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瓷枕殘片說「空對金甌」(共4張圖片)
  • 17年2月4日 11:3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揚州藏友王伯堂將自已收藏的一塊金代瓷枕殘片(圖1)示我。這塊瓷枕殘片是典型的磁州窯的“綠”,長25、寬18、厚2厘米。瓷片上有雲紋和線飾,中有豎式排列的一首古詞,因其殘缺,無法善讀。

圖2 葉伯瑜補詞、鮑強書法

圖1 金代磁州窯瓷枕殘片

圖3 瓷“甌”

  為此,南京古文字研究者葉伯瑜識補13字,使其完善起來:“心似遊蜂空(舞),(身)如飛絮摱(遊);(一腔)離恨水東(流),(相思無)語處,空(對金)甌。燕語鶯啼,(闌外)新雨,能著己多愁?日暮倚危樓。胡上風”。“己”同“幾”,“胡”同“湖”。為此,金石碑刻研究學者鮑強將此詞寫出,作為“瓷話”懸於書房(圖2)。 

  這是一首歎“離恨”的詞,其中“空對金甌”也是與古瓷器有關的句子。甌,是指中國古代酒器,古人也將“陶瓷”簡稱為“甌”。飲茶或飲酒的器皿,形為敞口小碗式(圖3)。《說文》“甌,小盆也。”我見過一隻清代瓷盆,上畫有鍾亭和雙鳥,寫有一句“甌燕語鶯啼晚鐘”,那是說“茶碗上畫的燕子之語與鶯啼的聲音,恰與晚鐘形成和鳴”。而“綠磁州”殘枕上的“空對金甌”是詩人怎樣的一番歎息! 

  金甌,是漢語詞彙。釋義為: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也用以指“國土”等。《明史·錢龍錫傳》有:“帝仿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清代秋瑾《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毛澤東有詞曰:“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無論南北,金甌都是酒杯的美稱。元本高明《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明代沉采《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鬥。”明代許潮《南樓月》曲:“皎皎銀蟾如晝,看扶疏丹桂,影落金甌。” 

  據說,遠古時,在今天的溫州地域內,因大量生產這種叫“甌”的器物,所以就拿“甌”這個字來給這個地方取名(史稱“甌地”)。“甌”字出現了瓦字旁,很明顯也容易理解,應該指制陶器窯業發達的小方國。但有專家表示異議,雖然古籍上對“甌”的解釋為“小盆也”,但其外形等特徵,與小盆、小碗、小盂、杯、茶甌、茶盞等器物之間究竟有多大區別?藏界尚無定論。與“甌”有關的一些早期文獻中,也並未看到與浙南有相關的說法。就算是最早見於唐代一些詩文中的“越甌”,其實時間也很遲了,而且“越甌”多數指的是甌窯青瓷,而這種瓷是在東漢晚期才出現。而王先生收藏的這塊瓷枕殘片,據說是出自杭嘉地帶。 

  還有說“甌”是一種神鳥。有位叫蔡克驕的專家曾撰文稱,從大量的考古學、文獻學、民族學等資料中發現,東南沿海的民族大多是鳥圖騰。如此說來,甌人的圖騰會是什麼呢?甌地瀕臨東海,對於在沿海陸地和島嶼上生活的甌人來說,最常見的鳥類便是甌(鷗)鳥。鳥取名為甌(甌燕),是以其鳴叫的聲音來定的。以動物鳴叫聲來稱呼該動物,並以該動物為本氏族族稱,這在中國古代民族中並不少見。這是另一話題了。 

  不過,對於這塊瓷枕殘片上殘缺的詩句,南京還有另一位詩人的補缺是補了14個字:“心似遊蜂空(悠悠),如飛絮摱(幾許秋)。離恨水東(斜陽地),(輕)語處空(花徑秀)。甌燕語鶯啼(晚鐘),斷雨能著已多愁。日暮倚危樓。”對於總體詩意與用詞,這位詩人解釋道:原瓷片上的所謂“甌燕”即是“甌地”的鳥。“胡上風”(湖上風),是一種虛擬的詞牌,早已經不再使用,也無從查考。古代民間藝人(包括窯工匠人)寫的東西,往往是很隨性的,沒有太多的講究(例如有重複使用的字)。他們認為自己懂得,別人也會懂得。尤其是這種在瓷坯上的濕劃文字,更是“下手無回”的操作。我們今人,也不必用嚴格的詞語與平仄的規範來“框”古人。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其實,中國南北窯口不同,不管哪個時期、哪個窯口的瓷枕,都是大小適中,枕面有釉,枕著睡覺想必有清涼舒適之感,它從遠古就有,宋代大量流行。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她的《醉花陰》詞中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清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詞裡所說的“玉枕”指的就是影青瓷瓷枕。因它不僅有清涼沁膚,爽身怡神之功效,甚至有“名目益睛,至老可細讀書”的說法。在歷史長河中,瓷枕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北宋詩人張來在《謝黃師是惠碧玉瓷枕》詩中道:“鞏人作瓷堅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鬢冷泥丸驚。” 

  想古時乃至後來的人們,在炎炎夏日,枕著“磁州綠”這樣詩意如畫的瓷枕入眠,“身如飛絮漫遊”,是一枕多麼愜意的美夢啊!何況還有心底“懷人”的那一番情感所繫呢!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