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康熙通寶羅漢錢
玩古泉的愛好者都知道,清代古泉中的“康熙通寶羅漢錢”,製作精良。無論是生熟坑,即使有銹色包漿,外表也會比較光滑,因此深受新老泉友們的喜歡。
圖2 普通版的康熙通寶
圖3 康熙通寶普通錢與羅漢錢的細節對比
圖5 常見羅漢錢通字的幾種筆法
三處均為圓點 圖4 羅漢錢字體筆畫特徵
近年來,“康熙羅漢錢”被收藏愛好者視為必收品,其原因來自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把康熙通寶羅漢錢送給心愛的人,以表示心心相印,永結良好,用以表達對對方的愛慕之心。也有人把康熙通寶羅漢錢送給祝壽的朋友(羅漢錢又稱萬壽錢),當壽禮送給做壽的友人,寓意與皇帝齊壽。還有人在建新居時,把“羅漢錢”埋入土中或掛在房中以求世代平安、幸福,用羅漢守家興業等。目前市場上,一枚好品相的普品“康熙羅漢錢”價格上升很快。2005年約20—30元/枚,2008年時升至40—60元/枚,2009年價格在60—80元之間,到2019年,市值價格漲到了300元/枚左右,精品(頭爐)在拍賣會上的落槌價幾千元至上萬元,可見康熙羅漢錢是近10年來收藏的熱門品種。
辨別“康熙通寶羅漢錢”的真偽,最簡單的方法,需要根據字體、包漿、銹色、形制、大小等方面綜合考慮。
⒈包漿、銹色:要認真觀察錢幣的包漿與銹色,仔細辨認。康熙羅漢錢真幣銅銹,由於時間久堅硬異常,不易剔除;而贗品則銅銹質松,浮而不實,輕輕一刮,就可脫落。
⒉聲音:將錢幣輕輕擲於水泥地面,真品聲音純實而無轉音,有金石之韻;贗品火氣充實,觸物會發出迴繞餘音,聲音沉悶或沙啞。
⒊重量:康熙羅漢錢比普通“康熙通寶”錢體要厚重些。
⒋“熙”:因為羅漢錢的最明顯標誌是“熙”字左邊沒有一撇或者一豎,所以有的造假者把普通康熙的左邊一豎給挖掉,仿造羅漢錢。但是,只要看看“熙”字下面的四點,若發現左邊有一點偏出,就可以確定作偽無疑了。
⒌“通”:羅漢錢錢文“康熙通寶”四字中的“通”字,走之旁僅為一點,俗稱一點“通”。
⒍“康”:羅漢錢錢文“康熙通寶”四字中的“康”字第八畫為一圓點。
辨別“康熙通寶羅漢錢”,首先要瞭解“康熙通寶”中羅漢錢(圖1)和普通錢(圖2)的版式,通過對比,觀其“熙”與“熙”兩個字和質地的銅色(圖3)。接著就要清楚羅漢錢字的筆畫特徵,大多數羅漢錢“康”“熙”“寶”字的筆畫是圓形點(圖4),也有極少數不是圓形點,這是由不同的錢范形成的。
“康熙通寶羅漢錢”還有一個最大的特徵,由於錢范多,致使一些錢文在字體的筆法上變異,而絕大多數又是在“通”字上,目前在清錢研究界,對字體筆法變異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在倒模澆鑄時,因錢范受外界某些原因所致;另一種是作為分別開爐批次,人為留下的標示或號記。無論屬於哪一種,“康熙通寶羅漢錢”中的“通”字有學問,全部弄清楚非朝夕之功夫。(圖5)
“康熙羅漢錢”時下是泉友青睞的熱門品種,大家為何追捧它?是因為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神秘的宗教色彩。關於“康熙羅漢錢”的來歷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種說法是:康熙年間書生張相進京趕考,與其青梅竹馬的同村姑娘春蓮,送了張相一枚特殊的錢幣作定情物,後來張相中了探花,康熙聽說後親賜金錢一枚,並准其榮歸故里迎娶春蓮。一枚銅錢成就了一樁御賜的美好姻緣,康熙羅漢錢從此遂成吉祥之物。另一種說法是:道光年間,西湖名剎淨慈寺在修繕時,僧人於羅漢佛腔內發現這種不同於常品的康熙通寶錢,便將這種錢分施給善男信女,稱菩薩肚裡的錢能保佑人逢凶化吉,於是羅漢錢便傳播開來。還有一種說法:康熙年間,進藏平叛的清軍為籌軍餉,徵用寺廟的金、銅羅漢熔化鑄錢,故有羅漢錢之稱,並有錢中含金之說。
事實上,羅漢錢是為祝賀康熙皇帝60壽辰,而專門開鑄的一種祝壽錢。1713年3月,時逢康熙帝60大壽,特命戶部寶泉局(當時的中央造幣廠),以精黃銅鑄造一批“萬壽錢”作為壽辰紀念幣。該幣背面滿文“寶泉”兩字與行用錢無異,只是正面錢文字體作了重大調整,康熙通寶四字中的“康”字第八畫為一圓點,“熙”字少“臣”字左邊的一豎,“通”字的走之旁為一點。
“康熙羅漢錢”有頭爐羅漢錢和普通羅漢錢之分。頭爐羅漢錢是首次開爐製作的,錢徑2.65厘米,重約4.9克,緣闊0.4厘米,製作精良。普通羅漢錢的錢徑也為2.65厘米,但比頭爐羅漢錢略輕,緣較窄,緣闊只有0.3厘米。如果還不清楚,只要兩者一比較就可以區別開來。目前,人們見到的一般都是普通羅漢錢,頭爐羅漢錢非常稀少。由於羅漢錢備受青睞,後世的300年來屢有仿製翻鑄。不過,翻鑄的羅漢錢錢徑較小,多在2.5厘米左右,且銅材較差,製作也較粗糙。但在近10年出現的高仿羅漢錢,材料選用了精質的電解黃銅,製作也較到位,包漿銹色的仿舊程度高超,還有一種是將行用錢“寶泉”局的康熙通寶,挖去“熙”部左邊的一豎,以充羅漢錢。當前市場上的康熙羅漢錢仿品、偽品、改刻品、臆造品等氾濫,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建議初涉“康熙羅漢錢”的收藏者,先做好功課再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