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的製作工藝
  • 20年2月7日 15:5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據說景泰為明朝宣德皇帝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於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闢蹊徑,以圖出奇制勝。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和燒瓷的傳統技術,又吸收了傳統繪畫和雕刻的技法,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製作而成的工藝品具有渾厚凝重、富麗典雅的藝術特色。下面小編詳細為您介紹景泰藍的製作工藝。

1、設計

包括造型設計、紋樣設計、彩圖設計等。由於景泰藍紋樣的線條受到胎型、絲工工藝和釉料的限制,過稀過密都不行,所以設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繪畫能力,還要熟悉景泰藍的製作工藝,瞭解各種原材料的性能,以便在創作構思時,充分考慮到製作工藝的特點,使產品具有整體與和諧的美感。

2、制胎

景泰藍產品的造型美觀與否,首先決定於"制胎"的工藝。制胎是將合格的紫銅片按圖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圓形,並用鐵錘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以瓶子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三段錘接燒焊而成型。明清時有鑄胎、剔胎、鑽胎工藝,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發展,現在部分初胎還利用機械進行車、壓、滾、旋,實行機械制胎。工藝大師張同祿經過上萬次的試驗,恢復了失傳了的鑄胎景泰藍,用銅澆鑄型的方法製作胎型後再掐絲、燒釉。這種景泰藍的特點是,胎型厚重,器型複雜,除了燒藍紋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較大。這種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鍍金,作品更加光彩燦爛、金碧輝煌。

3、掐絲與焊絲

掐絲的方法是用鑷子將柔軟、扁細具有韌性的紫銅絲,按圖案設計稿,掐(掰)成各種紋樣,蘸以白芨戎漿糊,粘在銅胎上即成。然後,再經過燒焊、點藍和鍍金等工序完成成品。掐絲工藝技藝巧妙,作者憑純熟的技藝,掐出神韻生動的畫面,絕非易事。解放後,掐絲藝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北京景泰藍掐絲老藝人,各有特長,如李慶祿的"游蝦"、石萬才的"古代人物"、汪寶誠的"菊花"、陸玉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工藝美術家金世權,是一位既能設計又會掐絲製作的能工巧匠。

4、點藍與燒焊

掐好絲的胎體,經過燒焊、酸洗、平活、正絲後,便進入點藍工序。方法是,用藍槍( )(金屬小鏟子)把碾細了的釉色填入絲工空隙處,再將點好藍的製品,放在高溫爐中,經過攝氏八百度的高溫燒熔,釉料便可以熔化。一般景泰藍需要燒製三次,磨光的工序也最少要燒二至三次。解放前,景泰藍的點色呆板單調,解放

5、磨光

磨光,俗稱"磨活"。這是整個景泰藍生產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道,分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首先要用金剛砂石把產品表面高出花絲部分的釉料磨平,使花絲顯露出來,然後用黃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絲,再用椴木炭蘸水橫、豎再磨,直到產品發出均勻的亮光為止。現在一般採用電動磨活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但異形產平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

6、鍍金

這是景泰藍生產工藝中最後一道主要工序,是為了防止產品的氧化,使產品更耐久,更美觀而在產品的表面鍍上一層黃金。將產品掛入金液槽中通上電進行鍍金,完成後取出再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用鋸末蝕干,整套的景泰藍生產工序便宣告完成,一件景泰藍工藝品便也誕生。

以上就是關於“景泰藍的製作工藝”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