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來楚生先生是一位多能的藝術家,他的書法、篆刻和繪畫被藝術界譽為「來氏三絕」。
唐雲先生是來楚生先生最親密的好友,曾評價:來楚生先生書畫篆刻無不精妙,而與書,篆隸正草均熟中求生,剛健婀娜,平正煞辣,氣勢磅礡,不可名狀,允推當代書法傑手。
他自己曾這樣認為他的書畫和篆刻:書法、篆刻、繪畫,行草又居書法之首。
書法界對來楚生先生隸書的讚譽聲要比行草高。
平心而論,古今隸書能超過他的已屬罕見。那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成功的?他起步是從篆隸著手,因篆隸太古,一般人不易看懂,後來唐雲先生送給他一本金農墨跡,讓他不妨試試看,把書風改變一下,來楚生先生得到金冬心墨跡之後,嗜愛至深,每天臨寫,不知臨了多少遍。一段時間後,唐雲先生又對他說,對此帖臨得太多搞不好要僵化的,而他卻對唐雲先生說:「得之皮毛,不如得之精髓,你看現在已經不是金冬心了。」在得金冬心隸書精髓後還兼取鄭谷口的。這二家的共同點就是字的風格比較活潑,隨便自然,有些點畫還與楷書相差無異,打破了隸書碑刻過於嚴肅莊重的傳統風貌。當然,來楚生先生也並不是僅僅滿足於此,他在這個基礎上,便直追漢隸,諸如孔廟三碑,曹全,石門等,盡取各碑所長為己有。
1970年前後,他對漢簡作了及其深入的研究並認為,漢簡能反映漢人隸書的真面目,雖不及漢碑的規範,但可見到漢人用筆之妙,以及他所需要的某些好東西,所以在七十年代的隸書作品中他常帶有「漢簡味」,但漢簡中那些過份規律化成為習氣的東西他是一概不取的,因此他的隸書能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較之寫得「比漢簡還要漢簡」的學習方法就要高明了許多。
來楚生先生認為漢簡雖大多非高手所書,但可以直接看到漢人用筆的妙處,雖然有些草率,但從蕪雜中卻可以找到頗具作者個性特色的好東西,而這些在漢碑中是少見的,因而他說:「隸書見到漢簡可稱觀止。」來楚生先生在學習上聰穎過人,吸收能力極強,往往吸納漢簡之長,以補漢碑之不足,並且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特別是晚年,雖身患重病,仍是孜孜不倦地學個不停。
弟子張用博先生請他寫一本冊頁,正巧頭一天晚上,他看過放大本漢簡,結果該冊漢簡的基本風格和許多優點就奇跡般地在他的筆下出現了,連他自己也高興地注意到了這點,便在跋語中寫道:「用博醫生屬書,適案頭有友人攜至放大漢簡,閱後書此,頗有漢簡氣味。」
來楚生先生書《魯迅詩六首》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