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花蝶紋梅瓶(共2張圖片)
  • 15年4月7日 13: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清康熙時期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顏色釉瓷、青花瓷、五彩瓷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康熙青花瓷以青翠明快、層次分明、色澤濃艷的特點而聞名,被譽為“清代之冠”。

圖2

  這件清康熙青花花蝶紋梅瓶(圖1),高14、口徑2.4、底徑5.8厘米,瓶作小口,豐肩圓溜,上腹鼓圓,下腹漸收,近足處又外撇,下接淺圈足。梅瓶外壁以釉下青花繪梅花、蝴蝶紋裝飾,繪梅樹一株生長於假山奇石之側,梅枝彎曲多姿,枝繁葉茂,枝葉間綻放數朵梅花,花瓣與花蕊繪畫得清晰。梅樹旁又生長出其他幾株雜花野草,共同掩映在山石之間。梅瓶上方繪幾隻蝴蝶,在花葉間翩翩飛舞,為整個畫面平添了靈動與生氣。梅瓶底足內青花繪雙圈(圖2),圈內未書款識。 

  “雙圈不書款”是康熙瓷器中較常見的現象,相傳康熙皇帝認為瓷器為易碎物品,如果將自己的年號書於瓷器底部,一旦瓷器不慎打碎,年款也隨之破裂,會是一種不吉利的事。因此,在康熙早、中期的官窯、民窯瓷器中多不書康熙本朝款,或為“雙圈不書款”,或書前朝(如明成化、明嘉靖)偽托款。 

  “梅瓶”是中國陶瓷器中的一種經典造型。從出土材料看,“梅瓶”始於宋代,此後的元、明、清歷代均很流行。有人認為“梅瓶”主要是陳設之用,多用來插放梅花,故名“梅瓶”。不過,也有學者考證“梅瓶”其實是一種“酒瓶”,如上海博物館藏的兩件宋代磁州窯梅瓶上書有“醉鄉酒海”和“清沽美酒”的字樣。綜合來看,“梅瓶”最初的用途應當是盛酒,酒飲完後或可置於案幾之上,插放梅花。而到了明清之後,梅瓶盛酒的功能就漸趨淡化,逐漸演變為陳設瓷了。如本文介紹的這件梅瓶,形體小巧,製作精工,應為陳設觀賞、閒時把玩的器具。 

  康熙青花以胎釉精純、髮色青翠、造型豐富、紋飾優美而負有盛名,清末人陳瀏在《匋雅》中曾說:“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康熙青花瓷優點頗多,而最為人稱道的當屬青花繪畫中所採用的“分水技法”。分水法,又稱“混水法”,即按照濃淡渲染填色。經過分水法繪出的青花畫面,顏色呈現深淺不同的層次,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神韻。康熙青花瓷是分水技法運用的最佳時期,人們一般稱康熙青花“料分五色”,即青花料分五個色階: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使青花圖案深淺層次變化多端,富有立體感與節奏感。這件青花花蝶紋梅瓶色階層次分明,具有康熙青花的特徵。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