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共5張圖片)
  • 17年7月4日 00: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花瓷是在唐代開始燒製的,但是元青花瓷器是什麼時候燒製成功的,在歷史資料中查不到相關記載。目前關於元青花是在什麼時候創燒成功的,由很多種說話。今天我們也不探討元青花瓷器是什麼時候燒製成功的,我們今天說說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元代社會雜劇繁榮昌盛,北方蒙古人對南方漢人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戲劇中人物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愛憎分明的樸實情懷。將故事凝固在厚重結實的瓷罐上,放進蒙古包裡,在存放食品雜物的同時,還可時時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會被輕易碰碎。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為蒙古皇室貴族的生活實用器。其繪畫,一般採用剪紙或版刻模印取其部分拼圖,在瓷胎上填色而成。透露著濃郁的年畫風味。

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因為缺乏原創,除造型不同,精美程度大同小異。元代是南北文化大融合的激烈時期。看不到未來的迷茫,不知困惑了多少識古通今的知識分子。但文化大融合總會產生最終的結果,這種結果被當時德高望重的趙孟頫清醒認識到。他通天象,精書畫,又遊走於朝野之間。

將這種結果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達出來告慰天下,也說明了文化趨同的歷史規律。由於當時過於張揚的艷藍色,在許多漢人觀念上難以接受,此罐在呈色上採用灰藍色調。用抽像的原創繪畫,用駱駝與鳳鳥代表兩種文化的碰撞與結局。再配以天象輪迴卦圖,造型精緻的鳳鳥體內射出道道美麗的藍色光束,細長的爪子向前伸出,喻其影響深遠。獨特的藝術構思,深刻的文化內涵令人無限遐想。

元青花的釉面先後有三種:

(一)影青釉

又稱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國產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

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釉面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除了燒成技術欠缺外,還與釉層中釉灰比例較高有關。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面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

從14世紀中的至正年間開始使用,用進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面顯出淡淡的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用國產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細身類瓶內側口沿下素胎。大罐內壁以蕩釉法施釉。器蓋內側素胎,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

元青花器體釉面基本較平,大型琢器在胎體的粘結處釉面微微凸起,器裡口部釉厚薄不勻,釉薄處顯米黃色。從殘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內無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內常見一塊塊的釉斑,每塊釉斑周圍或足邊及縮釉處都呈現出淺色的火石紅邊線。器物口邊有的有毛邊現象(即小氣泡破裂狀)。器表有的釉面有縮釉現象,不嚴重,屬於少數現象。釉面手感溫潤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於光亮或有較強的光亮點,則值得考慮。

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元青花瓷器發現

  1980年,景德鎮市考古所在景德鎮市紅光瓷廠院內的落馬橋遺址搶救性發掘時,在離地面1.7米處發現3枚元青花照子,照子上書寫著「黃頭青」、「戴彩」、「吳」字樣,從而拉開了照子研究的序幕。照子揭開了元青花燒造的內幕—照子上的文字,記錄了窯工們一項一項的試驗經過,工匠們書寫的文字、記錄的符號,點點滴滴揭示出元青花的燒造過程。

  在首都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建館舉辦的兩次元青花大展裡,也都出現過元青花照子。在元青花瓷器中,照子算是重要一員,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筆者利用七八年的時間在景德鎮收集到了165枚珍貴的照子實物資料,其中,有135枚屬於元代,其它為宋代、明代和清代的。

  照子是試驗用具的一個統稱,試火的火照應該是照子的一種,試釉的可以叫釉照,試泥的可以稱為泥照,還有試驗窯位的,試驗濃淡的,試驗品種變化的……凡是需要下次燒造的產品,都需要提前進行試驗性燒製,這就是照子的功能。每一隻青花照子之上,都使用色彩深淺不一的青花料,書寫著不規則的各種文字和符號。每一枚照子上的文字和符號,都代表著窯工們的一個用意。我們通過對文字和符號解讀,不難看出窯工們在使用怎麼樣的手段試燒釉下彩產品。

  當前,元青花的研究已經是國際化的課題,但由於實物少、資料少,很多疑問一直困擾著人們。靠憑空想像猜來猜去,有些判斷並不準確,照子上的各種文字,恰是提供了元青花燒造時的重要信息,比如「頭青」,應該是指青花料分不同等級,表示頭等青料的意思。

 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元青花瓷器考證

  有一枚照子上書寫有波斯文,據文獻資料記載,元朝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前後燒製瓷器70多年,波斯文的出現,證實浮梁瓷局裡有波斯人從事工作的可能。早在8世紀,波斯人就燒製出釉下藍彩陶瓷。波斯人的到來,使得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有所借鑒,況且當時的景德鎮燒製青白瓷和樞府瓷已經非常成熟,進而燒製出釉下彩青花瓷器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據專家分析,元青花瓷器的繁縟紋飾、豐滿構圖,均符合伊斯蘭文化的裝飾風格,這也為我們做出上述推測提供了佐證。

  照子中還有八思巴文。八思巴文為大活佛國師八思巴所創造,以便向普通民眾傳教,最後成了蒙古統治者上層使用的語言文字。照子中出現八思巴文,說明了蒙古人是景德鎮窯區的管理者。

  在照子上我們可以看到「試濃淡」、「試好歹」、「試土」、「試泥」、「試釉」、「試料」等類文字,顯而易見,這是在試燒過程中所作的各種試驗。另外,還有「杭州好藥」、「畫藥」、「畫料」、「新料」、「不練藥」、「止藥」、「藥權」等字樣,這些文字明顯是指繪畫青花用的「青料」,即是鈷料。「杭州好藥」意味著什麼?難道在元代就發現了「浙料」不成?一枚「腴釉」字樣的照子,釉色肥厚,與其它照子相比,很顯然是在試驗釉色的厚薄。而書寫有「大塊料」、「舊料」、「徐宅料」、「憤料」文字的照子,則是指燒製青花時使用的泥料了。有「秀水橋試泥」字樣的照子則標明了試泥所在地名。據說景德鎮現在還有秀水橋這個地名,也可能在元代秀水橋有元青花燒造的窯址。

  照子中出現「新」、「二新」、「新新」,說明窯工們在不斷摸索創新,即便一次試驗成功了,還要進行二次或者多次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照子中標有姓氏的佔了一定比例,說明燒造元青花的窯址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當然,浮梁瓷局所控制的瓷窯屬於官窯,其生產的青花質量優良。優質的元青花是供給達官貴人使用的,同時也出口。我們從元青花的實物資料中看到,這類元青花等級高、器型碩大、紋飾優美,使用的胎料是潔白優質的好料,使用的畫藥都是「頭青」一級。而以家族為單位的民窯,主要燒造民用日常生活用瓷,質量稍次一等。

  此外,照子中出現的「唐禮」、「上聲好」、「火應盆中出」、「百人交花」、「三盆紋四盆含」、「君禮」、「宗思」、「木棉」等。內容涉及面廣泛,其中所包含的很多秘密需要我們慢慢破譯。照子的品種也是非常豐富,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褐彩、褐釉、藍釉、紅釉、樞府釉、青白釉、白釉等,說明每一個品種都需要試驗。照子的形狀更是五花八門,其中瓷柱的形狀占比例比較大,另外還有碗形、片形、圓形、帽形、餅形等。

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元青花瓷器揭秘

  照子身上沾滿了的藥渣和流淌的焦油,青花的深淺濃淡不同,能看到生燒現象和過燒現象。青花色澤的變化、瓷胎的薄厚試驗,揭示了燒製元青花的成品率。我們在元青花收藏品中經常看到,有些瓷器上留有窯渣,有的還有變形,這說明元青花燒造不易,出窯的產品即便發現一些毛病,也會繼續使用。

  我收藏照子時,對來源做了詳細的記錄,有些重要的照子,還請人帶我到發現的地方察看。經過總結髮現,絕大部分照子都是在景德鎮戴家弄和落馬橋附近的生活遺址發現的,這說明,在元代這一地區是燒製元青花比較集中的主窯區域。湖田窯附近發現的「杭州好藥」,從制瓷工藝水平、書寫水平以及色澤,都比較成熟了。在戴家弄和落馬橋附近發現的照子有明顯的檔次區別,有大窯、小窯之分,也有等級高的窯和下等窯並存的現象。但無論是什麼規模的窯,要想順利燒好下一窯產品,沒有照子來做依據參考,恐怕誰也沒有把握,這就是照子的作用吧。

我通過這批收藏的照子,可以獲得元青花生產過程的大量信息,有助於我們對元青花的鑒別,也有利於我們對元青花的深入研究。準確地說,照子已經沒有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在沒有正式展出以前,更沒有市場價值,這些照子,曾混在碎瓷片中被人們不屑一顧。其實,照子的文物價值極高。這批照子的出現,證明了元青花在創燒時期的全部經過,充分說明了元青花是一步一步地試驗成功的。

元青花瓷器因存世量相當少,據說全世界僅存的元青花瓷器也就四五百件,所以元青花瓷器在古玩收藏拍賣會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因蒙古統治中原的時間不長,在加上這個馬背上的民族也不注重用文字記錄相關生活情況,所以關於元青花的文獻資料相當少,希望這邊文章能解開元青花瓷器燒製謎團。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