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青花瓷畫《詹何釣魚》(1張圖片)
  • 21年6月11日 02: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江蘇古陶瓷研究會出版的《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人物卷中,收錄有一明萬歷時期的《獨釣圖》瓷畫(見圖)。一般來說,看到“獨釣圖”,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姜太公釣魚”。其實非也。查閱一下資料我們就會發現,姜太公的魚釣是直的,上面不放魚鉺,而且離開水面足足有三尺高。他一邊高舉釣竿,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姜尚釣魚,願者上鉤。” 

  綜觀古今垂釣之人,有休閒寄情山水的,有隱名遁世的,亦有釣翁之意不在魚的。戰國時的楚國有位善釣之人叫詹何,他釣魚的材料、方法很特殊,釣出產量也釣出名。詹何用單股的蠶絲做釣魚線,用細長而尖銳的刺做魚鉤,用楚國產的細竹做釣魚竿,用剖開的米粒做魚餌。在萬丈深淵中,在湍急的河流中,釣到的魚可以裝滿一輛車。而且能保持釣魚線不斷,釣魚鉤沒有被拉直,釣魚竿保持原樣不拉斷。 

  楚國的國王聽到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於是就派人把詹何找來問話。詹何說:“我小時候聽我的父親講過,楚國過去有位射鳥的高手叫蒲且子,用拉力很小的弓,用細細的繩作弦,順著風拉弓一射,一箭能連射兩隻黃鸝鳥。是因為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原因!我按照他的這種做法,模仿著學習釣魚,五年的時間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現在我在河邊持竿釣魚時,心無雜念,一心釣魚,魚兒看到我的釣餌,就像塵埃或焦聚的泡沫一樣,於是毫不猶豫地吞食下去。所以我能以弱制強,以輕御重。大王您治理國家如果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就可以得心應手了,還能有什麼不能對付的嗎?” 

  均衡是天下最公正的道理,對於有形的事物也是如此。蒲且子和詹何釣魚的故事說明了同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專心不二,一絲不苟,用心去發現、探索和運用其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