陸和東南亞久負盛名,是茶具中的精品。建窯燒造的...
清豆青釉青花八仙人物方瓶一對(共3張圖片)

這對瓶外形為四方形,撇口束頸,斜腹下收,在豆青地上用青花描繪人物,青花髮色沉穩,豆青色瑩潤,主題紋飾為八仙,乘祥雲,持法器,一派神仙凌雲之態。此瓶工藝較為複雜,非用旋床旋坯成型,而...
斗彩瓷器如何鑒定及其市場價值(共6張圖片)

眾所周知,斗彩的市場價值非常高,然而並非所有的斗彩都是如此高價值的,因此,在收藏之初,首先要判斷斗彩的市場價值,然後才能收藏。那麼,斗彩是如何鑒定其市場價值是有多高呢?下面,小編和...
明初龍泉窯 青釉印花扁壺(1張圖片)

該壺通高11.3、口徑3.5×3、足徑4.9×4厘米;扁體,薄胎。通體滿釉,釉汁肥腴,色呈翠青。壺身上下凸印人字形席紋。脛部為菊瓣紋,腹部對稱的雞心開光內飾...
清代乾隆青花八寶報月瓶瓷器鑒賞(共4張圖片)

報月瓶因瓶腹似圓月而得名,因為常用八寶紋飾所以也叫寶月瓶,但是我覺得報月這名字更準確,報月瓶小口、直頸,頸側雙耳,起源於金元少數民族的金銀器。清代乾隆青花八寶報月瓶胎質潔白細潤,釉...
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高足杯瓷器鑒賞(1張圖片)

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高足杯瓷器鑒賞 青釉褐斑工藝最早見於晉代,元代在青釉、青白釉等多種器物上有這種做法。這件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高足杯高8.4厘米,口徑9.2厘米,底徑3.8厘米,元...
飛鳴宿食瓷畫 傳頌康熙盛世(1張圖片)

雁歷來被認為是吉祥之鳥,雁善鳴,“鳴”通“名”,初生的蘆葦稱“葭”,“葭”又與&ld...
清同治官窯瓷器:描金紅地喜字盤(共2張圖片)

描金紅地喜字盤3.7厘米、口徑 14.3厘米、足徑8.9厘米,一定是貴族采能用的高等瓷器,這件描金紅地喜字盤精工細作、造型豐富、紋飾喜慶、釉色絢爛,體現了中國古代帝王高等級瓷器的奢...
清代青花瓷器——從盛轉衰(共19張圖片)

清代260多年,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稱盛世,景德鎮瓷器生產在工藝技術和產量上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清代康熙青花瓷器是清代青花瓷器發展的最高峰,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有大量精品。青...
貼花瓷的市場價格行情

民國時期,曾流行一種貼花瓷,這種剪紙貼花瓷器畫面豐富、色彩鮮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陶瓷彩繪藝術中的一個獨立品種,現在市場中還時常可以見到。民國剪紙貼花瓷器的圖案多富於寓意,表達...
清青花瓷器九獅紋膽式瓶(1張圖片)

清青花九獅紋膽式瓶 尺寸(厘米):高80.5,口徑10.7,底徑23.5 膽式瓶是瓷器瓶造型的一種式樣。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而得名。宋代...
「一束蓮」在明清瓷器上的流變(共3張圖片)

圖1 圖2 圖3 元明清時代瓷中青花束蓮紋,是一種固定的青花紋飾,也稱“把...
明清五彩瓷的工藝特色

明清五彩瓷的工藝特色,明、清兩代是中國彩瓷高度發展繁榮的鼎盛時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別。釉下彩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長沙窯。長沙窯用褐、綠、藍彩在瓷胎上繪畫,花紋有各色圓...
清琺琅彩瓷器及特徵(共5張圖片)

琺琅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
清道光霽紅釉錐把瓶(1張圖片)

器高15.4、口徑1.7、足徑4.1厘米。器身紅釉瑩亮不開片,色澤濃紅鮮艷,局部釉色不勻。釉內氣泡疏朗,大小不等。足外牆收釉整齊,不流淌。胎體笨重,質地潔白。器裡器底施亮青釉,釉底...
北齊青瓷的鑒定實例(共5張圖片)

早期北方青瓷特點:常見佛教的覆仰蓮瓣紋、寶相花、忍冬紋等紋飾,紋飾略繁瑣;以堆塑、模印、刻畫作裝飾手法;施釉肥厚,有玻璃質感;釉色深沉,青中帶藍。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開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