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啟景德鎮窯五彩海水紋碗(1張圖片)
  • 25年9月30日 03: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陶瓷是我國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遲從唐代開始,中國陶瓷已大量銷往海外。宋元時期,貿易陶瓷的燒造窯場遍佈東南沿海。明清兩代,陶瓷貿易持續繁榮,其中最主要的產地在景德鎮。明代中期以前,中國陶瓷的主要外銷市場在東亞、東南亞及中東一帶,明代晚期,開始大量銷往歐洲與美洲。 

  明末之際,景德鎮瓷器發展伴隨著國內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大量銷往國外,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外銷瓷,而此時景德鎮對日外銷瓷也是外銷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流向。本文所要介紹的這件明天啟景德鎮窯五彩海水紋碗(見圖)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 

  該碗呈圓形,直口,圈足。與一般的碗不同,該碗口沿的處理較為特別,從中間分別向左右斜切,形成了兩個小的台階,這樣的處理,讓人在視覺上產生變化。足端處理也與眾不同,分別在四等分的部位,有“U”形切割孔,這應該是可以將碗安放在一些凸稜上,起固定作用的處理方式。此類造型變化的碗,日本人特別喜愛。碗在白釉之上以五彩進行裝飾。外壁為海水紋,下層海水為青花的藍色為主,並配以紅、黃色;上層海水則為綠色,並勾勒紅彩;海水之間繪畫紅色的海水波浪。海水之上有筆、錠等裝飾物,碗內壁也有此類裝飾,有著“必定如意”的吉祥寓意。此類碗主要銷往日本,日本人愛其色彩之濃烈,稱其為“古赤繪”,對日本伊萬里瓷器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赤繪為陶磁器製造技術之一種,即在陶瓷之器面上,塗以釉藥,然後加熱至攝氏千度以上燒之,再以各種顏色之釉,作繪或字於器面,復置之錦窯中,改用低溫燒之,因以赤色為主調,故得名。我國瓷器赤繪起源於宋之赤繪,除明代景德鎮所出品之嘉靖金襴手與萬曆之赤繪,以及天啟之赤繪外,明末吳須之赤繪與清代南京之赤繪,最為著名。 

  近年來,不論是官方部門還是民間機構,都已經重視起對於外銷瓷的研究和收藏。一些國家級博物館甚至遠赴國外批量徵集外銷瓷以豐富館藏(如不久前,天津博物館就遠赴歐洲徵集到一批外銷瓷品種,填補了該館藏品門類);而多家博物館推出的精品特展也讓外銷瓷文化得到極大宣揚和普及。事實上,早在2015年,上海博物館就推出了一場《明清貿易瓷展》,展出北京故宮和上博館藏的明清外銷瓷器逾百件。本文介紹的這件器物,就是當時亮相的展品之一。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