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文物造假手段
  • 20年12月20日 19:1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收藏品市場也在不斷的興盛。與此同時,我國收藏品市場現狀仍然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造假。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文物造假手段:

「移花接木」。即通過粘貼、鑲嵌和挪移的方法,把一些舊的、殘破的古玩器物部件、皮殼,粘貼到新器物上面,再進行上工、上色,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來。

「老料新工」。用古代的材料,通過新的工藝進行仿造。如用明代的宣紙、墨和印泥,仿明代名畫家作品。這種作偽,有時人可以鑒別,但用機器檢測紙、墨和印泥的年代卻容易上當。

「原底接胎」。用古代器物的底接上新器物的身達到造假之目的。鑒定文物若僅看底部,往往打眼。

「白胎加彩」。在有年代的白色瓷器上,繪上五彩或粉彩,鑒定者若注重看胎,往往容易上當。

「民窯加款」。將民窯瓷器的底部加上款識,使民窯變官窯。若鑒定者對仿款不熟,又偏重看胎和釉則受騙者居多。

「化學作舊」。即用化學溶液對仿品進行浸泡,然後埋在地下,再種上一些根系發達的植物,若干年後挖出來就是「出土文物」。

「把玩供養」。即仿傳世文物,造假者則需要將高仿文物在手裡把玩幾年,或者放至農村老百姓家中,接受自然的煙熏火燎,使之慢慢變舊,這樣「把玩供養」若干年後,就有了文物的「包漿」。甚至有的造假者將工藝品埋藏在已空的墳墓中,誘騙收藏者上當受騙。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