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作偽的方法有哪些?
  • 22年8月31日 23: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青銅器作偽的方法有哪些?

器偽作大約有兩種方式:

1、不以真器為模本,而是自行設計形制、紋飾。在設計時可能參考《考古圖》、《博古圖》等書所著錄之圖像及銘文,這些書摹繪本已多失真,再加上作偽者又常對器形與紋飾作局部改造,銘文亦多加以杜撰,於是使此種偽器常出現形制、紋飾不合規範,形制與紋飾不吻合及銘文字體、文句不合古法之漏洞,多見於乾隆以前偽器,在《西清古鑒》等書中即可以看到此種器物。如該書之「商父庚鼎」,形制雖無大錯,但口下渦紋帶間夾以獸面,商鼎紋飾無此種形式,顯為偽制;又如「周仲尊」雙耳半環式,實是西週期壺形,但耳間紋飾卻為饕餮與曲身夔龍,器形晚而紋飾早,圈足上紋飾也為西周時器所不見,銘文亦不通。這種全偽之器,在著錄劉體智藏器的《善齋吉金錄》中亦有不少,如「子觶二」,西周早期偏晚至中期偏早之形制,但紋飾形式似觚紋,而且帶扉稜,皆為西周觶所不見。容庚先生以為偽,甚是。此種全偽器中,有一著名之器應該提到,即現藏於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的晉侯盤(又稱「晉侯平戎盤」),盤內底有銘文五百五十字,有錯金銀紋飾。其銘文為刻成,書法拙劣,文辭雜取自散氏盤、石鼓文及《尚書》、《左傳》,雙耳製造不佳,圈足為焊接,內底呈圓形凹陷。此盤約偽造於乾隆時,曾藏於清怡王府,同治九年(1870)流入英國。

2、以真器為模,用翻砂的方法或失蠟法(貼蠟法)鑄成。多見於乾、嘉以後。以此種方式所作偽器,由於形制合於規範,且往往又於其上創造假銹,故較難識破,尤其是作偽高手製品,幾乎能亂真。但研究者們經數年探討已積累了一定的辨偽經驗,主要是從青銅器鑄作技術角度進行辨偽,其要點可以概括為:

(1)新鑄偽器一般比等大的原器沉重。這是因為商周青銅器長期埋葬於土中,多已經緩慢腐蝕,銅質已有不周程度的朽壞,而偽器無長期腐蝕過程。如陳佩芬先生曾著文公佈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重4.28公斤,而按原器偽制之器,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0.26公斤。由於有此種現象,故有經驗的鑒定者都有用手掂量亦可感知真偽的體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