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瓷器及其特徵(共8張圖片)
  • 17年10月10日 21: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白釉高足杯

在中國陶瓷史上,隋朝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至唐代,北方形成了以刑窯為代表的白瓷系統,南方則有以越窯為代表的青瓷系統,一青一白兩大瓷窯系統並駕齊驅,形成「南青北白」之說。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青釉盤口瓶

同時「釉下彩瓷」與「花瓷」、「三彩陶器」等有特色的制瓷工藝也相繼出現。

隋唐時代,全國統一,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進入了高度發展時期,陶瓷生產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隋代歷時甚短,立國僅39年即亡。但它的歷史地位,猶如秦對立兩漢,為後繼王朝—唐建立統一大帝國創造了條件。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淮南窯青釉劃花蓮瓣紋四系盤口瓶

同樣,在陶瓷史上,隋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基於隋代結束了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瓷器生產便能既繼承北方青瓷的傳統風格,也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點,故南北青瓷得以融合與發展,形成了隋代青瓷的一大特徵。

隋代瓷窯的分佈也改變了南北朝時期瓷器生產的格局,使南北方瓷器生產可以並駕齊驅的向前發展。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青釉兔紐蓮瓣紋權

隋代處於兩晉南北朝和唐代之問,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它孕育著我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一一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來,這一時期的陶瓷業相對前代可以說比較發達,瓷器的生產繼承了北方青瓷的傳統風格,又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點,燒製出的器物品種明顯增多。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青釉模印塑貼四系罐

白瓷生產也較多,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說:陶瓷器造型基本上繼承了南北朝的風格,但又有所變化,變得更加飽滿。

隋代制瓷的中心仍在南方,但已有逐漸向北轉移的趨勢。隋代制瓷業的突出表現就是北方的瓷業有了新的發展。

隋以前燒瓷窯場主要都集中在長江以南和長江上游的四川地區,北方的燒瓷窯場極為稀少,入隋以後,南北方瓷業才開始了飛躍性的發展,窯場及其燒製的瓷器明顯增多,各種花色、風格、樣式的瓷器開始呈現,形成各競風流的局面。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淮南窯青釉印花高足盤

隋代瓷器的工藝技術取得許多成就,超越前代。瓷泥一般都經過淘洗,且掌握了控制原料中鐵元素比例的技術。

隋瓷主要用支具支托疊燒。支具支托疊燒時,器物在窯內直接接觸火焰,受窯內煙火熏染,釉面不勻,而且往往還粘上許多煙灰窯渣。

但這時已出現了筒形匣缽,雖未馬上得到普及與發展,卻也標誌著燒瓷技術的又一次飛躍,逐漸使得瓷器製作與造型發生了很大變化。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白釉罐

胎壁由厚重趨向輕薄,底足由平底、餅形足變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不受窯內煙熏污染,從而保持了色澤的純淨,也使器物造型趨向於輕巧、精美。

隋代的主要器型有:盤口壺、雞頭壺、帶系罐、瓶、高足盤、傭等,其造型有較鮮明的時代特徵。

雞頭壺:盤口較南北朝時更高,頸更細長,頸部加飾幾道弦紋。腹部更為瘦長,雞頭卻趨向寫實而且較靠近頸部。龍柄、帶系。

盤口壺:體形較南北朝時的大,盤口更高,頸較長較直,腹更瘦長,有4-6個條狀系。

隋代瓷器及其特徵

隋青釉印花帶蓋唾壺

罐:北方流行的罐多為四系、直口、無頸,罐身近橢圓形,腹中部凸起一道弦紋。南方流行的罐多為六系或八系,直口、無頸、豐肩,罐身瘦長。

瓶:小盤口,頸較細長,腹略呈橢圓形。高足盤:有些文獻上稱作淺盤圈足豆,這是隋代特有的器型。淺盤,口微外撇,盤心平坦,常有陰線圈紋,並留有幾個支燒痕。高足呈喇叭狀。

白瓷俑:面部清瘦,身體細長,同唐代肥胖的俑有明顯的區別。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