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永樂一朝,奉成祖之命,景德鎮御窯巧匠精研甜白佳釉,專制單色雅瓷。然甜白之器,燒製極艱。景德鎮市珠山中路東段兩相鄰永樂地層,所出瓷片,逾98%乃甜白殘件,可見御窯屢敗屢試,無奈棄絕廢品無數,僅挑其中佳器寥寥,上供朝廷。
「甜白」一詞,最早見於明末黃一正萬曆十九年(1591年)萬曆十九年本《事物紺珠》,據〈永樂宣德窯〉條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鬃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且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
承趙宋晶瑩青白、延蒙元樞府卵白,然永樂甜白,主要以釉石煉製,幾乎全無石灰石等迭燒而成釉灰,所含碳酸鈣比當時景德鎮其他白釉要低,加上白瓷高嶺土含量甚豐,僅有微量鐵和鈦,是以制得甜白雅器,白若瓊花。自永樂一代,後世居然無一朝能超越。
此器造型奇特,口作杯狀,下有一周鋸齒紋,杯底有花形篩孔,通過頸部內管及其下之三根扁管與三個帶圈足球狀皿相連通。頸之外層以鏤空花紋為飾,器身飾凸起的弦紋七道,其間錐刻阿拉伯鏨花紋樣。此器物為世上僅見。三個球狀皿的下半截為輪制旋削成型外,其餘部分均採用模印分段黏接而成,其轉折接合處作子母口,此器部件甚多,結構複雜,成型難度大,相信當時製作成品率不高。
此在中原地區罕見之造型,除了用於伊斯蘭地區賞賚外,此類器物在中國作為陳設觀賞之用;而於鄭和下西洋之後,未見御窯再有燒製。同樣瓷品,江西省景德鎮陶瓷考古亦藏一件1983年明御器廠出土之復修品。
永樂 甜白釉三壺連通器 尺寸:
口徑:8.8cm
高:33.8cm
足徑:16cm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