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書法奇峭博麗(1張圖片)
  • 22年8月1日 10: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晚清的書壇,博古通今的一代巨匠沈曾植將碑帖並治,為書法藝術開出一個新的境界,被尊為“同光朝第一大師”和“三百年來第一人”。 

  沈曾植(1850—1922),嘉興人,字子培,自號寐叟、睡翁,齋名“井谷山房”,光緒六年中進士,歷任總理衙門章京、安徽布政使等職。沈曾植自幼勤奮攻讀,後來學貫中西、著作等身,以“碩學通儒”蜚聲中外。1901年,沈曾植任上海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監督(校長),大力改革舊貌,成績卓著。 

  沈曾植擅長各體,尤以草書著稱。他早年得筆於包世臣,中年取法於鄧石如,晚年轉宗黃道周,風格始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後來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風格挺健峭拔、飛動樸茂,沙孟海評價為:“翻覆盤旋,如游龍舞鳳,奇趣橫生。”在1900年前後,沈曾植的作品就極受書法界的推崇,海內外向他求其字者絡繹不絕。 

  晚清的整個社會,都在求變、求新以自強,沈曾植的書法以占為變、以古為新,體勢翻覆盤轉,顯得新意十足。他以勇猛精進的心,融合古今又南北相濟,大膽運用“抽鋒”“臥筆”的筆法,從而在書壇獨樹一幟。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節臨李思訓碑扇面》(見圖),即是沈曾植的晚年代表作之一。 

  這件作品雖然是行書,但轉折處多用方筆,有章草意又有魏碑法,左右開張間有著簡牘的味道。沈曾植以順鋒入筆,順勢收筆,書寫自然而不事雕琢,舒展空靈又古意盎然,極繽紛離披之美。章法上貌似鬆散,實則意到筆隨、回護照應。布白更是處處呼應、相揖相讓,在靜中求動,在不穩中求穩,充滿了音樂般的韻律。從整體而言,可謂氣貫長虹,讓觀者有一種連綿不絕的流暢感。 

  沈曾植的書法藝術,影響了於右任、馬一浮、謝無量、王蘧常等許多書法大家,著名學者章士釗點贊為“奇峭博麗”,國學大師兼書法家胡小石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前不同於古人,自古人而來,而能發展古人;後不同於來者,向來者去,而能啟迪來者。”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