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共4張圖片)
  • 16年8月24日 04: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古墓葬於1994年12月-1995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的發掘對於漢代考古、典章制度、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楚王漢墓在1999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獅子山楚王墓W1內器物出土情況
  獅子山楚王陵依山為陵,鑿山為藏,坐北朝南,深入山中60餘米。陵南北總長117米,面積851平方米,鑿石量達5100立方米。由墓道與附屬建築、主體建築兩大部分構成,共有墓室12間,出土文物2000餘件(套)。墓葬形制上平面佈局不完全對稱。陵內設有三處相對獨立的陪葬墓。早年發現的兵馬俑坑為其陪葬坑。從
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兵馬俑考古發現
獅子山西漢楚王陵漢墓裡的兵馬俑坑分步兵坑和平、騎兵坑兩部分。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有陶俑約500件;
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殘存以跪座式俑474件;
三號坑尚未發掘;
四號坑內有俑僅十餘件,且多破壞。此墓的主人為漢代分封到徐州的某一代楚王,這批陶俑是楚王擁有軍事力量的縮影。獅子山僅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出土文帝四銖半兩錢考古發現獅子山楚王陵的陵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劉戊。西漢楚王陵漢墓裡面囊括了「漢代三絕」–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
部分考古文物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包括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左右手罩、左右腳罩等十餘部件,共使用玉片4248片,金縷1576克。這件金縷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國之最。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年代最早:入土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54年,距今超過2000多年。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玉片最多:在國內已發現的玉衣中,一般所用玉片少於3000片,而此件玉衣玉片達4248片。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金縷玉衣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 工藝最精,保存最好:這些玉片最大的10平方厘米,最小的不到1平方厘米,且非常薄,有的僅厚0.1厘米。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魚片打孔工藝也很規範。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鑲玉漆棺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鑲玉漆棺長280厘米,寬110厘米,高108厘米。經過徐州博物館復原後的鑲玉漆棺實際使用的玉片總數達2095片,多為新疆碧玉。漆棺側面的中部以5個飾玉璧的玉板組成對稱圖案,與東漢畫像石中五星連珠的畫像相似,可能寓有《後漢書·天文志》所載「五星如連珠,日月若合璧」之意。兩邊的兩個空白面或為門的象徵,其寓意為供墓主靈魂出入。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she)形玉珮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she)形玉珮 玉珮呈青黃色,平面前尖後圓,中部雞心隆起,有一橢圓形孔。正背面分別雕飾一龍一鳳,龍首及鳳首並列,採用圓雕技法琢成。龍鼻和龍眼突起清晰,鳳冠高揚,喙尖內勾,回首顧盼。凹面邊端處陰線刻飾勾連雲紋。
色形玉珮又稱心形玉珮,由玉演化而來。是古代射箭時佩戴在大拇指上用以鉤弦的用具。《說文解字》:「,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同韋繫著左右巨指。」《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葉,童子佩。」這是有關「」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是已知最早的玉,表明在商代就已出現。東周時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玉和骨,位置均在死者骨架的手部,其形狀已與婦好墓出土的玉有較大差別。考古發現表明,東周時期的玉已出現由實用器向裝飾用佩玉轉化的趨勢,至遲從戰國時期開始,玉已逐漸演變成佩玉。西漢時期的王侯貴族墓葬中常見形玉珮,徐州地區出土形玉珮的墓葬均為楚國王室成員或地位較高的貴族墓,等級較低的墓葬中不見形玉珮。

西漢歷代楚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