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千山2017春季拍賣瓷器賞析(共6張圖片)
  • 17年5月18日 09:4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452

明弘治?黃釉盤

徑?21cm

款識:大明弘治年制

RMB:160,000-260,000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嬌黃釉是一種低溫鐵黃釉,「黃」與「皇」同音,故素為明清時期嚴格控制的釉色,或為最高統治者們御用,或為祭神所用,《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可見黃色專用於祭地神。黃釉作為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低溫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現。純粹的黃釉器見於成化時期,弘治朝繼承並發揚光大,呈色穩定、釉面光亮,較之成化的淡黃釉顯得深厚,較之後來正德黃釉淺淡適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著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平。因採用澆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嬌艷,如雞油一般,故弘治黃釉也被稱為「澆黃」或「嬌黃」。弘治黃釉器在歷朝黃釉瓷器中有極高的聲譽,為明清黃釉的典範,其燒造技術已臻成熟。此件盤敞口,弧壁,圈足。胎白質細,造型考究,足內施白釉,青花雙圈書「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器內外遍施黃釉,釉色勻淨淡雅,釉面光潔瑩潤,釉色臻純,嬌嫩晶瑩,賞心悅目,不負弘治黃釉之盛名,不愧為明清黃釉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弘治一朝御窯廠久停,弘治皇帝18年不言窯事,故弘治器物遺存不多。此件弘治黃釉盤是明代弘治時期的典型器物,胎體輕薄瑩透,精巧玲瓏,釉層均勻,呈色嬌嫩,色澤淡雅柔和,如雞油般光潤,為弘治黃釉瓷的代表作,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均有類似作品收藏。


1451

清乾隆?仿官貫耳瓶

徑?14.5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RMB:180,000-280,000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清宮貫耳瓶乃仿青銅器化裁而成,器形多樣,有圓方之分、大小之別。本器呈八方形,製作難度較比方、圓器更大,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提到的「八方雙管瓶」應該就是指此類瓶。其裝飾以單色釉為主,本品即施仿宋汝釉,以期達到宋代汝窯的美學意境。除本品外,常見還有仿官、天藍釉等品種。本瓶器形小巧精緻,其造型、尺寸皆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暫得樓和香港中文大學藏品相近。整體呈八方形,口微敞,直頸,兩側各飾一貫耳,鼓腹,圈足。瓶內外壁通施仿汝釉,釉層肥厚,釉面光潔,折稜處略顯白色,與青釉互相映襯,淡雅怡人。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可玩可擺,渾厚古樸之中見雅雋,小巧靈動之處現俊秀。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1453

明崇禎?青花文王仿賢筆筒

高?21.5cm

RMB:800,000-1,200,000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明末清初時期景德鎮窯業製作展現出嶄新的時代風貌,瓷器的諸多紋飾蘊涵濃厚的文人氣息,題材之特別,內容之豐富,均開一代未有之奇。崇禎時期盛行在瓷器上描繪故事圖,此時對國產鈷料的選料處理極大地提高了青花裝飾的繪畫效果。質量最好的崇禎瓷器上的青花髮色要遠勝於萬曆晚期。此件作品即為崇禎時期優秀的青花人物故事筆筒。筆筒直壁深腹,口徑寬廣,近底處削胎一周,平砂底。胎體堅實,釉色柔和,釉面略泛青,底部無釉處可見白皙瓷胎,細膩柔滑宛若嬰兒肌膚。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髮色淡雅清新。通景繪文王渭水河邊探訪姜太公的歷史故事畫面,畫中文王畢恭畢敬,身後僕從神態各異,輦車放置一旁;亦有姜太公垂釣圖景。所繪岩石,頗具質感,青花髮色鮮妍奪目,分水技法細膩。高超嫻熟的繪畫技巧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衣褶折疊錯落之處尤見功力。「訪賢圖」為明末清初景德鎮瓷器獨有的裝飾題材,包括常見的周文王渭濱訪姜太公和堯訪許由等典故。其出現的緣故可能與晚明政治狀況密切相關。崇禎皇帝即位後誅除魏忠賢等奸黨,平反冤案,起用前朝被罷免官員,廣納賢才,朝廷始有清明之象。此時文人雅士當中出仕奉君之思潮暗湧,與隱逸自潔、寄懷山水的主流形成對立。此訪賢圖筆筒的出現頗有深意,正是此種思潮之寄托。


1458

清道光?青花開光花卉紋抱月瓶

高?23cm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RMB:550,000-850,000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此器腹圓如滿月,又稱「寶月瓶」或「抱月瓶」,造型源自明早期青花器物,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窯多有仿製,沿至清末。本品即為一例,其點染鐵銹斑狀繪法,亦為模仿蘇麻離青特點而作。瓶身以拼接法製成,工藝複雜。瓶口自上而下分繪纏枝靈芝紋、如意紋、纏枝西番蓮紋、纏枝蓮紋、福壽紋、卷草紋共六層紋飾,腹部福壽紋系繪在凸起的桃形開光上,紋飾繁複緊密,畫工複雜而不失嚴謹之態。兩側頸部加如意耳裝飾,腹側繪纏枝靈芝紋條帶狀飾。整體紋飾形成正面緊湊,側面簡潔的裝飾風格,腹部開光內繪壽桃肥碩,蝙蝠矯健,四周留白,在嚴密的背景裝飾下奪目而出,更具深意。全器胎質細膩,白釉溫潤,青花髮色鮮艷,繪工考究,為道光朝官窯之精品佳作,不為多見。上海博物館藏有同類器。


1457

清光緒?青花纏枝蓮紋賞瓶一對

高?53cm×2

款識:大清光緒年製

RMB:400,000-600,000

印千山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瓷器賞析

瓶撇口,長頸,肩凸起弦紋,圓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紋飾嚴格按照規制,自上而下分數層,分別為海水紋、小雲頭紋、變形蕉葉紋、回紋、纏枝蓮紋、雲頭紋、纏枝蓮紋及仰蓮紋,底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造型規矩,紋樣工整,凸顯官窯風範。此類樣式被稱為「賞瓶」,創燒於雍正時期,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將賞用瓷瓶依畫樣呈覽,交年希堯燒造些來」,檔案中之「賞用瓷瓶」即應指賞瓶。賞瓶自雍正朝創燒伊始,即成為清代御窯瓷器之經典品種,因其多以青花繪纏枝蓮紋,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賞賜用瓷,以期臣下為官清廉,故又名「賞瓶」。清代皇帝特製賞瓶用於賞賜有功的大臣,始於雍正,終於宣統。該器為光緒時期的賞瓶,青花髮色鮮艷明快,濃淡相宜,紋飾繁縟細密,層次分明,畫工點染細膩,令賞瓶更為賞心悅目,更是令得賞者更將隆恩銘記。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