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郵票齒孔的由來,現在我們常見的郵票,它的四邊像鋸齒一樣,仔細一看,是許多半圓形小孔,一個挨著一個均勻地排列起來,很有規律。它就是郵票的“牙齒”── 齒孔。那麼郵票齒孔的由來怎麼來的呢?
現在的郵票四周都有齒孔,既便於撕開又很美觀。可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於1840年在英國誕生後的十餘年間,郵票四周並沒有齒孔,整張的郵票在貼信前或出售時,須用剪刀一枚枚剪開,非常麻煩。
郵票齒孔的由來?說起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1848年,有位新聞記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邊喝酒邊撰寫當天的新聞,稿子寫好後,分別裝進信封,準備寄到幾家報館去。這時,他從衣袋裡取出一大張維多利亞女皇像郵票,想向酒店老闆借一把剪刀將郵票剪開。酒店老闆說;“先生,實在對不起,我們這裡沒預備剪刀。”稍後,這位聰明的記者順手從西服衣襟上取下一枚別針,在郵票與郵票的空隙間紮了一串均勻的小孔,然後輕輕撕開,便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者的舉動被身旁一位名叫亞瑟·亨利的有心人看到,他便設計製造了一台郵票打孔機,經過幾次改進後,於1854年被英國郵政當局正式採用,同年便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帶齒孔的郵票。
以上就是郵票齒孔的由來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