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共6張圖片)
  • 25年9月30日 23: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

元青花的研究以往是學術界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沒有半毛錢關係。

2005年之前,對於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鬼谷子先生跟孔子孟子老子比起來,絕對是籍籍無名之輩。但隨著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一聲槌響,1568.8萬英鎊,當時折合2.3億人民幣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成交價格,鬼谷子先生的名氣一下子就被炒得炙手可熱。從此掀起國內文博界和收藏圈的研究收藏大潮!

南京博物院藏「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也因此估價10億!並被嚴令永遠只能一面朝向觀眾,以免被景德鎮那些仿古的行家copy.。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元青花魚藻紋大盤

慢慢的,收藏不收藏的人們,都知道元青花貴重。遠在伊朗和土耳其的那批元青花重器,也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在研究和收藏的過程中,不少民間藏家耗費巨資收藏。民間對於元青花的產地,都有自己的說法。比如「白滸孤窯」,比如內蒙古窯址。。。。也因為考古發掘資料傳播不易,很多民間專家甚至認為,景德鎮元代不產青花瓷。並把這個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播到吃瓜群眾之中。

那麼,元青花真的不是產於景德鎮嗎?收藏,如果脫離開科學考古發掘研究,那麼無疑是非常不嚴謹的。目前很多收藏愛好者隨意質疑館藏文物的真實性,甚至對收藏進宮幾百年的宋瓷真偽也隨意加以否定,我只能說確實應了那句話無知者無畏也。

根據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調查和文物普查資料看,景德鎮元代瓷窯遺址有珠山、湖田、落馬橋、太白園、戴家弄、觀音閣、四渡裡、中渡口、曾家弄、銀坑塢、塘下、瑤裡、麗陽、厲堯等處,其中以湖田、落馬橋與珠山三地最為典型。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湖田遺址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約4公里的竟成鎮湖田村,是我國古代著名窯場,早在南宋時,著名學者洪邁在《夷堅志》裡就介紹此地「乃燒造陶器處也」。遺址分佈在南山大峰尖與南河之間的台地上,東起張家地,西至月光山,南始旗山,北到南河北岸,遺存面積40萬平方米。該窯場興燒於五代,歷宋、元至明代隆慶、萬曆間結束,是景德鎮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的窯場之一。

1985年起到2004年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先後在湖田進行過16次比較大的發掘,有9次出土了元代遺跡與遺物。綜合以上調查發掘的情況,湖田窯元代遺跡主要分佈於烏魚嶺、龍頭山、獅子山、南河兩岸及湖田窯遺址陳列館周邊一帶。出土遺跡有窯爐遺跡、作坊遺跡、水井、排水溝等。出土器物以卵白釉瓷為主,還有黑釉瓷和一些青白釉瓷。

湖田元代窯址中的青花瓷,除龍頭山與南望石塢之間有一些出土外,主要分佈在南河的南北兩岸。南岸之元青花以大器為主(圖2),有大盤、大瓶、大罐等,其中大盤多作折沿和花口折沿,系元代出現的新造型。大盤的出土量也最多,約占青花殘器的70%。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伊朗藏元青花拔白鳳凰牡丹紋大盤(湖田型)

這些器物的共同特點是:胎體厚重,紋飾繁縟,層次多,構圖嚴謹,繪製工整,青花呈色藍艷,即學界所說的「至正」型元青花,也有與卵白釉器型相同的折腰碗和小足盤。所見紋飾有雲龍紋、鳳穿花、雙雁、蓮池、鴛鴦蓮池、瓜蔓、牡丹、寶相花及雲肩紋等。

北岸之元青花(圖3)多為小酒杯、折腰碗、侈口小碗、高足杯,僅有少量的大盤、豆、綴珠罐等。其構圖自由,紋飾簡潔而疏朗,繪畫速度較快,為所謂「菲律賓」型。紋飾主要有菊花、梔子、蓮荷、鴛鴦蓮池、雁銜蘆紋等。

因湖田出土的元青花中未見有紀年標本,其燒造年代只能從地層疊壓關係中判斷。南河南岸和龍山頭的青花瓷之下均為卵白釉瓷的堆積,這些卵白釉瓷中出土的芒口印花碗、口徑26—29厘米的刻劃花盤等,都與朝鮮新安海底沉船中的器物一致,由於沉船中有墨書「至治三年六月一日」的木簡,故而可以推斷湖田窯的元青花是元至治三年(1323年)前後的產品。

落馬橋遺址

  落馬橋元代窯址在景德鎮市中山南路紅光瓷廠院內,1980年基建時發現。景德鎮市考古人員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近700平方米,距地面1.7米處出土元代遺物。元代堆積層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還有少量的卵白釉瓷、釉裡紅以及釉上彩瓷。

釉裡紅器有荷葉形罐蓋、玉壺春瓶和繪鹿紋的小瓶殘片。紅綠彩僅見繪蓮或菊花的小碗。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北京出土元青花鳳紋執壺(落馬橋型)

青花瓷的品類非常豐富(圖4),除常見的碗、盤外,還有勸盤、耳杯、匝、蓋盒、鳥食罐、雙系小罐、大口罐、鋪首罐、雙耳瓶、長頸瓶、梅瓶、玉壺春瓶等。紋飾有菊花、牡丹、梅花、靈芝、葡萄、蕉葉、龍、鹿、孔雀、魚藻、人物故事等。此外,這裡還出了一些書寫文字的器物,有一研缽用八思巴文書寫姓氏,內容為「口宅端午置……」。

用青料書寫「辛巳」二字的瓷片,是確定這批元青花生產年代的重要依據。經檢索「辛巳」在元代有兩個,一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一在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那麼這批元青花是元代前期還是後期之物呢?在同一地層出土的青花標本中,有一件青花松竹梅紋平底碟,這類紋飾的平底碟在元大都後英坊後期的居住遺址裡也有出土,據此可以確定落馬橋出土青花瓷片的「辛巳」應為至正元年。所以該地層中的青花器均為至正前期之物,比著名的英國大維德瓶的燒造時期稍早。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內蒙古集寧路出土落馬橋型元青花梨壺

珠山遺址  

  珠山遺址在市區中心,為現代建築所覆蓋。1988年5月,景德鎮市區鋪設地下電纜,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風景路(明、清御窯廠故址北端)發現一批造型奇特的瓷器殘片,其品類有青花、霽藍地白花、霽藍地金彩、孔雀綠、孔雀綠地金彩及卵白釉瓷等,器型有鼓形蓋罐、直口罐、桶式蓋罐、大蓋盒等(圖7),紋飾有雙角五爪龍紋,變形蓮瓣、雜寶、十字杵、鳳穿牡丹(圖8)等,以雙角五爪龍紋數量最大,約占總量的90%以上。據《元史》中禁止民間使用雙角五爪龍紋以及《元典章》中禁止民間使用描金、貼金的法令,可知該類遺物必為元代帝王專用之物,應是元官窯——浮梁磁局的產品。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景德鎮不產元青花?三處窯址發掘告訴你謬矣!

珠山出土元青花五爪龍紋圍棋罐

出土鼓形蓋罐有大小兩式(圖10),大的鼓形平頂蓋罐,其造型、大小與耀州窯北宋青瓷圍棋罐一致,也應是圍棋罐。依據《元史》及元代有關文獻研究,蒙元諸帝中只有元文宗擅書法、又有圍棋之好,因此珠山北麓出土的遺物只可能是元文宗時期(1328—1332年)的官窯產品。

綜觀以上窯址,湖田南岸的遺物大而厚重,紋飾繁縟華麗,與伊朗、土耳其的傳世品一致。而北岸的小瓶、小罐、小杯與菲律賓一帶出土之物完全相同。

落馬橋至正地層出土的青花器則主要是為滿足國內各地區各階層及東南亞一帶的普遍需求而製作的商品瓷,國內外有關遺址、窖藏和墓葬出土特別多。據最新資料,落馬橋元代窯址附近的太白園、煙園裡都出土過藍地白花花口折沿大盤、青花折沿大盤、青花大罐、八稜形玉壺春瓶等器物,與前些年在紅海地區打撈出水的元青花相近,可見落馬橋附近也有至正型青花瓷的生產窯場。

而珠山遺物則完全是為元蒙皇帝燒造的宮廷用瓷。

看完本篇,你還會說元青花瓷器不是景德鎮燒製的嗎?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