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筆筒(1張圖片)
  • 22年12月23日 17:0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踏雪尋梅筆筒

  在用來雕刻的工藝品中,黃楊木可謂是首屈一指。黃楊木是珍稀木材,黃楊木品質優良,成材不易。生長緩慢,黃楊木無大材,有“千年矮”之稱。因黃楊木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溫潤而備受人們的喜愛。黃楊木木質細膩,打磨後有綢緞一般光澤。木性穩定,遇熱遇濕變形率小。黃楊木又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樸美觀,適宜雕刻小型陳設品。

  我收藏的這個筆筒順依黃楊木的形狀,底部粗壯,口部稍窄,略斜卻穩重。此筆筒所雕刻的意境是“踏雪尋梅”,典故出於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少年好學,酷愛梅花,隱於鹿門山。張岱《夜航船》記載,孟浩然性情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後人便常以“踏雪尋梅”為製作文房用器的題材,表明文人的清雅之氣,彰顯文人高潔好古之風。筆筒外壁浮雕踏雪尋梅圖,蒼松因大雪壓枝而低垂,能感受到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的景象。騎在驢背上的高士頭戴風帽,掮一束梅枝瑟縮而行,聳肩縮頸,騎驢緩緩前進。雪地泥濘難行,驢前有一童子在引路,引導毛驢小心翼翼通過木板搭建的小橋;身後緊隨倆童子,一童子肩上挑著擔子,另一個童子立身於一側,等候毛驢過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筆筒的另一側有題詩:“一路白雪茫茫看,數枝梅花朵朵放。”以“踏雪尋梅”為題材雕刻的這個筆筒,刻畫文人雅士賞景吟詩之情致,隱喻文人“不畏風雪為寒香”的精神。

  此筆筒包漿醇厚,色呈褐紅,包漿圓熟。其雕刻技法沿襲自清初開創的去地淺浮雕法,通過不同的色澤與紋理,表現出圖案的豐富層次,刀法乾淨利落,線條流暢,並不刻意雕出大雪紛飛之景,而借松枝低垂、人物寸步難行之態,狀寫天寒地凍、風雪漫天之景,構圖、意境均佳。品相保存完好,頗為難得。從雕刻的手法、器物的包漿來看,斷代為清代中晚期的作品。

  由於明清時期的黃楊木雕作品現今存世極少,因而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黃楊木雕風頭勁猛,市場價格令人吃驚,因而市場前景看好。近年來隨著收藏者的日趨成熟,國內很多藏家開始盯上黃楊木雕,成為投資收藏者的熱衷藏品。(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江初昕 文/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