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共8張圖片)
  • 21年7月27日 06: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

剛回答了一個悟空問答的問題,「如何通過開片鑒別瓷器真假」,發現關注的朋友特別多,看來這個問題對於古瓷收藏愛好者應該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那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講解一下如何通過開片鑒別古瓷的真偽和年代。

開片,是一種瓷器表面釉面開裂紋的現象。長短不一,橫豎交錯的裂紋,構成了釉面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乃至各種形狀的片紋,古玩行話就稱為開片。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在燒窯過程中,因胎、釉配比成分厚薄均不一樣,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冷卻過程中造成收縮係數不同。釉面的收縮程度大於胎體的收縮程度,造成表面張力過大,釉面就出現了裂紋,這就是硅酸鹽學上說的陶瓷釉面開裂的根本原因。釉面開裂,本來是燒窯過程中的毛病,但這種缺陷卻受到後代文人墨客的賞識,視為鑒賞要訣。「有。。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後來,南宋哥窯甚至以缺陷為美,創燒了開片瓷皇-哥窯。

開片,是遠古青瓷出現以來,古代窯工一直無法避免的釉病。太遠的不說了,以中國青瓷的先

、鋒六朝青瓷為例,幾乎所有的瓷器表面,都有開裂的現象。早期的白瓷出現在北方,也是從青瓷轉變過來的瓷器,基本上都有胎釉結合不好,釉面開裂的現象發生。直到唐代,邢窯第一次解決了釉面開裂的技術難題,燒製成功了符合現代陶瓷標準的細白瓷器,這種瓷器胎體輕薄,釉面瑩潤,沒有裂紋。但同時期的南方越窯,大部分產品還是釉面開裂,只有極少數的精品,號稱秘色瓷的,能夠做到釉面不開裂。由此可見,對於古人而言,解決陶瓷釉面開裂的問題難度極高。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宋代定窯繼承了邢窯燒製白瓷的傳統和技術,繼續燒製不開片的定器。鈞窯,是否是宋代燒製的,目前學術界還有爭議。最新的研究表明,很有可能這批傳世的宮廷鈞窯瓷器,都是明代燒製的。鈞窯的釉屬於乳濁釉,也不同於傳統的青釉系統,本文暫且不聊。剩下的汝,官,哥三大名窯,就是宋瓷中赫赫有名的以開片為重要特徵的瓷器。一般收藏界說到開片瓷器,指的都是汝窯,官窯,哥窯。

三大名窯,價同拱璧。其歷史和鑒別特徵,其他大行已多有論述,本文就不贅述了。簡單說一下他們的開片和鑒定特徵。

汝窯,產於北宋時期,傳統的說法是宋晚期哲宗到徽宗的20年間,產地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目前還發現有汝州張公巷,文廟等遺址。汝窯是筆者研究較多的一個窯,據筆者考證,汝窯的燒製年代應該始於北宋早期第三個皇帝宋真宗時期(詳見筆者論文《汝窯燒製年代考》發表於《收藏於投資》雜誌,有瞭解意向的可以私信筆者),目前對於汝窯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科學考古發掘基礎上對故宮傳世汝窯瓷器進行比較分析而成的。

汝窯,早就是五大名窯之首。古人已有論述。明代陶瓷大鑒賞家曹昭在其名著《格古要論》中曾言:「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對於蟹爪紋,研究論者頗多,一般認為,蟹爪紋就是指的汝窯瓷器表面開有細密的紋片。特別是圓器,開片呈現一種圓形纏繞的現象,有的學者認為這就是蟹爪紋。不論如何,汝窯瓷器表面確實是有非常細密的細碎紋片的。傳世品僅有一件無紋片的汝窯瓷器,收藏在台北故宮,但不少學者和群眾均對此器是否為本朝持懷疑態度。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汝窯瓷器開片,鑒別比較簡單,由於釉水較薄,天青色釉面上隱隱約約可見胎骨的紅色(豬肝色),乾隆皇帝稱為’銅骨之汝,(後世好事者以為胎體內含銅,其實是不對的,主要是因為胎體內含有大量的鐵成分,在燒窯氣氛中,形成了赤鐵礦成分(三氧化二鐵),這種赤鐵礦,顧名思義就是紅的。)釉水稀薄,所以開片細碎。汝窯瓷器如果出現大開片或者無開片的現象,其真偽就值得商榷了。汝窯開片,還有一種魚鱗狀玉質感強的開片。這種瓷器最近曾經拍賣過一個,價值高達2.8億,但圈內認為,這件汝窯小洗應該不是清涼寺燒製的東西,很有可能是張公巷窯燒的器物。如果這樣,其價格無疑是被高估了的。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再說官窯。官窯分為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其中,北宋官窯燒製於河南開封或者鄭州附近。由於目前無法發現窯址,對於北宋官窯的面貌尚得不到正確認識。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記載:「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南宋葉寘在其《坦齋筆衡》中對北宋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可見北宋官窯確實存在,並不就是汝窯。

北宋官窯還是一個謎!其考證難度,甚至高於哥窯。可說是陶瓷界謎中之謎,密中之密。很多民間藏家,動輒聲稱自己擁有北宋官窯,卻拿不出像樣的證據。筆者認為,文物收藏,首先就是鑒定。收藏是興趣愛好,鑒定則是科學研究。喜歡可以收藏,但論證為實物不虛,則需要更多的證據方可。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南宋龍泉大窯(弟窯)獸耳三足鼓釘洗(無開片現象)

南宋官窯又分為修內司官窯和郊壇官窯。修內司官窯屬於南宋早年高宗建蹕杭州前後的官窯,帶有明顯的初創期瓷窯特徵,目前窯址已經被發現於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老虎洞附近。郊壇官窯則是郊壇建立之後南宋朝廷的第二座官窯,窯址在民國時期就被發現於杭州。但由於戰亂,郊壇官窯保護不算太好,大量瓷片流失海外,是否有完整器出土目前不知。科學發掘只能復原一件花瓣口獸耳瓶。對於郊壇官窯器物的鑒別,也只能通過修內司窯器的鑒別然後分離出郊壇器物來。

南宋早期,特別是在高宗趙構顛沛流離之際,還曾經在平江府(蘇州地區)和越州紹興府(余姚地區)燒製官窯器皿。但這兩個窯口,都是臨時充用性質,目前對於這兩個窯口的分析和鑒別,尚屬於學術界攻關難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筆者私下探討。在此不再贅述。

修內司官窯窯址發掘表明,修內司窯多大器,器物一般都在20-25厘米之間。釉色有炒米黃和灰青兩種為主。炒米黃釉多為一道釉。灰青釉多為多次上釉。但釉面均有各種開片裂紋。所謂「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者也」(明學者高濂在其《燕閒清賞箋》),其實在修內司窯址發掘之後,此論已經失去了以往功效。修內司窯出土物一半都是油灰色(灰青),米黃色更不見於文獻。可見對於官窯的研究,目前還剛剛開始登堂入室,還有很多秘密有待解開。

由修內司官窯器進行排比,兩岸故宮與之相符合的不到20%。剩下的也不都是郊壇官窯器物。總體而言,郊壇官窯相比修內司官窯,器物造型從大向小型發展,釉色從灰青,米黃向粉青發展,支燒方式由支釘支燒向墊餅墊燒發展,施釉次數由少向多發展,胎骨由厚向薄發展,圈足由高深直向淺外撇發展,器物類型由禮器實用器向文房陳設器發展。(這是由筆者歸納總結的郊壇,修內二窯鑒別要旨)。

總而言之,修內司和郊壇官窯也都是以釉面開裂為特徵的。但除了早期的米黃色釉以外(目前館藏考古沒有發現完整器),其餘基本都是多次素燒多次上釉的開片。特徵為開片套開片。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在本次開片以前上次開片沒有完全熔融,癒合的開片裂紋現象。開片則有冰裂,鱔血,梅花片,墨紋,細碎文的區別。

再說哥窯,哥窯是唯一一個真正的以開片為裝飾的瓷器窯。哥窯之前的汝窯官窯開片都是無法避免的缺陷,哥窯第一次把這種缺陷加以利用和改造,成為裝飾。一般而言,哥窯瓷器開片有金絲鐵線文武片之說。不少收藏愛好者認為,只有金絲鐵線的才是哥窯瓷器,並對故宮藏品加以懷疑和否定。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哥窯膽式瓶南宋故宮藏金絲鐵線開片

不是群眾對故宮藏品的真偽甚至加以否定,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上而言,不知者不言,沒有親自上手館藏,觀察研究,手上並沒有哥窯實物,空談館藏真偽,愚以為非為學者。

哥窯的金絲鐵線,可以看出來的是,所謂鐵線就是黑色的紋路,所謂金絲是褐紅色或者金黃色紋路。鐵線紋比較大,內套金絲紋,比較細碎。哥窯瓷器明顯上釉的次數少於南宋官窯。這點是可以直觀觀察到的。

筆者認為,杭州地區還存在第三座官窯沒有被人發現和發掘,這個未被人發現的窯,就是所謂哥窯窯址。其本質還是南宋朝廷所制。其盛燒時期,應該是南宋晚期宋理宗時期。(另有論文專門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最後要說的是本無裂紋瓷器出現的開片。

無裂紋瓷器,出現一種裂紋,行話叫做「璺」。這是由於年代久遠而釉面開裂的,很稀疏,類似於牛毛掉落在釉面上,一般而言,古瓷上有璺者,真品的幾率較大。(以前這是古瓷鑒定秘訣,但近年仿古作偽者也仿製出來古瓷的璺,是否有璺,已經不能作為鑒別古瓷真偽的秘訣標準。)

瓷器鑒定芝麻開門收藏-汝窯官窯哥窯瓷器如何通過開片鑒定古瓷真偽 精

元青花瓷器上的璺,並不是所有的元青花都有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