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邦佐款宣德銅爐(共2張圖片)
  • 23年12月8日 00:2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宣德爐為中國著名的藝術品,其因誕生於明代宣德年間而得名。明宣德三年(1428),有暹羅國使臣進貢了數萬斤風磨銅,明宣宗後令工部尚書吳中會同司禮監太監吳誠司,以《博古圖》等書及內府所藏古器形式為參考,運用風磨銅及金銀等多種金屬礦物為原料,製作三千多座香爐,供宮廷、寺廟使用,五百多年後的今天,官造宣德爐已存世無多。

  在收藏品市場所能見到的幾乎都是民間後仿宣德爐,當中的一些精仿之作價格不菲。本文介紹的這件黃銅宣德爐(見圖)原為文物商店倉庫舊藏,高5.3、口徑8.3厘米,重280克,以其形制判斷,此爐應屬清代晚期製品。 

  該爐為敞開式,兩邊為帶有弧度的橋耳,底有三小足,造型美觀。銅質細膩,色澤溫和。不足之處在於其爐壁較薄,其實這也是很多後仿宣德爐的一大通病,畢竟民間制爐時,要考慮材料成本。 

  此件宣德爐的可觀之處在於其款,爐底中央有方框,框內有“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臣吳邦佐監造”的字樣,豎行各四字,行楷書體,充滿著一絲樸拙,匠人能有此筆力,也是不容易的了。將此款附於爐身,顯然有抬高身價之嫌,但也反映了時人的崇古風尚。 

  據說在每三座後仿宣德爐中,就有一座款中含“吳邦佐”名號的。明代工部尚書中並無吳邦佐之人,有說法其為工匠,靠在爐子上留款使自己揚名,這倒是有一定可能的,按吳邦佐款宣德爐最早的是明末之物,吳邦佐也極可能是同時期之人,早些時候,用這種款識難免被追究,而明末政局動盪,官府無暇顧及,制這樣的爐子能混淆大眾,亦能名利雙收。 

  一般清代、民國時期所出吳邦佐款後仿宣德爐的市場價格在數千元之間,用來收藏把玩,或裝飾居室皆可。需要注意的是,購買時仍要留心留神,因為在當下古玩市場上,修補過的殘次品或當今仿吳邦佐款宣德爐不在少數。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