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刻書三大中心(共8張圖片)
  • 15年12月29日 13: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宋代刻書的三大中心分別是浙江、四川、福建三大地區,其刻本被稱之為浙本、蜀本、閩本。宋代刻書的監本質量一般來說是比較好的,國子監有能力集中大批人才進行校勘,而且大多都是請書法名家手寫上版,例如:宋代初年的《五經五義》主要為善楷隸的趙安仁所書,其常常成為地方翻刻的藍本,被譽為「京師本」。還有公使庫本這一新名詞的出現,作為宋代特有的稱謂,經營抵當鋪、賣加工過的熟藥、釀公使酒、刻書等作為補充的財源。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1:宋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紙本;成交價:RMB  38,525,000;尺寸:29.7×14.5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8-11-21。此部十二卷宋拓石刻孤本的身世極為傳奇,自明以來先後歸藏於明代羅氏、常熟歸氏、陶珠琳五柳居、黃丕烈士禮居、汪士鍾藝芸書捨、程文榮茹古樓。最終,在1860年燒燬茹古樓的江寧戰火中,十二卷宋拓孤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失去了蹤影,從此沉寂150餘年。程文榮「茹古樓」藏書多毀於太平軍戰火。此十二卷拓本歷經劫難,沉潛150餘年之後竟能重光於世,可謂寶物有神靈護佑。

從宋代刻書的特徵上看,具有著獨特、新穎的刻書特點。

從刻書的字體上來看,浙本以歐陽修先生字體為刻、蜀本則是以柳宗元為主、閩本則是以柳公權先生的字體為刻,歷歷代代都對宋刻本字體評價非常之高。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2: 高山寺舊藏《辯非集》 (宋)善喜 敘;成交價:RMB  4,772,500;尺寸:無;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3-07-12。此經是一部完整的南宋單刻經,日本高山寺舊藏,行二十一字,每半頁六行,每版三十行,共十二版。皮紙初印,品相極佳。依照中國《文物藏品定級標準》,應屬一級文物,國內已失傳。昭和十一年(1936),此經被日本文部省指定為「重要美術品」,在日本亦屬孤本。這是國內拍場上首次出現的日本舊藏「重要美術品」宋代刻本。

從宋代刻本用紙上看,不論是浙本還是蜀本還是江西刻本大多都都是以樹皮紙為主,而閩北地區盛產竹子都以竹紙為主。

從宋代刻本的裝幀上來看,蝴蝶裝以及包背裝飾宋代流行的兩大新生的裝幀形式,數量非常少、存世量非常罕見。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3:宋林希逸撰 ■齋考工記解二卷;成交價:RMB  3,300,000;尺寸:20.5×15.5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5-11-04。此本歷經明晉府、明盛當時、明趙宦光、清內府收藏,藏印纍纍。內中字體、版畫鐫刻精美,可謂:刻、印、藏三絕。真尋常罕見之物。

從刻本的版式上看,宋代前期大多都是四周單邊,後期絕大多數都是左右雙邊,書口以白口居多,但閩本例外,半數以上是細黑口。

宋代刻書的私家刻書則發展較快,出現了非常有名的名書。例如:廣都費氏刻印《資治通鑒》、眉山文中刻印的《淮海先生文集》、京台岳氏刻《詩品》等傳世名品。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4:宋沈輯 通鑒總類二十卷;成交價:RMB  2,912,000;尺寸:25×17.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0-06-02。是書惜存卷八「將帥門」一至二十三頁。原為清揆敘謙牧堂舊藏,後歸清宮天祿琳琅收藏。乾隆五璽俱全,八寶印泥,原宮裝。揆敘(?-1717),納喇氏,字凱功,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自二等侍衛授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累擢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奉使冊封朝鮮王妃。後充經筵講官,教習庶吉士。遷工部侍郎

宋代坊刻的興盛間接的帶動了宋代刻書事業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的書鋪、書坊等賣書之地,例如:「建寧府黃三八郎書鋪」、「建陽麻沙書坊」、「臨安府尹家書籍鋪」等知名且發展較好的書鋪。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5:宋版六經圖;成交價:RMB  2,688,000;尺寸:24.5×35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9-05-30。存卷十三至十五。此書宮裝原函原封,開本闊大,刻印精美。鈐有「乾隆五璽」之印,即「乾隆御覽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天祿繼鑒」等五璽,當為清宮天祿琳琅舊藏之物無疑。

宋代三大刻書中心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區域的發展,在遼、金元等地刻書事業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例如:元代構成了四大刻書中心在大都、平水、杭州、建陽四地,與宋代三大刻書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6:唐韋應物撰 宋劉辰翁校點 須溪先生校本韋蘇州集十卷拾遺一卷;成交價:RMB  2,200,000;尺寸:16.2×11.3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5-11-04。《御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二上本條云:「元刻本,十行十六字,細黑口,左右雙闌,版心記字數,上下不一。首劉辰翁序,次王欽臣舊序,次目錄。行間有點擲,異字注本字下,評語在每句或首之末。末附拾遺一卷,詩八首,又有德祐初劉辰翁跋七行,與孟浩然並舉。末鐫:『孟浩然詩陸續刊行』二行。其拾遺標題改為『須溪先生校點韋蘇州集』,與卷首作『校本』者異。有季振宜藏印,袁君克文藏。余嘗借校」。

從其字體上看,元本大部分都是以趙孟頫的字體為刻,又稱之為「吳興體」為主。

在刻書上以用竹紙為主,皮紙次之,與宋代的三大刻書中心有著較較大的區別。「黑口」、「趙字」、「無諱」、「多簡」八字為刻書的基本,而從其刻書的內容上看則是以農書為主,有著較大的區別以及明顯的特徵。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7:宋 唐陸德明撰 婺本點校重言重意互注尚書十三卷;成交價:RMB
 1,870,000;尺寸:10.2×6.8厘米,6冊 紙本;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3-11-26。鈐印:宋本、鐵琴銅劍樓、汪士鍾印、閬源真賞、傳家一卷帝王書、彭城楚殷氏讀書記、瞿秉淵印、瞿秉沂印、瞿秉沖印、得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鑒我、陳仲魚象、陳仲魚讀書記、山陰沈仲濤珍藏秘籍。

宋代刻書事業的蓬勃發展使我國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以及文化的珍寶,甚至帶動了後期其他朝代的發展。

宋代刻書三大中心

圖8:宋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1204) 李昉 徐鉉等編
文苑 英華;成交價:RMB  1,430,000;尺寸:21.7×16.3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1995-10-07。鈐印:內殿文璽 御府圖書 緝熙殿書籍印 晉府書畫之印 敬德堂章子子孫孫永寶用 郇齋 祁陽陳澄中藏書記 玉齋 南屏珍藏題跋:傅增湘跋稱”按,此書為內閣大庫之物,宣統三年清查閣書,移送學部十冊,自卷六百一至七百,凡一百卷,今存北平圖書館。此外為淮陽穎川君得四冊。此四冊中近時歸秋浦周君叔弢者為卷二豐三十一至二百四十,歸藏園秘篋者為卷二百五十一至二百六十,此冊穎川君本以寄余,緣其二百七卷首損失三葉有半,別易一冊,此冊遂歸經腴。聞穎川君,尚存留一冊,蓋天壤所遺,只此百四十卷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