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龍山石窟
  • 18年4月20日 07: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龍山石窟考古發現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龍山,共25個洞窟,洞窟沿崖面自東而西排列,東峰分上下兩層,上層四窟,下層八窟;西峰十三個窟,分為四期。
  一期窟形為雙窟,房型,覆斗頂,三壁三龕,四壁低壇。多圓拱龕,壁面及窟頂雕刻浮雕。造像組合為三壁三佛,單鋪一佛二立菩薩。佛面相清瘦,身體修長,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紋為平直階梯形。年代為北魏晚期孝莊、孝武帝至東魏孝靜帝武定四年(528-546年)。

  二期窟形前後室。前室作三間仿木式前廊,窟門兩側各一力士。主室承襲一期,出現平頂,低壇前側面浮雕二蹲獅奉博山爐、神王或伎樂。圓拱形龕。造像組合為三壁三佛,單鋪一佛二立菩薩和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薩,面相均渾圓,身體粗壯。佛像肉髻低平,肩寬腹鼓,著褒衣博帶式和袒右式袈裟,腿部出現雙陰線衣紋。年代屬於北齊時期(550-577年)。

  三期窟形為前後室中心柱窟。前室承襲二期作仿木式前廊。主室方形、覆斗頂、三壁三龕、中心柱四壁四龕。有圓拱形、帳形龕兩種。造像組合三壁三佛、四壁四佛,單鋪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薩。佛、菩薩、弟子皆面相方圓,其餘特徵與二期相似。其年代為隋開皇四年(583年)。

  四期窟形有方形前後室、圓形前後室和圓形單室三種。尖拱形龕。造像組合三壁三佛,左壁一般為倚坐佛,個別三坐佛。單鋪以一鋪五身、七身為主。佛、菩薩面相豐頤。佛像水波紋或漩渦紋高肉髻,著袒右式、雙領下垂式袈裟四期前段年代為唐高宗鹹亨四年至永隆二年(673-681年)之間。其後段年代當在685-704年之間.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