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期青花瓷器(共7張圖片)
  • 16年2月12日 10: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正統、景泰、天順(1436—1464)三朝,由於政治動盪、天災人禍等因素影響,導致了經濟的衰退。而且從正統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樣瓷器」,故這一時期瓷器數量較少,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正統和天順是同一個人。總的說來,此期器型主要還是瓶、罐、碗、杯、盤等幾類。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蘇青」。青花髮色有的濃艷,與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與成化器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體較厚重。底足修削不細膩,有敦厚感;多見淺寬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現象,有的見火石紅。正統時的瓶、罐器口為直頸形,與宣德器一致;天順時的則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闊形,與成化時相近。瓶、罐的身體均是豐肩、圓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較宣德的修長。紋飾以一筆點劃為主,有人物、花卉、龍鳳、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畫大片雲氣紋。瓶、罐邊飾喜畫海水紋或蕉葉紋,其蕉葉中梗留白,葉面較寬大,像小樹一般。款識正統的是福字款;景泰開始款識從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還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順有紀年款、梵文款等。實筆點畫到天順就結束了,另外,龜背紋非常喜歡裝飾在正統、景泰、天順這一時期。

1、器型瓶類稍瘦長,胎體稍厚重,景泰、天順時多見雙耳附於頸部,有雙獸耳,戟形耳,月牙形耳,長方耳等。罐肩腹較豐圓,似明初風格,只是底稍大,較穩重。碗多小折沿、鼓腹,早期的折腰,小圈足。

2、紋飾多雙層螺絲靨形蓮瓣紋,天順間的罐瓶類幾乎每件均有一至二層這種紋飾,其次是纏枝蓮紋、折枝花、蕉 葉、蓮瓣、梅花、雜寶、月華等花紋為多見。早期正統間纏蓮紋葉似螺式狀較長,多孔雀紋飾、雲紋呈靈芝形,有多層小圓圈。碗外壁多繪纏枝蓮、雲氣、木年輪形 山石紋等內底多畫雙弦紋,再在弦紋內畫梅花、月華、福字等紋飾。

3、圈足瓶罐多淺而潦草,底無釉,旋削痕較明顯,多有跳刀痕,胎土淘練不精,特別是天順間有些器物沙底有裂紋或孔隙、底多粘有砂粒。正統、景泰的青花瓷器的圈足露胎處多見火石紅色。天順碗足外壁向內收,內壁與底近垂直,足端多向內旋削一刀,挖足稍深但不過肩,底有釉。

4、瓶、罐類胎體一般較厚重,接口外不甚明顯,內壁特明顯,釉多有棕眼,且多粘聯痕,爐瓶多兩道以上接口。天順間罐內壁多有釉,內底釉不平。

5、青花料多藍褐泛灰,釉色多白而泛青,似淺鴨蛋青色。較肥潤。

一、明正統青花

 明代正統(公元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朝,前後共14年,政治動盪,經濟衰退。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皇家頒發禁令不許民窯燒製黃、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瓷器。

空白期青花瓷器

正統青花松竹梅紋罐

空白期青花瓷器

正統青花松竹梅紋罐

空白期青花瓷器

正統青花松竹梅紋罐底足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圈足。造型端莊飽滿。通體青花裝飾。頸飾忍冬紋,肩飾纏枝牡丹紋,腹通景繪月映松竹梅紋,輔以花草、坡地、靈芝等。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正統朝,瓷器的製作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青花色澤,所體現的時代風格均與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窯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風格的延續,但在生產中又有所演變和創新。正統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兩種,一種為永樂、宣德時期使用的進口青料,青花色澤濃艷;另一種為國產青料,呈色較淡,為灰藍色,這一時期使用國產青料開始居多。造型則直接繼承宣德器物,器形飽滿,瓶、罐類大形器與宣德時期相比差異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統時期略收,與宣德時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線條方面,正統時線條變化比較平緩,宣德時線條起伏明顯。紋飾佈局方面,正統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續,瓶、罐多採用三段式佈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樂、宣德時瓷器上出現的雲氣紋在正統朝被廣泛使用,一般亦採用外粗線、裡細線的畫法。

 胎釉

 正統青花瓷胎有粗有細,細者潔白細膩,粗者白而不膩,多為民用瓷器。器物底部多為細砂底,有火石紅現象。有的加醬色釉口,還有如刀切,凝脂的膩白釉,有淡卵青復釉斑痕、細縮釉點的底面僵白釉,個別見挖足跳刀痕。

 青料

 這一時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細很多,以國產青料為主,偶見摻用蘇麻離青。青花髮色藍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處少見黑色斑點,呈黑褐色,撫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處呈青灰色,個別處泛藍色,少有暈散現象,流釉處呈藍黑色。

 造型

 正統青花造型繼承了宣德器物,器形飽滿,有代表的器物有雙耳瓶、三足爐、筒爐、龍缸、小魚缸、筆架、梅瓶等。其他器形還有如碗、盤等。其中瓶、爐等琢器出現了帶戟耳和帶座的器形。

 梅瓶和宣德時期的大致相同,正統時期只是口部開始內收,而宣德時梅瓶口向外卷;宣德時從肩至腹部線條變化比正統時明顯,正統梅瓶器身線條變化較平緩,肩部不如宣德時期飽滿,足不外撇。

 罐與宣德時期類似,大口、豐肩、圓腹,造型向高發展,矮扁的罐形較少出現。

紋飾

正統青花紋飾精緻,裝飾佈局繁密。

主體紋樣有:龍紋、獅紋、瑞獸紋、麒麟紋、魚藻紋、犀牛望月紋、孔雀牡丹紋、貂蟬拜月紋、松竹梅紋、雞冠花紋、荷花紋、菊花紋、西番蓮紋。

輔助紋飾有:卷草紋、蓮瓣紋、折枝花卉紋、蕉葉紋、連錢紋、靈芝紋、方勝紋、螺紋、法輪紋、海水紋、雲紋、錦紋、回紋、火珠紋、八寶紋、雜寶紋、山石紋。

 龍紋,兇惡、爪利(三、四爪),蛇脛。龍形粗壯,怒目圓瞪,龍肩高聳,毛髮前衝,龍爪犀利,龍腿交錯呈奔跑狀,輔助紋長配火珠紋和十字形靈芝祥雲,構成一幅蛟龍趕珠的壯觀場面。

 麒麟紋,麒麟昂首前瞻,或站立或臥蹲狀,四周配以火焰、雜寶紋,常繪在盤心,也有和牡丹、孔雀紋一起繪於罐身,構成主體紋飾。

 牡丹、孔雀紋,孔雀常畫成形如鴕鳥,牡丹葉片如掌形,這種構圖方法開始於宣德時期民窯。

 松竹梅紋,圓球形松葉向橢圓形變化,梅花側枝呈半放射狀,小朵梅花間夾雜幾多盛開的大梅花。竹葉排列是葉尖向上,左右紛披,呈自然狀分佈,竹竿由一筆實線畫成。

 人物紋,常以飄忽的卷雲做背景,繪琴棋書畫、高人逸士、八仙故事。人物形象生動,線條流暢。

 另外,花卉完全圖案化,多二方連續;變體蓮瓣最常見的畫法是釘螺形作內心,其他還有桃形和螺獅靨形;主題紋飾除後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纏枝蓮托八寶的法輪光焰組成封閉的上尖下圓圖形;犀牛望月紋、連續人字紋飾帶,這些都是正統青花上所獨有的。

 款識

 正統青花未見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僅見民窯器楷書「正統年制」、「正統元年」、「正統捌年」款。另外還有楷、草楷、隸書「福」字款。

二、明景泰青花

明景泰(公元1450—1456年,明代宗朱祁鈺年號)朝僅歷時7年,瓷業生產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時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續正統朝風格。胎質比正統粗糙,器物底部為白砂底,青料以國產料為主,含鈷量低,髮色清晰。

空白期青花瓷器

景泰青花八仙慶壽紋罐

空白期青花瓷器

景泰青花八仙慶壽紋罐底足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漸收,近足處外撇,足邊斜削,淺寬圈足。通體青花裝飾。頸繪菱形錦紋,肩繪雲鶴間雜寶紋。腹通景繪八仙慶壽圖,老者中有執杖者、下棋者、觀棋者、執板者、吹笛者、進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執傘,有的執果盤。人物處於山石、小橋、流水的環境中,並有鶴、鹿、松等相伴,空中為大片靈芝狀祥雲,圖案寓意長壽福祿。近足處繪海水江崖紋。青花色澤濃重偏灰,釉面泛青,並有明顯的開片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景泰時期的青花瓷延續正統青花瓷的風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澤藍中泛灰黑。其紋飾佈局疏朗,畫風緩柔,圖案形象概括,繁簡得當,但畫面整體卻略顯簡潔,空間較大。

 胎釉

 胎質比正統粗糙,器物底部為白砂底。釉層較厚,有細小氣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質感。有醬釉口器和青花醬釉弦紋裝飾,器物裡外釉基本一致。足胎露胎線打磨圓熟,呈「燈草梗」狀。

 瓶類器物大多以三節成形,器物底部中心微凹,底及圈足內壁無釉,器物外壁施滿釉,圈足處釉線不整齊。

 筒形爐為平砂底,口沿、圈足內壁向中心切削成八字形,底面平整,施釉,能看到明顯的同心圓線條及放射狀的跳刀痕,中心有一微突起處。

青料

 色料以國產料為主,含鈷量低,所以髮色清晰,十分適合描繪人物活動場面,鈷料厚處發深藍色,偏灰黑,有褐色斑點,鈷料薄處髮色清淡,灰綠色,不鮮艷。

 最有時代特色的有:梅瓶、長頸雙耳瓶、連座方耳香爐、淨水碗、小碟等。

 其他器形還有:碗、盤、瓶、罐、爐等。

 盤以斂口盤為多,足深等於足高的較多。盤、碟開始出現足內壁向心傾斜,足底多平,乳釘少而小。碗的底釉一般較器身為薄,釉面有桔皮紋。

 紋飾

 景泰青花的主要紋飾有:纏枝花卉紋、折枝花卉紋、菊紋、蘭草紋、靈芝紋、卷草紋、福字紋、回紋、錦紋、人物紋、鴛鴦戲荷紋、獅子滾繡球紋、金剛杵紋等。

 纏枝牡丹紋花葉常繪成三種式樣,最多的是「老虎腳爪」,另一種呈三角楓葉狀「鵝掌形」,也有繪成菊花葉形的。

 纏枝菊紋一般繪在盤、碗裡壁,常和繪在外壁的纏枝牡丹紋相互鬥艷,花心部繪成細方格紋,格內點細點。

 卷草紋常以四方連續的形式繪製,也作邊飾花紋,以二方連續的形式繪製。尖端有一船形狀葉。

 人物紋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裝飾圖案,常用大片卷雲作背景,有歷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嬰戲等,線條清晰,形象生動。人物畫中有左右飄拂的鏈條或彈簧狀卷雲。歷史人物故事圖中的垂柳用連續「人字紋」表示。高士圖常伴以禮帽狀花草。神仙佛像頭後有光輪一環。嬰戲圖的嬰兒面容健壯,五官攢聚臉心,頭頂有翹起的髮辮,斜向額前。

獅子滾繡球紋常繪於盤心作主體紋飾,獅子頭部的鬃毛繪成幾束,向上飛揚,獅身健壯,面部兇猛。

 另外,景泰青花的紋飾中竹葉作浦葵葉狀;竹竿實心;梅花小朵;松針球橢圓,也有一端尖一端圓的;地皮景為簡單折線加圓弧,再用鈷藍渲染,上有壯茂的蒲草叢、太湖石;二疊龜背錦;如意云云腳向右。

 款識

景泰青花的款識從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還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景泰青花未見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

三、明天順青花瓷

 明天順(公元1457—1464年,英宗朱祁鎮年號)在位7年,明天順青花瓷以國產料為主,除官窯上品用蘇麻離青外,其餘皆用國產青料青花髮色以靛青為主,有濃淡兩種呈色,顏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

空白期青花瓷器

天順青花攜琴訪友圖

空白期青花瓷器

天順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底足

瓶小口,頸部上收下闊,豐肩,長腹下收。通體青花裝飾。肩飾海水紋及海馬紋,腹繪攜琴訪友圖,近足處飾海水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天順時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點,以此件青花梅瓶為例,當時的的青花有濃艷的深藍色和泛灰的淡藍色的變化,此器採用的是進口青花鈷料,色澤濃艷,並帶有黑色結晶斑。畫面運筆自然,採用一筆勾勒,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流雲與人物有獨到之處,顯示出較高的繪畫水平。青花圖案不似宣德之暈散,亦不像成化之纖細,帶有一種飄逸感。而畫面中的人物多逆風而行,冠帶、衣衫拂揚,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風下的勁草,背後是雲氣掩映的峻嶺山林。所繪雲紋,粗重豪放,呈靈芝形,並有層層的小圈密佈於雲氣的一側。這種特殊的流雲紋,既與明代初期的疏簡風格不同,又與成化以後的圓柔風格有異,其時代特徵較為突出。天順青花瓷器在胎體及造型上也體現出時代特色,一般胎體較成化時期厚重,形體較宣德時高大,此瓶也無例外,風格古樸敦厚。

胎釉

胎體厚重,多白淨,瓷化程度好,修胎較粗。釉質細平滋潤,釉色白度高,大多成淺鴨蛋青色,或略含青味。器物表、裡、底三面釉質和釉色一致。底釉顏色一般較器身為淡,呈極淡青色或白色。盤、碗均為釉底。

造型

  主要器形有梅瓶、蓋罐、長頸瓶、三足爐、碗、盤等。

 梅瓶為小口,豐肩,腹部以下內斂,足微撇,全器線條變化較前朝明顯,整體感覺比較清秀。

 罐類器物裡外均施釉,口部內斂,內底釉不平整,器底無釉,但較平整,胎體較厚重,腹部有接縫,為節裝成形,外壁接痕不明顯,內壁接口突起,淺寬圈足。

 瓶類器物外壁及口部內沿施釉,底部無釉,砂底旋削較為草率,底部常有窯裂。

 盤造型以拱口為多,碗盞以「宮碗」為主,「墩子」式碗也有兩種。

 紋飾

 紋飾風格趨向淡雅,佈局疏朗。裝飾花紋表現手法寬廣,寫實或變形的紋樣皆有。

 主要有纏枝牡丹紋、纏枝蓮紋、纏枝菊紋、折枝牡丹紋、折枝蓮紋、折枝菊紋、松竹梅紋、菊石紋、秋瓜紋、海水瑞獸紋、雙獅滾球紋、花鳥紋、蓮池水鳥紋、月華紋、波斯文。

特有的紋樣有各種團花、加籐蔓捲鬚的花卉、三疊或多疊龜背紋錦、仙人掌狀海水浪花、復葉卷草、套疊卍字、狹長三角形、鋸齒邊緣,葉尖如芒刺的蕉葉,外有雙勾葵瓣邊緣的蕉葉。

 纏枝蓮花用青花淡描勾畫出紋樣,在輪廓線外塗抹色料作為底色,花瓣有單瓣、復瓣。紋樣基本上沿襲了前朝風格,紋飾佈局較為疏朗,秀麗宜人。人物畫普遍水平不高,畫面比較稚拙生硬,有些呆板和比例失調,人物紋的衣紋、飄帶大多繪成飄動狀,看似逆風而行,與之相配的雲氣紋形如靈芝或如意雲頭狀,粗線條為輪廓,細線條作裝飾,這種雲氣紋構圖稱為天順朝的特色。

 這一時期,錦地開光裝飾大量使用,具體方法是先用青花繪出細膩的錦地如菱形、花形、錢文形、圓點形底紋,在預留的白地上繪花形、方形如意雲頭等開光紋飾,再在開光內會花卉、人物、動物等紋飾,開光內的紋飾用錦地襯托出來。這種手法在元代已經開始使用,到天順朝大量使用。

款識

  天順青花上年號款極少,所見「大明天順年制」六字兩行款的青花小碗,系萬曆偽托。署天順紀年款的青花瓷有兩件,通體連書波斯文古蘭經語的三足筒爐。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楊永德先生捐贈北京故宮博物院,器口徑為16厘米,造型優美,口沿飾回文邊飾,器身環寫三行波斯文,器底內書「天順年」三字。另一件現藏山西省文物商店,爐身裡壁與底心分別書有「天順七年大同馬」和「天順七年大同馬氏書」雙重款。所書「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書法,為天順青花的明顯特徵。另有「天順五年」、「天順七年」款。源於網絡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