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洪州窯位於江西省豐城市,始燒於東漢晚期,東晉、南朝進入興盛期,唐代中期達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漸衰落。
東晉時期,洪州窯常見的器型有碗、盤、缽、罐、雞首壺、盤口壺、唾壺、香薰等。這一時期洪州窯生產的瓷器以青釉和青褐釉為主,釉層均勻透明,玻璃質感強;紋飾簡樸,圖案佈局規整,繁而不亂。此時點彩被廣泛應用,點彩的出現和應用,突破了以往瓷器以拍印、刻劃等為主的傳統裝飾技法,開闢了瓷器裝飾的新思路,對提高瓷的藝術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鎮江域內東晉墓也曾出土為數不少的洪州窯瓷器,有青釉碗、盤、香薰、缽、青釉褐綵帶蓋四系罐等。出土瓷器胎質較粗糙,胎色有淺灰、灰白、灰黃色,釉色多青黃色,釉面開冰裂紋。裝飾簡樸,器物多素面或弦紋,有的器物飾褐色點彩,口沿褐綵排列整齊細密。如這件象山園藝場M2東晉墓出土的洪州窯青釉點彩四繫帶蓋瓷罐(見圖),通高9、口徑10.8、底徑8.3厘米;覆缽形蓋,環形鈕。器平唇,扁鼓腹,平底,肩設對稱四環形系。以蓋鈕為起點,勻稱的分佈五條褐彩線,褐斑呈圓塊狀,粗大稀疏,釉色由深入淺。胎淺灰白色,疏鬆,全器施釉,底部無釉,釉色青中泛黃,釉層脫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