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收藏:不發高燒的市場才正常(共10張圖片)
  • 18年12月20日 08: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回眸此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進程,擁有市場嗅覺的行內人不難發現古玩市場的發展在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歌猛進之後,現如今不僅是增長後繼無力,甚至大有步入寒冬之勢。憶往昔,五十年代初期,中國國力式微,但藝術品市場也可謂步入正軌,正式踏上一條平穩發展的道路,供需環節相對較平衡。時間進一步推延至饑荒肆虐的六十年代末以及文革時期,歷史的車輪被硬生生硌住了前進的步伐,各個市場與產業也幾近停滯,藝術品市場也連帶著進入了休眠期。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藝術品市場進入了至關重要的過度階段,為後來藝術品市場的急速膨脹打下了基礎。此時的藝術品市場再次回到了軌道上緩緩踱行,即使大多以小型個體買賣為主,發展欠缺秩序。到了九十年代末,藝術品市場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逐漸進入回溫期,市場需求激增,總體來看市場態勢欣欣向榮。以至於到後來的二十一世紀初,各地的古玩市場與拍賣行如雨後春筍一般大張旗鼓進入市場。

04-07年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飛速上升期,市場上開始匯入不同程度的資本,急劇增加了市場角逐的激烈程度。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在此時顯得極度旺盛,無論是個體,還是大型機構公司,都被收藏神話的成功籠罩著,收藏熱在此時達到頂峰。08年後,經濟危機的捲土重來使得人們對待收藏開始漸漸「退燒」,更多的人開始謹慎注資,但整體的增長風氣仍未顯頹勢。鳥乘風飛,正因如此2011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佔全球市場規模的三成以上,榮膺全球藝術品市場規模冠軍的桂冠。

然而在2012年,藝術品市場在經年累月的資本沖刷下,終於難堪重負開始決堤並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姿態。2012年市場交易總額1784億元,較前年整體下滑15%,並從此延續至2015年也難以回暖。北京海嘉樓古玩公司董事長宋海晨認為中國古玩市場的贗品潮隨整體市場擴張亦成功問鼎,加上市場上潛在的隱疾一同集中爆發,使得市場在12年出現斷崖式下滑。

如至今,藝術品市場雖不復往日盛況,但整體還是略有破冰,開始回暖。筆者而言,與其說是市場寒冬,不如認為這是藝術市場「不發高燒」趨於理性的症狀。早在07年起,流拍現象就已經在大大小小的拍賣會上蔚然成風。每年幾乎每個拍賣會上都有高達兩成的拍品無人問津,甚至連當年拍賣會上被一眾玩家寄以極高希望的出自梵高的《麥田群鴉》也沒能尋到買家。這種現象的背後究竟有著何種原因,市場「高燒不退」又有哪些不容小覷的危害呢?筆者就此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首先市場過熱其實根源上來自市場機制發育不成熟,監管未能有效跟進,進而導致大批次無腦跟風的買家蜂擁而入,以風捲殘雲之勢瓜分著相形見絀的供給,推進到無數贗品仿品現代工藝品參與蛋糕的劃分,使得市場呈現虛假繁榮之態。另外拍賣行為應對市場頹靡,天價哄抬炒作的伎倆短時間內屢試不爽,長此以往反而加劇了人們對拍賣會的抗拒,形成了惡性循環。加之此前只懷有投機心態參與古玩收藏的買家大行其道,不注重其文化與審美上的價值,致使古玩收藏進出過於頻繁,減損了差價利潤,價格上漲過快,從而消磨了市場熱情。

當然,這般現象不僅是市場畸形的象徵,更多的是它也是一種市場矯正畸形的自救行為。只有市場退燒,才能使得上文中大批投機者對其漸失信心與耐性,決定退出市場,是藝術品市場生態更為健康自然。其次諸多為應對市場膨脹的法律出台,諸如《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先後實行,都是在為高燒不去的藝術品市場打幾針猛劑,使得其慢慢回歸理性。

任職《中國油畫市場》雜誌的編輯苗鳳池說:「某些藝術品價格的回落是市場理智的選擇,對於那些迎合少數西化惡俗趣味並在價格上為之操縱的醜態繪畫,價格回落才剛剛開始。」經過十餘載的大浪淘沙,市場上的中國買家不僅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而且在對藝術品價格與眼界上都顯得漸趨成熟,與十年前買家只挑貴不看品的現象大相逕庭。如今的藝術品已不再是資本牽線下不能動彈的木偶,藝術品市場也終究脫離資本與虛假繁榮的假象,回歸理性,繼續發展。

藝術品收藏品鑒賞:

1:清早期掐絲琺琅雙鳳耳簋式爐,尺寸:寬37厘米,估價:HKD 1,000,000 ~ 1,500,000,成交價: HKD 1,495,000 ,成交時間: 2012-11-25 ,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2首屆拍賣會。

此爐仿青銅器式樣,形制為簋式,足外撇,出戟,造型優美。爐之美在於形和色,但變化在於耳,此雙耳巧奪天工,製作兩隻昂首展翅的金色鳳凰,氣韻高貴,端莊穩重。整體掐絲填琺琅紋飾,工整秀麗,填制琺琅料嚴謹平整,整體顯得精美華麗而不失古樸莊重。清初如此壯碩精美的簋式香爐傳世至今,可謂難得。色澤古雅,包漿醇厚,實為爐中極品。

2:明萬曆掐絲琺琅萬壽三足爐,尺寸:高18厘米,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價: RMB 1,495,000 ,成交時間: 2012-06-05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春季拍賣會。

「大明萬曆年造」款。爐以銅製,為鼎式,雙沖天立耳,鼓腹,三獸首銜垂雲足,整器除雙耳及三足為光素鎏金,其餘外壁均以掐絲琺琅之藝裝飾,繁簡疏密,相得益彰。口沿處一周掐絲勾連回紋,腹部為藍色琺琅釉地,飾十二朵纏枝靈芝花,間飾團「壽」字,壽字兩側有「卍」字紋,組成「萬壽如意」的吉祥圖案。此爐造型源於青銅器而略有變化,簡練古樸,莊重典雅。其花紋用藍、綠、紅、黃、白等各色填飾,色澤豐富純正,細潤明亮,有天然寶石之美感。莊重古雅的形制,富麗堂皇的裝飾相結合,構成了此爐的特點。爐底部有掐絲填紅釉「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楷書款,故宮博物院有相似一件作品。

3:清雍正御窯青花纏枝蓮紋印盒,尺寸:直徑7厘米,估價:RMB 900,000 ~ 1,300,000,成交價: RMB 1,495,000 ,成交時間: 2017-06-30 ,拍賣公司:上海明軒國際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雙圈六字楷書。本件很好體現了雍正皇帝的帝王匠心。印盒器身繪滿細膩的青花纏枝蓮紋,青花髮色清新亮麗,器型盈盈在握小巧可人,是為一件不可多得的雍正御窯青花文房。

4:清乾隆年制灑金銅雙耳爐,尺寸:寬18厘米;高9厘米,估價:RMB 80,000 ~ 100,000,成交價: RMB 1,456,000 ,成交時間: 2009-12-24 ,拍賣公司: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9年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第二場)。

平口,束頸,鼓腹,乳釘足。頸、腹間有方形把耳,耳上端微翹。造型敦實、厚重,用料精緻,冶煉也比較講究,色澤溫潤而晶瑩,這種色澤即使在暗淡處觀之亦有珠光外觀。器表為暗紫色。通體灑金片。外底鑄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方款。

5: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葫蘆」紋須式蓋爐,尺寸:19.7厘米,估價: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價: HKD 1,447,500 ,成交時間: 2008-04-11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8年春季拍賣會。

《乾隆年制》款。

6:清乾隆銅灑金雙耳爐,尺寸:寬27厘米,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 ,成交時間: 2012-06-05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春季拍賣會。

「大明宣德年制」、「干字第九號」、「工部臣吳邦佐監製」款。此爐圓口,短直頸,上出雙耳,大小勻稱,腹肥微垂,底落三乳丁足,齊、平有力,整器各部比例協調,造型端莊典雅。爐身厚重,精銅煉製,銅骨精純澄透,髮色沉穩,包漿肥厚,細膩如玉,整器通體灑金為飾,金點斑駁,金片大小錯落有致,恣意而為,色澤富貴艷麗,使器體顏色不再單調,銅紅金爍,更顯高貴非凡,底落 「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體寄托款,筆劃橫直,琢刻有力。爐身內膛底部各落「乾字第九號」及「工部臣吳邦佐監製」款,字體工整遒勁。吳邦佐乃是宣德時鑄銅工藝名匠,生卒不詳,是冶煉、鑄造宣德爐的督造官,也是爐式、款式、色種的設計者。康熙、乾隆二帝好古求精,詩詞雅物,無一不喜,仿古之事蔚為大觀,此器實乃清仿前朝官造精品之器,可人聖主弘歷之眼,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7: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琅四方瓶,尺寸:高46厘米,估價:RMB 1,200,000 ~ 1,5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 ,成交時間: 2014-05-17 ,拍賣公司: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年春季拍賣會。

這件四方瓶與同時期的青花蕉葉紋四方瓶造型一致,是乾隆時期常見的器物。瓶腹正中為纏枝蓮紋,紋樣雍容而簡潔,兩旁環繞蝙蝠。從瓶頸、瓶耳到瓶腹及座,都裝飾回形紋及變體組成的蕉葉紋等紋飾帶。
方瓶通體底色為青綠,回紋用深藍,再加上間或出現的粉、紅等色,搭配合理,穩重大方之中又不失俏麗。掐絲均勻、連續,釉面較為光潔,色調上也較早期器物顯得更為明艷 ,顯示出乾隆時期掐絲琺琅技術的進步。乾隆時期琺琅器的燒造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主要集中於廣州、揚州、蘇州等地。乾隆皇帝嗜古,常要求把古代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運用到琺琅器的製作中,此外乾隆皇帝特別喜好前朝琺琅,認為「舊琺琅顏色甚好」,這兩種喜好均可體現在本件琺琅器上。總體從風格、技術上看,出自乾隆朝無疑。

8:清乾隆宮廷造辦處銅鎏金斑銅紋爐瓶盒三事,尺寸:19×11×17.5厘米;重量2373g;2.5×8×6厘米;重量264g;高13.5厘米;重量377g,估價:RMB 9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 ,成交時間: 2020-08-08 ,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20年春季拍賣會。

斑銅(西關銅藝)是雲南特有的特色傳統工藝品之一,至今上有300多年歷史。斑銅工藝製作複雜而嚴格,採用高品位的銅基合金原料,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複雜的後工藝處理製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貴在渾厚」,褐紅色的表面呈現出離奇閃爍,艷麗斑駁,變化微妙的斑花而獨樹一幟,堪稱金屬工藝之冠。
一件生斑工藝品的製作週期很長,往往要做一個多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由於生斑材質較脆,又要經過鍛打才能成型,所以廢品率很高,稍不注意,前功盡棄。其中,燒斑工序是生斑製作技術的關鍵,溫度過低,原料中的成分無法結晶,過高又被融化而毀壞器型。所以,燒斑的操作過程不示外人,甚至外姓徒弟也不得見 。由於其製作出的效果美觀華麗,後來就被引進至宮廷造辦處,作為宮廷銅器製作中的一種樣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