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近年來,書法界十分活躍。尤其是隨著書法界對“流行書風”的爭議越來越激烈,國內書法界的其他一系列議題也浮上了檯面,不僅在書法界而且在整個文化圈也引起了很大關注。上海書法評論家郭舒權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當前書壇的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評說。
郭舒權認為,書法批評的目的,本是為了創造當代新書風和新經典,否則就毫無現實意義。當前有四個問題值得關註:一是關於評判作品的標準問題。評判藝術品,創新為首要。評判書法藝術的標準,應有利於創新,而不是“守舊”。沒有新,也就是失去評判的意義。近年來對流行書風的批評甚至指責,有其積極的一面,提醒了青年作者不要盲從,要有獨立性,要打下紮實的筆墨功夫。但要防止另一種傾向:即抹煞了實踐者的創新精神和勇於探索的可貴勇氣。“流行書風”標新立異的手法和創新的嘗試,也許還不成熟,沒有古典的精練,但其膽識、其精神、其手法,映現了“雄強、開拓、進取”的時代氣息,這是最可貴的。更何況其中的佼佼者既活躍在古典的光輝之中,又以自己的靈光呈現各自的風采,其觀念和技巧的創新,恰是最難得的。若對古典作品複印式地反映,嚴格地說,這不是創作,也不是藝術,因為任何一門藝術的存在價值是創造。可以說,沒有創新,也就沒有我們的當代藝術。創新是培養當代藝術的基因。所以,對“流行書風”要做公允的評判。
二是關於學習古代書法經典的問題。提防書奴化,提倡“化古典”。重讀古代書法經典,本是為了推陳出新,創造當代的經典。有的人用一輩子的時光,“從模仿古典開始,到模仿古典結束”,這種忽視獨立自由精神的“書奴”式的學習方法需要警惕。因為學習古典,是為了“化古典”,孕育誕生今日的經典。向後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走。這也是時代對藝術家的希望和期盼。
三是關於書法評委和名家的創作問題。現在書壇創造力退化,名家名不副實。不少評委和所謂名家的創造力退化,導致作品沒有生機而令人失望。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非常有利於創作的時代,因為時代需要大師,呼喚大師。
生活中有不少自封的大師,卻沒有真正的大師,“四顧茫茫矣”。不少評委和所謂名家們,隨著地位越高、名氣越大,當初的朝氣、銳氣和創新精神卻越退化,有的已陷入程式化的泥潭之中;有的字體出現鉛字化、電腦化,令人不知是喜是悲。實際上,其中有些人已具備成為大師的外部條件,只是地位、金錢、名氣成了他們藝術翅膀上的金枷鎖,鎖住了他們乘勢而上、不斷前進的步伐,從當初的勇猛精進趨於現今的守住名利而不思進取。如能像蘇東坡那樣“老夫聊發少年狂”,來一個“鳳凰涅”,且不論他們能否取得正果,至少他們的勇敢精神就令人欽佩。
四是關於對待民間書法的問題。書法創作要從“民間化”走向“化民間”。有人認為民間書法是“丑書”,是取法於下。實際上,從藝術的起源來說,是先有民間,後有經典,民間孕育經典。正如“有名的人是從沒名開始的”一樣。如果說古代經典是精糧的話,民間書法則是粗糧,只要能消化吸收,對書法家的創作都有好處。關鍵是“民間化”還是“化民間”。古人有“化腐朽為神奇”一說,何況民間書法並不腐朽,它還充盈著原始的生機和自由的精神。對待民間書法,不能一味指責,更不能一棍子打死,關鍵是如何恰到好處地“過濾”民間書法,走向經典,以滋育新的書風。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