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和其他青銅器一樣,青銅劍的造假問題也比較突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丁孟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提醒說,青銅劍收藏要小心局部造假。目前看來造假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整體造假——整個一把所謂的「青銅劍」都是假的。「通常這種造假方式都會模仿一些工藝比較精湛的青銅劍等。相對而言,這種造假方式較容易識破。因為無論劍身、裝飾、表面的氧化狀態,都需要重新做,破綻會比較多。特別是暗格紋的青銅劍,嚴格意義上說,這種技藝已經失傳。當代人的仿品只能打造出一個類似的外貌,無論是材質、用料還是工藝,都和東周時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仿造者為了節省成本,還常常粗製濫造。」
第二種造假方式是局部造假。「存世的大部分青銅劍是沒有文飾的素劍,所以就有圖謀不軌的人在上面刻銘文,比如刻上越王、吳王的名字,以達到『增值』的效果。青銅劍上的銘文通常字體比較纖細,而大多數人對篆字也不是很熟悉,所以這種造假方式的欺騙性是很大的。事實上,這種造假方式也會露出不少破綻,比如銘文無論是內容、文字的筆法、形態、間架結構無一不是學問。造假者幾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但這種『專業級別』的破綻,通常只有專家才能識破。」
丁孟表示,毫無疑問,青銅劍的工藝最高峰是東周時期。「儘管現在設備水平比兩千年前發達,但當代人的仿品和兩千年前的青銅劍珍品放在一起比較,還是高下立見的。主要原因,我想出在心態上面。用心不用心,做出來的東西差別太大了。過去的工匠心裡想的是怎麼鑄出一把好劍,而現代人想的是怎麼偽裝出一把好劍。」
東周時期,一把青銅劍必須經過多次澆鑄,工藝難度較大,而在現代的條件下,一次澆鑄成功完全沒問題。而且造假的人為了利潤最大化,能一次澆鑄的絕不兩次,有的甚至直接就用硅膠范個模,一次澆鑄就做出來了。所以理論上說,一次澆鑄而成的偽造品不會有合范的痕跡。那麼這可不可以看做是判斷真偽的一條標準呢?丁孟表示,這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標準,但絕不是唯一標準。偽造和鑒偽本就是「魔」與「道」的關係。對范線進行偽造也並不是技術上的難題。鑒定者要在工藝、合金、氧化程度、紋飾、造型上作綜合性考量之後才能得出審慎的結論。
以上是由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的「青銅劍收藏要小心局部造假」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