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傅抱石 1945年作 風光好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詩入畫中味無盡
無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還是「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歷代名詩佳句總是會讓人生 出要將這般美景移至畫中的慾念,可惜的是,用畫筆再現詩作中的情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果只是按照 詩文中的描繪堆砌物象,結果只能是有名無實,意境全無。所以,儘管歷代畫家前赴後繼致力於此,能夠取得成繢 的卻寥若晨星,傅抱石就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大家之一,欣賞他的詩意畫創作,每每令人感歎「就是這個味兒。」
傅抱石 1947年作 赤壁賦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高妙構圖生意境
詩文不同,情感也不同,或歡快,或悲傷,或古意盎然,或清新俊逸,對讀者而言,每一首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 味道。作為詩意畫高手,傅抱石高明之處就在於他通過構圖、設色、筆法等多種藝術手段,讓這樣的味道躍然紙上,縈繞不盡。
傅抱石 1960年作 湘夫人 立軸 設色紙本
閱讀古代詩歌,一定會因為其中風物人情的歷史感 和格律韻腳的存在,體悟到一份厚重的古意。傅抱石在 詩意畫創作中,對此格外注意。例如,他1944年依照杜甫詩文創作的重要作品《麗人行》(中國嘉德1996秋拍,1078萬元成交),就通過構圖與設色的巧妙,營造出了一幅充滿歷史感的畫面。按照杜甫原詩中」三月三曰天 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描繪,麗人們出行的時間是 —年中最美好的時節,但傅抱石卻只用剛剛抽芽泛綠的樹林,表現這一特定時間,而沒有刻意描繪出天高雲淡下燦爛春光的存在。更為巧妙的是,畫面中水氣淋漓的
傅抱石 1963年作 蒼茫新姿 鏡心 設色紙本
色調,在表現和煦春風的同時,還營造了一種朦朧美,配合不見首尾的麗人隊列,彷彿這樣一群容貌嬌美、衣著華麗的女子正從遙遠的歷史深處飄忽而來,瀟灑而去。
傅抱石 琵琶行詩意
古意的存在拉開了畫作與現實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傅抱石還非常注意對氣氛的營造,而這在《琵琶行詩意》(中國嘉德2011秋拍,8280萬元成交) 這幅畫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了詩人被貶江州時,夜送客於江上,忽聽到琵琶曲聲,移船靠近,得見「老大嫁作商人婦」的原長安名歌妓。歌妓的不幸身世,讓白居易非常同情,想到自己的官場浮沉和坎坷遭遇,憤懣鬱悶的愁緒黯然生發,進而吟誦出這一千古名篇。
傅抱石 1945年作 蘭亭雅集 鏡心 設色紙本
毫無疑問,這首詩交織了詩人難以名狀的淒切情感,總體基調是悲涼的。為了準確再現詩中意境,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情緒直指人心, 傅抱石在整個畫面的上半部分以濃墨繪就了大片的楓樹,既點名了「秋瑟瑟」的季節,又壓低了畫面的空間,讓 觀畫者頓生悲涼之感。同時,委身坐於楓樹下的歌妓雖 然風韻猶存,指彈曼妙之音,但面目悲苦。身在一旁的江東司馬與客,更是無心佳曲,不約而同地陷入對自己身世的感歎。
傅抱石 巴山夜雨
與《琵琶行詩意》有異曲同工之妙,取自李商隱詩意創作的《巴山夜雨》(中國嘉德2011秋拍,3220萬元成交)也經由極富創意的構圖,讓詩文中孤寂的情緒得以淋漓盡致的抒發,契合」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 漲秋池「這兩句,占畫面四分之三面積的整面山巒,表 達天地蒼茫雄渾的同時,也釋放出一股壓迫人心的張力,讓「歸期」的遙遠愈發飄渺。然而與「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中情趣一致,這山巒雖然因為夜雨 的到來,山石、樹木、溪流都雜揉在了一起,但卻有脈絡,有層次,更有下方小屋中隱隱透出的亮光,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地豐富與和諧。正所謂,混沌中蘊含光明,絕望中孕育希望。
傅抱石 1962年作 疑是銀河落九天 鏡心 水墨紙本
氣韻淋漓多浪漫
在古代詩詞中不乏充滿深思妙想的浪漫主義詩篇, 將這樣的詩文移入畫中,難度不言而喻,但憑借自己深 厚的文學修養和藝術功底,傅抱石舉重若輕,每每讓詩 情與畫意碰撞出最燦爛的火花。在1962年創作的《疑是銀河落九天》(中國嘉德2014春拍,1495萬元成交)中,傅抱石向浪漫主義的頂峰李白髮起了挑戰。此作借鏡泊 湖飛泉實景反映太白名句。圖中懸崖高聳,飛流直下,氣勢逼人。崖上兩人,臨泉指點,神采飛揚,其中一人當是李太白。此作筆力蒼勁,墨色鮮活,烘染得當,氣 脈貫暢。面崖而立,彷彿可以聽到飛瀑的震天之聲,感 到水汽撲面的淋漓暢快。
傅抱石 東坡詩意圖
「掃地焚香閉閣瞑,簟紋如水帳如煙。客來睡起渾 無事,捲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大詩人蘇軾在《南堂》 一詩中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也描繪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觀,進而表現出自身曠達灑脫的情懷,而傅抱 石1943年依此詩意所作的《東坡詩意圖》(中國嘉德 2008秋拍,358.4萬元成交)中,以開合自如的構圖將詩中的宏大景觀予以全景展現。畫中背倚山坡上的「南堂」位於一角,面臨大江。剩餘的三分之二 畫面中,傅抱石以獨到的皴擦之法描繪了大面積的水面,是為「捲起西窗浪接天」的壯麗景色,配合畫中臨江而 坐神情疏散的東坡居士,一種清幽絕俗之感油然而生。
傅抱石 1963年作 東歐寫生 鏡心 設色紙本
點睛之筆塑高士
舉凡詩意畫創作,大多離不開對詩人形象的塑造,傅抱石於此也著力良多,出現在他筆下的歷代文人,如 屈原、蘇軾、周敦頤都是別有懷抱,具有崇高人格的人物。 他們的悲憤苦絕、蕭疏放逸,以及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 哀傷與沉重,在傅抱石筆下躍然畫面,讓詩文中的深刻內涵直指人心。
傅抱石 1944年作 愛蓮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欣賞他1944年創作的《愛蓮圖》(中國 嘉德2011春拍,839.5萬元成交)中,獨立涼亭的周敦 頤形象可見,雖然其身形消瘦,貌似懈怠地趴在圍欄之上,但卻目光如炬,別有_股傲岸、超脫、懇摯的神韻,猶如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 論者認為,傅抱石人物畫最引人注目的是畫中人物的眉眼,而這除了點睛之筆的高妙外,還在於他描繪人物體 態時能夠運用破鋒飛白的線條,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 看似潦草荒率,實際上是為了傳達人物的動態與神韻,所必須的手段。而衣紋手足與衣飾只勾勒其動勢,不做 確切的描繪,才能讓欣賞者把全部注意力集中於頭面,尤其是眉眼上。
傅抱石 1963年作 對飲圖 鏡心 紙本
情駐毛澤東詩詞
作為一位極具創新意識的畫家,新中國成立後,傅抱石將詩意畫創作的目光投向了毛澤東。1950年他根據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一詞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毛澤 東詩意畫,其後便一直樂此不疲,直到生命的最後。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他與關山月先 生合作繪製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此外還有《虎 踞龍盤今勝昔》、《蝶戀花》、《芙蓉國裡盡朝暉》、《過 雪山》等。
傅抱石 1964年作 韶山 立軸 設色紙本
傅二石先生曾撰文介紹,傅抱石之所以熱衷於將毛 澤東的詩詞形諸筆墨丹青,在於毛澤東詩詞中表現出了 一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度和胸襟。詩詞中一些氣 勢磅礡而又非常形象的語言,能夠激發畫家的靈感和想像力,如「江山如此多嬌」「一山飛峙大江邊」「淚飛頓作傾盆雨」等等。同時,這種浪漫主義的氣質,又和傅抱石的性格以及他在繪畫上的追求不謀而合。1965 年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中國嘉德2009秋拍,319.2 萬元成交)詩取《憶秦娥?婁山關》,在原詩中,毛澤東 以氣勢磅礡的語言描繪了紅軍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激烈 場景,表現了他面對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堅持到底的 信念。而深悟詩中情懷的傅抱石,在創作靈活地運用各 種中國畫的元素,畫中山巒蒼翠而富有質感,只是在山峰之巔隱現出紅軍的旗幟,與遠處天際的朝霞交相輝,盡情地讚美了紅軍將士不畏艱險勇破強敵無畏氣概。
傅抱石 1964年作 遵義頌 鏡心 設色紙本
從傅抱石留給後人的詩意畫中可見,無論是描繪自 然美景,還是抒發高蹈情懷,舉凡名詩妙句皆可在他的 筆下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這裡面既有傅抱石本人對詩文內涵的深入感知,亦有他自身對人生、對世界的體悟。徜徉在傅抱石通過詩意畫重新塑造的自由天地,世俗的 煩惱或將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撫慰心靈的默默溫情。
傅抱石 1965年作 江山多嬌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56年作 丹台曉望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46年作 山鬼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46年作 泰山巍巍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春風楊柳萬千條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60年作 江干清話圖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44年作 雲山高士圖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44年作 早隨煙月上瞿塘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62年作 初春 鏡心 設色紙本
傅抱石 山居讀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傅抱石 1960年 西陵峽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